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 第115条

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故咽燥而吐血。(《伤寒论》. 第115条)。

作者:蒋远东

广义的讲脉浮是太阳病的一个特点,这里的脉浮是太阳病,《伤寒论》第一条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此可见,除此以外的其他经络不具备脉浮这个特点。狭义的讲这个脉浮未必就是太阳病。《太阳病上篇.序》中讲:太阳病总六经而统荣卫。由此可见,六经都有表证;这个就要看这个脉浮与六经中的那个经络有关,是那个经络的表证引起的脉浮。

本条文讲的这个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的本意是说这个脉浮热甚是一个实证病,实证病本来就不应该灸的,现在灸了,即是反灸之。这里所谓的实是实实在在的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东西,有寒实、热实之分。象太阳伤寒、太阳风寒就是一个典型的寒邪束表的寒实证;不仅表有寒,里也有寒。象《阳明病全篇》讲的太阳阳明证,其表有热,里也有热,即为热实证;这里所谓的寒、所谓的热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第221条讲: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豆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小便故也。这些症状都实实在在的存在,象本条讲的脉浮热甚也看得见、摸得着。

本条讲的这个脉浮热甚在这里就是一个白虎加人参汤证,即是一个表里俱热的太阳阳明病。象这种病就不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去灸,因为,灸是人为的给病人体内注入热量,病人本来表里俱热,这个热都散发不出去,如果在人为的注入热量就是热上加热,火上浇油。由此可见,灸就是一个补充热量的方法。所以,本条讲脉浮热甚本来就是一个实证,如果在灸就是实以虚治。

第114条对寒伤荣或者说风寒同时伤了荣卫引起的太阳伤寒或太阳风寒进行了分析,第114条明文规定: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囿血,名为火邪;这里明确的讲了寒实证不可以火熏火燎或火针火烤,本条文中的灸实际上也是火疗的一种。第116条讲: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由此可见,这里的脉微讲的是伤寒或风寒病人在有寒的情况下都是慎不可灸,脉数讲的是表里俱热的情况下亦不可灸。

本条讲的这个因火而动的因是因为艾灸之火动了血液中的荣卫之气了;在这里是动了阳明胃经中的胃津液了。从而导致阳明胃经中的胃津液不足了,故而咽燥而吐血。这里的咽燥是口腔通往阳明胃腑的食道干燥,因为,这里的咽指的是咽东西的管道。吐血是胃中因干燥而燥裂或食道壁的毛细血管因为燥而破裂出现的吐血,即是胃气上逆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辩证思路14---太阴和少阴下利鉴别,附子汤适应证,太阳伤寒表实证,真武汤适应证相鉴别,猪苓汤...
脉诊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运用
论《伤寒论》的六经理论
伤寒论讲解
《伤寒论》六经外感表证证治初探
感冒了该吃什么药?用医圣的经方思路教你不走弯路选对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