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10章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内容简要:

道德经第10章,老子阐述了“无知”的重要性,并且连用6个反问,让我们来审问自己的修道功夫。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第十章前面这三句,讲的是人们修行入道的功夫。我们常常讲“心生万法”,“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德”的理念;这些说法里面都是包含两个步骤。首先是到达“心”,然后生出万法;首先是道冲,然后才能而用之或不盈;道德也是,先入道再化德。

国学之所以难学,就是没有入道的功夫,所以化不出德来;化不出德,就只能得一些文字见解,很难得到真实的受用,这样学国学是很可惜的。所以开头的这三句,老子就实实在在的教我们如何入道。我们需要认真去学。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首先第一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前面是修行方法,后面是反问让我们检验自己的功夫做的如何。

载是放在一起的意思、也是承载的意思;营指的是身体,魄指的是内在。道家里面说人有三宝:精、气、神,我们可以做一个对应。

营指的是精,也就是我们的血肉、骨、髓、皮这些看得见的东西。内在的气和神就是魄。人有很多种气,浩然正气,慈悲之气,年轻人的朝气,贪婪暴戾之气,懒惰之气等等,这些气支配着人的身体;关于神,我们可以理解为灵魂,它是人的主宰,它是至善的。

或者我们通俗的把营魄理解为身心也是可以的。因为这是无法用文字就能够让大家深入理解的。只有真实的通过营魄合一,通过精、气、神合一,通过身心合一,才能让我们有所领会。

有一个简单的训练方法可以尝试做到营魄合一。那就是读书。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心到、眼到、口到,可以做到全神贯注;这便是营魄合一。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论是读书,吃饭,走路,做事等等都可以练习心神合一,身心不离的功夫;不要让自己魂不守舍,身心分离。我们要用“能无离乎”这句话常常警醒自己的言行。“身心合一,身心不离”是我们修行入道的第一步。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第二步,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所谓气就是人的浩然正气。专气至柔,这有两种意思:一种意思指我们平常气息稳不稳定,柔不柔和;第二种专指打坐的效果,人的心很难安定的时候,通过打坐能够得到一些安定。第二个意思是教我们打坐的时候内心平静下来,关注自己的呼吸,看看呼吸里面有没有急促?有没有凝结?气息柔不柔和?是否绵长?“

气息的平和与否”关系着内心的平和与否以及身体的状况,最后达到如呼吸如婴儿熟睡的状态,呼吸的很绵绵密密、很柔。通过这一步,可以让内心彻底的安静下来。静是入道的重要功夫之一。

涤除玄鉴(有版本为玄览),能无疵乎?

第三步,涤除玄览,能无疵乎?通过专气至柔能静下来之后,会慢慢的对自己内心的思绪、心念看得越来越清晰,然后将一些不好的念头清除干净,维持内心在一个洁净无瑕的境界。正如神秀法师说过一个偈: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心明了就可以入道了,有疵就要涤除,通过前面两步继续涤除。

内心的恶念很多,就像污垢一样,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扫除呢?有一个办法就是逆来顺受。比方说怨恨一个人,你用平等心去观察他,感恩他身上的优点,真诚的去帮助他改正身上的缺点;如果我们有贪婪,首先用无常的观点来看待拥有的一切,接着大方的将我们拥有的布施出去。

迷来悟度,邪来正度,这就是逆着来观,可以把杂质涤除。所以做到这三步之后,算是有了入道的功夫。我们要常常练习,并且反观自己,能无离乎?能婴儿乎?能无疵乎?

用上面三种功夫得以入道后,进而就是实践道义,也就是所谓的用道之妙。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首先是爱民治国。已然是圣人的时候一定要以天下为己任,爱民治国;不能光想着自己,因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兼济天下的时候,要能做到无为。不能只在自修的时候做到清静,却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又想着去争;做不到像水一样的德行。这就是第九章所说的“富贵而骄”。要明白人的心性是回复反复的,一定要通过做事情来检索自己的状态并修正。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再然后是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指的是内心的机关,心门的一开一合就是心神的用和藏。在《论语》里面,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出自《论语》【述而第七】)这就是天门开阖的意思。天门开阖,我们用文字很难描述。

暂且打个比方:我们平常没有特殊事情的时候,心是恬淡虚无的,那有事情来了,你从恬淡虚无的状态出来,着手处理事情,这就是从恬淡虚无的状态到思考问题的状态,这是天门开;思考完了之后又回到恬淡虚无,这是阖。天门开阖,开与阖中间能否做到无雌?(雌就是阴阳的阴)就是指能不能做到不留痕迹。

所以用完就算了;不会还在回味它,因此而留下内心的痕迹。(这个痕迹就是喜怒哀乐的味,也大致等于佛学中的意根。这是需要在心性上体悟的内容,言语上只能暂且这样描述给大家看)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最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通过反复的爱民治国、天门开阖,人的智慧会开发到非常高的状态。这个状态可以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光;但此时能否做到无知、无为?需要再深入剖析。最大的智慧,就能保持最质朴的状态,这就需要看自己能否真正的把“我相”、“人相”化掉。虽然已经极具智慧,却还能够坚持做到和光同尘,这就是“无知”、“无为”。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总结一下:“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是入道的功夫;“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是行道的玄妙;它们的重点都在于一个“无”字。“无”名天地之始啊,所以玄之又玄。

能如此入道、行道;然后就能够“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像天地一样生育万物,长养万物,称之为生之、畜之;生育而不会占有,做了事情却不会仰仗他的功劳,引领别人但是不去主宰、控制别人,这就是为而不争,是谓玄德。

第10章非常重要,第一段讲入道的功夫,第二段进而有行道的准则,行道之妙;再而后做到无为之玄德。这个对于我们行道德经是非常具体的行为指导,我们不可忽略这一章,一定要切实的理解并践行这一章,方得道德之妙。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载营抱魄
道德经第10章解读
《道德经》第10章: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悟道养德的六种检验方法。
悟道的六种理念
孔德独说道德经●第十章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十、十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