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芙蓉禪師法語鈔記

夫出家者,本圖超脫常流,出離生死,從而得大自在矣。然此等語口頭說說容易,真要落實到自家身上,並為此矢志終生,可大不易也。一方面,世間紅塵滾滾,無時不在誘惑着行者;另一方面,如此清苦的行者生活,要日復一日如家常,自非具大雄力、有衝天志者難成也。惟其如此,先聖往往擇偏僻之處修行,乃至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因而唐代隱山和尚隱於龍山,終生不出見人,人亦不知所終;大梅禪師隱於浙江大梅山,艱苦清修,過著“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的日子;唐代有紙衣道者僅披紙爲衣,出入曹山門下問道;石霜慶諸則更是立枯木堂與大眾同修……凡此種種,均是爲遠離鬧市紅塵,專心修道之方,自然值得後人效仿。

誠然,也有禪者志道而業有所成,而後走出叢林,進入紅塵之中,廣接有緣之人。若要出得叢林,自然須具有“八風吹不動”的真功夫才行,否則一旦足跟不穩,便遁入世俗之中。此中如禪宗二祖慧可,他得道之後“韜光混跡,變易儀相,或入諸酒肆,或過於屠門,或習街談,或隨廝役。”人們不知他何故如此,而二祖坦然曰:“我自調心,何關汝事!”如此遊戲三昧的宗門掌故尚有很多,更有如民間盛傳的濟公故事等,但那些大德自身功夫過硬,縱然投身洪流亦不退轉,方可如此行事。

另一方面,現今的叢林經濟與古剎和文旅掛鉤,亦是堪憂之大事。果然專一辦道,就要如芙蓉禪師那樣“不下山、不赴齋、不發化主”,“唯將本院莊課一歲所得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寺院只有不追求供養,方可強化行者的主體意志,方可使之有衝出常流的膽魄與毅力。在此,筆者並不完全否認那些叢林建設之功業,諸如高聳入雲之佛像建造,諸如金碧輝煌之殿堂修建,均需財力方可成就。然不可一味注重外在的物質建設,對於印行經典,弘布法義,將是更為重要的事業。可當下不少古剎因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往往成為了文旅之熱門景點,這對於那些剛入叢林的僧人之清修影響極大。更有某些叢林,窮盡善巧方便,以度人為名而行牟取供養之實,如此則遠悖出家意旨。

惟其如此,吾人而今重讀芙蓉禪師法語,對於警醒自己,提升修為自有裨益。果能具有芙蓉禪師那樣一腔出塵情懷,則不愁道不能辦,亦不愁業不能成,更不愁常流不能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觉行九句
瑜伽行者~随法行,真供养。
023 十六特胜
致胜论
(292)放空自己
夢入芙蓉浦—辛丑芥盦擬介盦法印作選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