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34条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伤寒论》.第34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之分,太阳病桂枝汤证实际上讲的是太阳病中的太阳中风。清.柯琴在讲本条文的时候讲,桂枝汤证的前面加了一个太阳病,说明六经都有桂枝汤证,可见,桂枝汤证不仅仅是给太阳病设的。我本人很赞同柯琴的这种讲法,他这句话正应了我前面讲的:太阳病是六经在外感受外邪的总称。如果我们把太阳病六经在外感受外邪的任何一经抽出来与其本经的脏腑相连,这个时候的外邪在其本经中就变成了表里证中的表证了。

太阳病,桂枝汤证实际上就是第12条讲的: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如果我们把第12条给于高度的慨括和总结就是第2条讲的:太阳病,发热、汗出,恶寒,脉浮缓者,名中风,即太阳中风。当这个太阳中风与阳明腑证相连的时候,这个太阳中风就是阳明腑的表证了,即阳明经病了;换句话说,这里的太阳中风是阳明腑的表证,阳明腑是太阳中风的里证。

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在太阳病中理当桂枝汤主之。医反下之,利遂不止是下药把在外抗邪的正气引回到体内来了,这个时候的正气和邪气都随下药而下,随即就出现了协热利下(详见第163条,不赘述)。本条的利遂不止实际上还是第163条讲的:遂协热利下。第163条和本条都在反复讲:太阳病不可下,下之后则利下不止,即会出现协热利下。第163条讲的是太阳病误下后,外邪入里,导致脾胃虚寒,心下痞硬,下利不止,理中汤加桂枝主之;本条讲: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葛根芩连汤是苦寒甘凉的药,《内经》讲:火淫于内,治以苦寒;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本条用苦寒甘凉的药说明太阳中风的风寒入里化热了,所以,治以苦寒甘凉的药。由此可见,本条的脉促是阳明经腑有热引起的。引起的原因是太阳中风的外邪未除,传入阳明后变成阳明经病了。喘是阳明胃热熏蒸了肺引起的喘。汗出是阳明蒸蒸发热的表现。这里的脉促就是《辨脉法》中讲的:脉来数,时一止而复来者也。

脉来数是说这个脉一息六至,跳的快。从本条的用药,葛根芩连汤主之也可以看出这个脉是浮而数。脉来数,时一止而复来的时一止是在暗示本病有诸如第163条讲的心下痞硬这种情况存在。因为,桂枝汤本来是一个收汗固表的药;太阳病,桂枝汤证本来就应该用桂枝汤收汗固表,结果医反下之是引邪入里,导致邪热内陷心下而作热痞,所以,其脉促也。

因为,下药已经引邪入里了,这个病已经到了阳明了,在腑则利,在经作痞,即此病在阳明经中亦有其热,故曰表未解也。由此可见,本条的表未解是阳明经表未解、而不是太阳病的表未解。所以,不可以在用桂枝汤去解太阳中风的表。因为,医反下之,太阳中风的外邪已经入里了。利遂不止是下药引起的协热利下,是利下随着下药的介入而不止。其脉促,促是脉来数,时一止而复来者也,是阳盛,《伤寒例》中讲: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下咽,阴盛则亡。故知本条的脉促是阳盛于阳明肌肤之中,即盛于阳明经中,虽喘而汗出亦不可用桂枝汤加杏仁、厚朴或桂枝汤加葛根来平喘。

这是一个下药引邪入里引起的阳明胃热熏蒸于肺的病,肺主肌表,在治疗的时候只需要把阳明经腑的热控制住,其中的下利、脉促、汗出而喘跟着就消失了。

《药性赋》讲,解肌而消烦渴,干葛先而柴胡次之,又讲,葛根味甘平,其性寒也,能解阳明之肌;这里用葛根主要解的是阳明经腑之热。用黄芩以清肺热;用黄连厚肠胃而清胃热,即用黄连、葛根合力以清阳明经腑之热。用甘草缓中健脾胃以补中气之不足。问题的关键是在热在阳明经腑之中,所以,才用大剂量的葛根为君药以清阳明经腑之热;因为葛根不溶于水,所以,宜先煮。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汤)方:

葛根半斤、黄芩3两、黄连3两、甘草(炙)2两。

上4味,以水8升,先煮葛根,减2升,内诸药,煮取2升,去渣,分温在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被伤寒论所难倒
“喘利并作”之葛根芩连汤证 | 伤寒
对《伤寒论》第34条的看法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 太阳病脉证33---34
葛根解表商榷(兼清暑益气汤诸方鉴别)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