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

佚名

去年秋天,我才跟从道云龙老师学习混元太极拳,搭上了道老师教拳的最后一班车。在这样一位明师门下学习太极拳,我感到三生有幸!

在这之前,出于健身的需要,我曾跟从两位师傅学过太极拳。由于这两位师傅只讲套路,不讲拳理,加上自己对这方面又缺乏钻研,满以为只要学会外形动作,就算会打太极拳了。于是,当有的热心拳友指出,我不是在打太极拳而是在做“太极操”时,我还以为别人在挑刺,很不以为然。可是,近一年来,在道老师指导之下,我才逐渐明白太极拳是内功拳,以修炼内功为本,内外俱练,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气胆。只练外,不练内,就谈不上是练太极拳。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太极拳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博大精深,它是传统的武学、哲学、医学、气功学、养生学与现代运动生物力学、心理学、生理学完美的结合,集《易经》、道家、儒家、佛家之精华于一体。要真正掌握太极拳的精髓谈何容易!从这个意义来说,我过去完全是个“拳盲”,跟随道云龙老师学拳之后,才开始知道了以上一些常识,步入了“脱盲”阶段。因此,我的真正拳龄应该从跟道老师习拳算起。

据道老师讲:他的老师、一代宗师冯志强先生还自谦是个“小学生”。道老师也一再声称自己是老师的学生,还要不断学习。在座的诸位可以说是“小小小学生”了;而我呢,只能算是幼儿园里的初级班(即“小小班”)的幼童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比起在座的拳友,我有以下不足:一是年纪大。我今年已六十有六,正值“奔七”。年纪大,骨头硬,学起拳来就不如年轻人那样灵便,那样如行云,似流水,酣畅淋漓;二是起步晚。据我所知,我的拳友师从道老师学拳少则三四年,多则八九年;而我跟道老师习拳只有一年,起点低,底子薄,困难大;三是时间少。由于本人退休后仍被一家公司聘用,周一至周五还要正常上班,因此比起其他已经退休的拳友,练拳的时间相对要少些(每天只有两个半小时左右);四是悟性差。学拳练拳要有悟性,而我在这方面的悟性很差。有的拳架,我要花比拳友多两三倍的时间才勉强划起来。综上所述,本人实在是一个笨拙不堪的学员。

但是,古人云:“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诚如道老师所说:“练拳进步与否,不在于学的时间长短或年龄的大小,只要按照要领用心练,认真练,就有可能后来居上。”

为了练好混元太极拳,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六字方针”:

第一个字是“学”。即认真向道老师学。听了道老师一年课,感到道老师既是位德艺双馨的名师,更是位为数不多、威望很高的明师。他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通俗易懂。混元太极拳是门大学问,奥秘甚多,而道老师在讲课时结合相关拳架把相当深奥的拳理说得一清二楚。例如为说腰胯的重要,他把腰胯比作“轴心”“领头羊”和“发动机”,使人一听就明。道老师讲:“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时要练合,合时要练开。”这几句话阐明了对立的事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相互变化的哲学道理。

二、循序渐进。先讲拳架,后讲拳理;先讲外形,后讲内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使不同层次的习拳者都能受益。

三、耐心细致。道老师每讲一个套路动作都很细致,而且亲自示范,做到了身教言传;对于容易出现的错误,耐心反复地讲解和示范,真正做到了诲人不倦。

四、生动有趣。道老师经常用生活的事例或常见的比喻来说明拳理。如道老师说“醉汉脚底无根”,并用醉汉的动作与醉拳的动作作比较,来说明人体上、中、下和梢、中、根的“根”的重要性,形象生动,令人难忘。

正因为道老师的讲课有这么多的特点,因此我与拳友们一样都很爱听道老师的课,每周都亟盼能聆听道老师的精彩讲学和演示,如大旱之望云霓一般。

第二个字是“记”。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认真听讲而且认真记录,回来后及时整理笔记。当然,我的记录是低水平的,往往是记的是拳式动作(外在的东西多),因为我是一名初学者,也只能是这个水平。这样有助记忆,有助掌握套路。

第三个字是“看”。即看录像。由于我在一年中,既学了混元四十八式,又学了混元六十二式,还学了混元气功,套路多,时间短,记性差。道老师要求初学者首先要掌握套路,然后由外到内进行训练。为了记住这些套路,我除了经常看道老师演示的混元太极拳和气功的碟片外,还特地购买了MP4,把四十八式、六十二式、混元气功全部录下来,并带在身边,不时地拿出来看看,对规范自己的动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这样做,等于把道老师请到身边,随时可以向他请教。有时出差还把MP4带在身边,在车站等车时看、在车上途中看,可谓道老师伴我走天下了。

第四个字是“编”。对于难记的容易混淆的动作,我还“编”成顺口溜,便于记忆。例如混元六十二式中有四处是“掩手肱捶”和一个“掩手捶”(第1839444954节),第18节之后的“飞步腰拦肘”比较好记,但是第39444954节后面的4个动作容易混淆。于是我把这四个容易混淆的动作拎出来,编成以下口诀:

“夺肱”在先 (即40节“转身夺肱”, 或简称“夺肱” )

转身“裹鞭” (即45节“转身裹鞭砲”, 或简称“裹鞭” )

双拳“伏虎” (即50节“伏虎式” , 或简称“伏虎” )

“煞腰转圈” (即55节“煞腰转径砲”, 或简称“转圈” )

这首口诀虽然不够准确,但是它使我记得了这几个易混的动作。

第五个字是“练”。道老师一再告诫我们:“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说明练拳的重要性。自学习混元太极以来,每周六、周日我都跟随道老师练拳,聆听道老师的指教,从未缺课;平时我在训练点上练拳,先在山西路广场练拳,近半年来在玄武湖梁州点跟点上负责人孙华堂师傅和其他拳友一起练拳。孙师傅师从道老师习拳有六七年之久,颇有心得。他耐心地并严格地按照道老师传授的拳法要领带领我们练拳,使我们受益匪浅。另外,我平时开会或写字时,也注意松腕、松膝、松胯,不把身上的支撑力压砸在腰上,尾闾微收,腰椎躲开支撑点。骑自行车也注意松肩、松肘、松腕、松胯。阴雨天在家对着MP4练,出差时起早在旅舍周边练。基本做到了天天练。可以说练太极拳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了我生活的第一需要。老伴说我已经成了“拳迷”。

第六个字是“读”。虽然我的工作较忙,兴趣比较广泛,业余时间不多。但是,遵照道老师“练拳先明理”的教诲,我仍然抽空读了一点有关太极拳方面的书。尽管有不少内容看不大懂,但是结合道老师的讲授的拳理,开始对太极拳的一些常识有了点了解。

师从道云龙老师习拳不过仅一年,我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初步能与拳友一道划划混元四十八式和六十二式以及部分混元内功的基本套路,虽然外形上还有些生疏,许多动作很不到位,内功更是谈不上,但是作为一个初学者来说,应该说是一大进步。

二是初步尝到了健身、祛病、养生的甜头。我在一、两年前曾得过腰椎肩盘突出症,住过医院,吃药、针疚、推拿,吃了不少苦。推拿时,医生告诉我后背肌肉比较僵硬,推拿时我感到十分疼痛。此外,一两年前秋冬之时曾屡发眩晕病,主要是大脑供血不足。可是,经过这一两年的锻炼,特别是近年来跟随道老师习拳,我身体背部的肌肉变得柔软有弹性了,腰椎也不再疼痛了,头晕目眩也与我告别了。近年来连一次感冒都没有。混元太极拳真是太神奇了!

三是初步从“拳理”中悟出了一些“哲理”,增长了人生智慧。由于太极拳的理法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因此,太极拳亦称为“哲拳”。太极拳中的“阴阳”“动静”“虚实”“开合”“有无”“上下”“刚柔”“内外”等等无不蕴含着无穷的哲学思维和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例如“阴与阳”就是对立的统一,阴阳并存,阴阳互转。同理,好事与坏事并存,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古代“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再如“中正平衡”乃中庸和谐之道,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注意适度(当然“中庸”之道并非是“折中主义”)。在我们生活中也能用得上。比如吃饭“过饥”“过饱”都不科学,“三分饥七分饱”才为适度。教育孩子过严,不利孩子个性发展;过宽,孩子会自由散漫;只有宽严相济,严而有格,严而有法,严而有度,才有利孩子成长。可见,“中正平衡”的太极之道,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为人处世是大有启发、大有裨益的。

总的说来,我跟从道云龙老师习拳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收获颇多。道老师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武术界,普及混元太极拳运动,造福民众,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功不可没!在此,我由衷地感谢道云龙老师!

想当初,有的行家曾说我们练的太极拳是做“太极操”,我还很不服气,现在终于明白了此话并非谬言。打个比方,过去我如井底之蛙,满以为“天”只有井口大,现在到了大海边,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在惊叹之余,越来越感到自己过去对太极拳的认识太肤浅、太无知、太可笑!这正印证了古人说的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决心遵照道老师的教诲,经过数年的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与拳友们共同前进!

各位拳友:现在已近岁末,今年召开的研讨会,正值我们南京市混元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五周年。多年来,在会长道云龙老师的精心指导和组织下,我市混元太极拳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盛况空前。有感于此,欣然命笔。

——贺南京混元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五周年

湖面天破晓,钟山日方悬。古都金陵添美景,万众练混元。 老少健身乐,硕果五载甜。扬我中华民族魂,再绘新画卷!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姜 鸿 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感“入门引路须口授”
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功?区别于武侠剧所看到的神秘心法
【讨论】侃一侃太极内功心法
从初学太极拳起就要突出内功修炼(珠海市太极拳协会对太极拳训练方法的反思)——蒋济舟 吴清璠
谈自学太极拳和拜师学拳的觉悟
著名太极拳传人李正专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