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要探索“三生”融合高质量发展范式

“三生”融合概念源于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统筹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宜居性”。“三生”融合是对“产城融合”概念的延展与升级,是指产业发展与城市生活、生态环境之间有机融合之态,其实质是人本主义的回归。“三生”融合是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基础,是人、社会活动、自然生态统一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家高新区是产城融合发展的有力践行者,越来越多的高新区开始从科技产业功能区的角色向由科技创新引领的、集产业、生活、娱乐、社区、交流、自然人文生态等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城市副中心转变。探索“三生”融合发展范式成为国家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的重要抓手。

国家高新区“三生”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三生”融合是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落实,结合目前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三生”融合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三生”融合内在机理把握不够,统筹规划滞后。多数园区对“三生融合”的内涵和实践的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摸索出一条效率高、统筹性好的发展路径。部分国家高新区规划之后,面临存量更新和二次开发压力,陷入区位边缘化和产业空心化困局;部分国家高新区未根据发展需要做好管控且动态调整规划。因此,按照融合的理念,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建立精细规划管控体系,不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于国家高新区“三生”融合发展格外重要。

二是数字化建设和治理水平不够高,“三生”融合效率有待提升。当前大部分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强化,数字化治理水平不高,生产、生活、生态等业务系统各自独立,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行政服务、数字公共服务、数字生活服务水平,强化数字化治理能力,是国家高新区提升“三生”融合效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民众生活服务需求的关键。

三是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生态与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有待进一步破解。国家高新区还存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绿色产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引领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生态全面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升。部分国家高新区以追求GDP为主,对入园产业和企业的“门槛”设置不高,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污染的“高碳型”模式仍有出现。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破解生态与生产、生活之间的矛盾,全面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使命。

国家高新区“三生融合”发展的典型经验

国家高新区协同推进融合发展、创新融合模式,提高融合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性探索和创新,成为“三生”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创新支持,协同推进“三生”融合发展。“三生”融合既是发展理念的更新,也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是发展路径的优化。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理念和公共管理制度,秉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工业后商业、先生态后生产”的前瞻规划理念,坚持工业用地、居住用地、配套服务用地1:1:1的配比,持续推进科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形成国际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合肥高新区通过出台《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规划》,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产城有机融合,强化“绿水青山”型政策和制度供给,首设“环保鼓励奖”和“环保科技奖”,助力园区综合实力特色、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成都高新区支持打造街区“微场景”,以场景创新为核心,打造复合多元的功能设施体系,构筑全民参与、全龄友好街区场景,推动生态与园区高度融合。

二是加强数字经济引领,构建“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数字经济能有效促进园区管理服务、生产、生活数字化转型。以中关村、张江、杭州为代表的高新区通过不断完善“云、网、端”新基建,打造数字智慧园区,推动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促进了创新创业与城市生活深度互融。杭州高新区基于自身数据资源与互联网产业优势,持续探索以数字科技作为“黏合剂”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活配套融合的路径,建立物联网产业社区,将产业发展与生活社区之间的“区隔”打通,形成了拥有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与商务服务的全能产业园区。同时,通过产业社区联通园区内多个物联网产业板块与资源,促进资源均衡、精准配置,形成“无边界”高效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区。

三是推动城市更新与集约高效发展,提高“三生”融合水平。城市更新和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对于推进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三生融合”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2013年深圳率先提出新型产业用地(M0)概念,带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其他高新区对产业用地供给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解决了以往工业用地需要周边更多配套而资源不足的问题。东莞高新区率先开启“工业上楼”发展模式实践,通过高精度选址确保产业效应最大化,建设高层工业大厦、产业大楼与办公、公寓配套,注入新的创新要素,升级产业结构,打造更加宜人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有效激发园区的内在活力。

国家高新区打造“三生”融合智能社会的建议

新时期,国家高新区要围绕建立健全“三生”融合机制、提高融合发展水平与效率方面,加强探索“三生”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模式,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三生”一体的互动机制。国家高新区要围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实施多规合一,将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规划融为一体,协同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发展的新格局。要谋划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未来规划,在空间的布局、街道的尺度、产业的选择以及功能的配套等方面力求同人的行为模式关联起来,从功能主义转向人本主义。要强化政策配套保障,支持推进城市更新、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创新土地供给方式,打造城市更新样板示范区,促进产业发展与园区发展同频共振。

二是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促进生产生活功能高度耦合。国家高新区要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换电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产业、生活等领域数字化建设。要谋划建设“园区大脑”大数据服务平台,全面应用数字新技术新工具,探索园区政务、治理、服务的数字化、在线化,着力提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效率。

三是强化宜居宜业宜创配套服务支撑,营造“三生”融合发展环境。国家高新区要加快建设科技新设施、产业新设施、城市新设施、人文新设施、生态新空间,打造产业社区、创新社区和公园社区。要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环境、创造良好产业环境,提升城市宜居环境、营造良好人本环境、提升园区的社会服务功能,营造包容、多元文化环境。

四是推进园区绿色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围绕科技部关于开展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把握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契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加强绿色技术供给,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低碳生态宜居园区,有力促进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深度融合。

推 荐 阅 读

 
 

率先作为 持续创新 争当标杆 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化改革的探索实践

认知升维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四五”国家高新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 | 合肥在线
永修县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东滩关注|徐圩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临港产业区
绿色崛起“园”中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两周年系列报道之八
3060零碳路线图
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