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彩琴‖梦里依稀苦利沟

作者:张彩琴

主播:张君

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叫苦利沟,是商洛北40里外的一个小山村。因生长着许多苦子树,树开花结满红红的果一一苦子,因方言的缘故,而得名苦利沟。沟里有一处平坦的地方恰像开了瓢的葫芦,沟岔相连鸡犬相闻,小桥流水地势开阔的二三百户的小村庄。

听老人说,以前苦利沟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山大沟深,沟口较小,隐藏在丹江北岸,外人不敢进入。据家谱记载,先人为了逃避战乱,从山西洪县大槐树逃难到此处。后来,有地方势力带一帮子人马进沟搅扰,走到树木蓊郁的半山沟,被一丈多高的石门挡住而且望着天然形成的高大而威武马头状巨石,再加上两边以山坡为屏障,哗哗的流水倾泻而下,形成绿色的水潭,此情此景惊呆了匪徒以为此地有神灵护佑,不得不退出山此后有了这个传闻后,再也没有其他兵匪进沟,保障了沟里乡亲世代休养生息

苦利沟同板桥镇当中卧着一个堡子山,东峰最高,山顶有豁口,把沟里百十户人家挡得看不见洛商(商州至洛南)公路。风调雨顺时,五谷杂粮收获不少,山坡、村角落生长着桃、杏、柿、核桃、子等树,产量不高,味道独特,是都市人品尝不到的野果子。周围山坡上生长着松树和柏树,一年四季常青。堡子山上有座堡子城,向阳面陡峭,阴面坡缓冲,半坡上有田地。那是板桥周围群山中的高点,站在上面板桥方圆几十里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沟里人经常需要翻山越岭,去板桥赶集、看电影看戏,去板桥镇开会办事,学生娃们还得去板桥上学读书,不管是暑寒霜,刮风下雨还这条堡子路,乡亲们种地割柴的必经之路当年我们放牛常去的地方。

苦利沟土地金贵,只有一点坡地,沟里人一年种两料子庄稼,小麦和玉米间杂种些黄豆、黑豆、红小豆,稻子、谷子、高粱和洋芋每年从十月小麦播种到来年的小麦返青,母亲会和婶婶、娘娘、姐姐们戴上草帽,肩膀上扛着锄头挂着木板凳,相跟着,走到沟外开垦土地,种上麦子、玉米。一排排坐在木板凳上,一边锄麦一边拔掉贴近麦苗旁边的野草。烈日下母亲头顶手帕,弯着腰,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休息时,勤快的母亲和娘娘们还会上南坡挖老娃蒜、野韭菜、薄荷和荠荠菜,带回家洗干净再焯水凉拌就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爷爷、伯伯、叔叔们和父亲扛着犁、木耙和绳索赶着牛去沟外涝地插秧。七八十年代,小麦市场价是每市斤0.38分钱,那时候上小学每年交学费是0.28分钱,农民每种出一斤小麦就能养活一个孩子。

到了春季上高山种地,沟里人无论老小,成群接伙的,赶着牛,背着干粮扛着镢头锄镢,提着一瓷罐罐包谷榛子煮豆角籽粥,上山犁地、挖地,种包谷点豆子,干的热火朝天,汗流浃背,从早到晚连响子在地里干一天。活干累了就在树下面阴凉底下歇歇脚,饿了吃些馍馍,喝点包谷粥。我还能记得母亲做的是白面里包裹着柿耙面馍,白从外面看是白面馍,里面有红色的柿把。母亲的一双巧手,把地耕耘得五谷生香,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能花样翻新。夏天吃母亲用包谷面漏的蛤蟆鱼和软枣叶制作的凉粉,蒜姜沫葱花香菜切碎,辣椒面用烧热的油一泼,加柿子醋酱油,现在想来都觉得香得很!

秋天的山坡、平地里,沟里外,到处都是成熟的庄稼,生产队里的公场上,各家院子里,土场上,梿枷声从早到晚震天响。金黄色包谷穗带叶子拧紧成抓,架在房檐下面的木椽上,黄豆、黑豆、红小豆粒粒饱满,地里挖的洋芋又大又多,家家户户的楼耙子上倒的洋芋是满满当当的。整个沟里都沉醉在一种喜气洋洋的繁荣气氛中。

冬天,沟里风大,呼啸着,大人小孩出门双手袖着说话,见面总问,“做啥呀?吃了没有?”总是记着冬天的晚上,天黑的早,母亲就用大铁锅放点药籽油熬半铁锅的白萝卜菜,萝卜是父亲自己种的,药籽油是父亲辛苦爬上树一抓一抓,又一把一把搬来的籽,晒干后,再拿去打油房里打的油。坑洞眼子里笼上火,围着红红的火,一边烤着火,一人一碗热乎乎的萝卜菜吃着,感觉就是香。有时候,母亲还给我们熬半铁锅北瓜和洋芋就算是一顿饭,吃得很滋润,现在再也吃不到这种味道了。

那时候,虽然粮食短缺,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艰难,但生态很好,四季河水清湛湛地从门前过,成群肚子扁扁的身上有三道蓝纹的鱼在水中游荡有的喜欢藏在垂在水上的柳条下面或钻进板板石下,白天,人端着糖瓷碗圪就在门口吃洋芋糊汤就酸菜……

次,终于回到了苦利沟——生我养我的地方,刚走到沟里就看到那条碾子路。五十多年前,这里就有俩合石磨盘,一合石碾盘,人推着麻石磨子、石碾子,一边转着圈,磨的粮食多了就让牛代替人拉着一边转着圆圈,一边拿小扫帚往磨眼里扫粮食,磨眼里喂进颗粒粮食,磨子的上盘与下盘缝隙之间就哗哗的流出来了许多粉末状谷物,磨得细细的了,磨盘下的石台上就堆积着一转扎的碎未细粉谷物,扫进用柳条编制的簸箕里,用柳条编制的大笸箩里,放上箩面的木头圪钗子,用细眼箩,顺手拿着木错勺称满了谷物粉末,倒进细箩里,用四个小指头和一个大拇指捏住箩圈,靠一只手的大拇指向前一推和四个手指头向后一拉。胳膊肘往外拐往里拐的力量,就箩筛下了许多面粉来,箩圈里余下的谷物粮食又倒在磨盘上继续磨碎再过细箩筛面粉。磨麦子面,包谷面最好得磨三四遍,麦子包谷豆子三交杂面起马得磨五六遍,最后皮皮糠糠少部分喂猪喂鸡,细面粉擀面蒸馍打搅团露鱼鱼,擀杂面。我经常帮着母亲推磨子,把住碾杆推碾子,母亲在碾杆的大头围着碾盘一边推一边扫着手划着谷物粮食,我在碾杆的小头围着碾盘转圈圈。如今,这地方依然还在,碾盘磨盘早不知去向。

走上碾子路时,大老远就看到了母亲平日坐的捶布石头,心里还想着母亲会像往常一样坐在家门口等着我。心里叫了一声妈,“妈!我来看您了”,当我兴冲冲地走到家门口时,妈妈怎么就躲了起来了呢?我仔细的看,家门还是上锁着,窗子里面关的严实着,仿佛是我做了个梦,母亲还是坐在那块捶布石上笑眯眯的看着我,可是她已经离开我六年了……院子里的草疯长半人高,以前种的麦熟花开的如往日一样红艳艳,门前的核桃树,椿树,丝棉木树枝叶繁茂。

以前每次回娘家离家时,心里总是舍不得离开独的母亲,弟弟妹妹常年四季在外地打工干活度生活,母亲总要把我送到村口的碾子路路上,我的路,是她用目光铺成直到看不见为止。如今再也没有人送我了……

门前这条小溪还是日夜流淌着,流着蓝天,流着日月,流淌过我的童年和少年。这沟水源自这大山的沟沟壑壑,是从石缝里一点一滴渗出来的,是从草根下冒泡出来的,是从高山上的浸水潭里流出来的,是从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里流出来的,它流着流着就大起来了,能浇灌山沟两边的良田,顺着山沟地势从北向南叮叮咚咚穿过碎石、草丛流过,养育着两岸的儿女。它见证着苦利沟的变迁,往日这里热闹非凡,炊烟袅袅,祖祖辈辈生活在秦岭山脉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这片温厚的土地。如今乡亲们都移民搬迁到沟外面的新楼房里,把一切都还给了大自然,眼前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熟悉,现在就连想说一句话的人都不见了。

一切,只能在梦里相见!

作者简介:

张彩琴,网名板桥流水人家,女,商州板桥人,爱好文学,爱生活,爱拍照,爱一切真善美的东西。有文字发表网络。

【主播简介】

张君,出生于人杰地灵,被誉为“绿色净土”、“北国碧玉”的城中塞外鹿城。爱好文学,作品有:【雪花的绽放 】  【春的画卷】   【活出人生品质】【冬日暖阳】【期待如梦绿意,冬至的遐思】等作品…在各大平台均有张君发表,酷爱朗诵,用心演绎,现被聘为秋韵墨香特邀金牌主播、媒体合作北京头条 、驻马店头条等平台、主播。喜欢结交天下善良的同行者,修身公益,一位给文字插上声音的灵魂舞者,让声音传递正能量,给生活带来一份甜淡的精美。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吕学敏   远洲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副主编:墨海顽石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小麦的籽       无言年华      我是吕哥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咸阳文坛

                 大 乾 州         新新文学      最 博  览

                 阳城风云        松风阁语      先生来啦

                 我是布衣        往事余味      书山生花

                 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     漫步丹江

作者往期作品阅读:

张彩琴‖朱顶红花对对开

张彩琴‖我看《长津湖》

张彩琴‖我的手机罢工了

张彩琴‖我的同学有福

张彩琴‖我与鸟仔有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小仙 I 大麦,小麦,包谷 都是我执手相看的爱人
黄文庆:过关沟(七首)
门前那两棵老榆树 || 作者 七十里铺​
【高山猫】舌尖上的武都(一)
【文字友情】冬天的郭家寨(散文)
【来稿选粹】马进思|​父 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