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阳腑证

太阳本证除涉及到太阳表证,还涉及太阳腑证。当然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里,就可能出现太阳膀胱腑的腑证。太阳腑证又分为气分、血分证。气分证候是膀胱气化不利,排出废水功能发生障碍就出现小便不利、小便少。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就出现了口渴、消渴、渴欲饮水。下焦不利,水邪上逆就可以出现水邪逆于胃脘,出现胃脘胀满,也就是兼见心下痞。如果水邪上逆造成胃气上逆的话,那就是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叫做水逆。太阳蓄水证,水蓄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在下焦出现了少腹苦里急的局部自觉症状,就是因少腹部拘急不舒服而感到痛苦,这个证候是由太阳表证发展而来的,所以它还应当伴有脉浮或者脉浮数,身微热这样一个表证。治疗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当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就形成了太阳蓄血证。如果热和血刚刚开始凝结,热势重而且急的话,治疗上就以泻热为主的桃核承气汤。如果瘀热互结,热邪已经收敛,热势不急而瘀血已经成形比较急的话,用抵当汤来破血逐瘀。如果热血都较和缓,“有热少腹满”,治疗用抵当丸化瘀缓消。

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病因:脉浮是外有表邪。小便不利,不是尿道涩痛,不是小便点滴不畅,而是尿少。微热,是表邪未解。消渴,指口渴,多饮,饮不解渴,叫消渴病。(他是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化生,同时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水液代谢方面失调)。治疗:用五苓散外舒(表邪)内利(利尿),表里两解。

(五苓散原方:澤瀉一兩一分豬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朮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上五味,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见金匮18页)

郝万山用量:“猪苓十八铢(11克),泽泻一两六铢(18克),白术十八铢(11克),茯苓十八铢(11克),桂枝半两(8克)”。吃法: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白饮就是稻米汤。(换算关系:一两15克,一两24铢),吃了五苓散以后,要多喝一些热水,五苓散发汗、利尿,在临床上是一个促进膀胱气化利尿的一个很好的方子。

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表证即发热,里证即烦且水逆。从病机来说,因为下窍不利小便少,水邪上逆,使胃气上逆,结果导致了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另外,从临床来看,这个证候呢,它是喝水时吐水,吃饭它不吐饭。

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经方: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吃法:上药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温服。

127条说,“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这两条原文,如果我们不通读《伤寒论》不了解茯苓甘草汤证的话,那么就不知道它这是怎么回事。

胃气虚,饮水过多水停胃中,这是它的病机。它的主证是心下悸(胃脘部常常有振水声,咣当咣当响),手足厥冷(水阻中阳,使阳气不能外达)。口不渴,小便利。茯苓甘草汤,有温中化饮,通阳利水的功效。(而什么叫苦里急呢?即少腹部拘急,不舒服,拘急不适而感到痛苦。这是因为水停下焦,阻滞下焦气机,下焦气机壅滞的一种表现。)

治疗: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有苓、桂、姜、甘四个药,即苓桂姜甘汤。

经方:茯苓2两;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生姜3两(切)。

吃法:上药以水4升,煮取2升,去滓,分3次温服。

生姜主要是温胃化饮消水,桂枝甘草相配辛甘化阳,主要是温通心阳。因为心阳不足可致水邪内生。茯苓健脾利水,和桂枝相配可畅达三焦,促进气化,增强利水功效。

156条:“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74条的“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那个叫水逆证。156条的五苓散证中有心下痞,是因为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所造成的,把它叫作水痞。这两个证候不要混淆,它都是五苓散的适应证。

太阳腑证的第二个证候是血分证。血分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所造成的。

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经方:桃核50个(去皮、尖,约12克);大黄12克;桂枝6克(去皮);甘草6克(炙);芒消6克。一次量。

吃法: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前四味,取300毫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当微利。(如女性月经不准,来之前肚子痛,腰痛,来的时候月经也不畅快,心烦意乱,心烦气噪,然后大便干燥。嘴里头不是味儿,就是一种口苦的感觉。我说这样,你来月经之前,有这个症状之前,你就吃我3付药。开的什么方,桃核承气汤。因为她大便有干燥,如果说3付药服到第2付药月经来了,那么月经来的第一天,你还可以把这付药(第3付药)吃完。如果说吃了3付药,月经还没来,或者将要来了,你就再抓1付,一直吃到月经来的那一天为止。以后就不要再吃了。治疗三个周期后,她基本觉得就不怎么发作了。但是月经过后,她觉得特别特别累,她又找我去了。我想这可能是活血化瘀药、泄热药,再加上月经前用的这些药,再加上月经过后气血不足所造成的,然后呢,月经过后我就给她用了一些养血的、益气的、化痰的药,为什么要化痰,因为怪病多由痰作祟。这样化痰的与调和脾胃的方子,那么也吃上一个星期就不再吃了。这样的话,在月经之前用桃核承气汤,在月经之后用养血、调气、化痰、调补脾胃的方子,一共治了大概是6个周期,半年多,从此就好了。)所以我们用桃核承气汤来治疗痛经,来治疗妇女经期的经期的精神躁狂,是有很好的疗效的。桃核承气汤在这种情况下用,清泄肠道内的瘀热、瘀血,是一个很好的方子。当然桃核承气汤,你要看报导的话,精神分裂证也用,胞宫蓄血也用。小肠的瘀血、瘀热积在小肠也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它是一个很好的泄热、化瘀的方子。

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利者,抵当汤主之,下血乃愈。而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经方:水蛭30个(熬);虻虫30个(去足,熬);大黄三两(酒洗);桃仁20个(去皮、尖、双仁)。三次量。吃法:上药四味,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不下更服。

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太阳病身黄”,这个身黄,可以见于太阳蓄水,也可以见于太阳蓄血。全身的气机是靠肝胆来疏泄的,血热互结,阻滞气机以后,就反过来肝胆疏泄失调,就可能导致发黄,所以太阳蓄血可以发黄,我们把它叫做蓄血发黄。“脉沉结”沉主病在里,这个结是脉结代,脉搏不齐,这是有形瘀血阻滞的缘故,脉搏不能够接续。少腹硬,这个是瘀血存留下焦的表现。看看小便,小便不利的,这就不是蓄血,小便自利的,再加上精神症状“其人如狂,血证谛也”,这就可以确切的诊断为蓄血了。所以判断蓄水、蓄血的关键就看小便利还是不利。可以用抵当汤来治疗。

126条:“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看起来蓄水是病在气分,蓄血是病在血分,两者是以小便不利和小便利作为分水岭,好象分得非常严格,但是实际上在临床上常常有两种证候并发的时候。两种证候并发,你在用药上就把两张方子结合起来,这就叫合方治难证。这种思路今天在临床上用的是非常多。

太阳经证、腑证讲完了,下面讲太阳变证。

太阳病失治或者误治而来的病症,这把它叫做太阳变证

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此为坏病,桂枝不中(可)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宜调胃承气汤。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寒战),脉微细(微主阳虚,细主阴虚,阴阳两伤),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宜四逆加人参汤”。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12克(去皮,清酒洗);甘草6克(炙);芒硝9克。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四逆加人参汤:附子15克;干姜25克;人参6克;炙甘草6克。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宋老师开的炮附子10克,干姜10克,红参10克,炙甘草6克,这不就是四逆加人参汤吗?)我们这里是根据病人主观愿望“反欲得衣”来判断这是真寒。实际在临床上,你还可以观察舌苔、观察脉象,观察二便来了解他是真正的寒还是真正的热。像这种寒证,舌淡,苔白,口淡不渴,脉微细,大便偏稀,小便清长,这些里寒的症状,都可能存在。

它是胸腹灼热,所以这个“身大寒”不是全身冰凉,应该有胸腹灼热,应该有口渴心烦,应该有舌红苔黄,还应当有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者说便秘溲赤,便秘尿赤等等。所以我们通过舌象、脉象,通过病人口渴,心烦,扬手掷足,不欲近衣,我们知道这是内真热而外假寒。提出了用承气汤、用大柴胡汤等等。

如果我们把第11条和前面所学的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联合起来看的话,第7条是讲的常规现象,以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是阳证,是热证,以恶寒为主要特征的是阴证,是虚寒证,这是讲的常规现象。而第11条“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是讲的非常规情况。知常达变这就使我们在临床上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120条:“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122条:“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为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下面要讲的,就是表、里、先、后、缓、急的治疗方法。

对在表证兼里实,在原则上是应该先解表后攻里,叫“实人伤寒发其汗”。普遍的是如此。那么我们现在就提出一个问题:表证兼里实,要先解表用什么方子呢?这个表证可能是有汗的,也可能是无汗的,解表通通用桂枝汤,即使无汗也不能用麻黄汤。因为用麻黄汤是纯辛温的方子,发力能力比较强,容易伤津液,容易助里热,容易增里,但只有在特别特殊的情况下,表里同病,里证重而且是比较急的时候,这就本着“急则先治,缓则后治”的原则,可以考虑先攻里,但是有一个先决条件:里证重而且比较急,表证较轻。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先攻里,这就是急者先治的原则。如下:

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主之。”

还有一种情况这个里证不是大虚大实证,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表里同治。

符合这两个条件,而且又是是表里同治的方子:

1.大青龙汤。大青龙汤的方证是外有表寒,寒气被表,阳郁化热,郁热扰心,那当然也是里证了,出现了不汗出而烦躁,不汗出而寒邪被表的表现,烦躁是里热扰心的表现,是不是表里同病呀?但是这个表里证的病机关系非常密切,因为寒邪闭表才导致了阳郁化热,符合第一个条件,这个里证呢,是大实大虚证吗?它不需要用承气汤、用大黄这个的药来泻下,所以里证只是一个里热,不是一个大实证,所以这个大青龙汤外散表寒,内清郁热,是表里同冶的。

2.小青龙汤证。是外有表寒,内有水饮。在它疾病发作的时候是外寒引动了内饮,导致了水寒涉肺,所以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而且呢这个里证也不是大实大虚证,所以用小青龙汤外散表寒,内化水饮,表里同治。

3.五苓散证。表邪循经入里,影响了膀胱的气化机能,表里证的病机关系密切,那么这个里证呢,它不是虚证,水邪内郁它也不是要用承气、要用大黄来泻下的这个实证,所以符合这两个条件,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同解,所以也是表里同治的。这是我们已经讲过的三个方证。

4.“葛根岑连汤”证。是外有表邪,里有里热的下利,用是方外散表邪,内清里热来治疗下利,它是表里同病,里证不是大实大虚证。

5.“桂枝人参汤”证。是外有表证,里有虚寒的下利,但是这个里虚寒呢,仅仅是里阳的不足,痞家的虚寒,没有涉及到少阴肾阳的虚衰,所以这个里证不是很重的,所以它也是表里同治的。

6.“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是散表寒的,附子呢是温少阴里阳、散少阴里寒的,而细辛呢,这个药既可以散太阳表寒又可以散少阴里寒,所以它是一个太阳和少阴同治的方子,是从药物上来分析。它的临床适应证呢,实际上是有轻度的少阴里阳虚,又兼有太阳表证,这是太少两感,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到了寒邪而发病,少阴兼有阳虚的程度呢,仅仅是见到了一点脉沉,没有出现“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细,但欲寐”这些严重的里阳虚衰的证候,所以它也符合表里证病机关系密切的条件。

下面条文就是讲的表里同治:

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

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肾阳虚衰,火不暖土,腐熟无权,身疼痛(有表证),急当救(治)里,后身疼痛(等里阳恢复以后,还留下“身疼痛”这种表证),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治表宜桂枝汤。

92条:“并发热头疼(表证),脉反沉,(如果用了麻黄细辛附子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少了这句)若不差(好),宜四逆汤。”

(四逆湯方:附子(生用)一枚乾薑一兩半甘草二兩(炙)。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见金匮)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方:桂枝三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麻黃二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即愈。见金匮方)

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6克(去节);附子3克(去皮,炮制);炙甘草6克。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juimeng5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阴病解——胡希恕老师1963年讲课手稿
郝氏《伤寒论》笔记10
跟马家驹老师学经方(73)--桂枝人参汤
少阴感冒辩治解析
读《伤寒论症机辨治》
辨表证里证之大法及辨疑似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