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才色无双》之管道昇——书法堪比卫夫人,与赵孟頫“你侬我侬”
userphoto

2022.08.16 河南

关注

管道昇(1262—1319年),字仲姬,又字瑶姬,号栖贤山人。湖州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管之女,赵孟頫之妻。元代女书法家、画家、诗词家。

管道昇自幼天资聪颖,性情开朗,仪雅多姿,落落大方,慨然有丈夫气概。精诗词,工书法,尤擅画墨竹梅兰。

管道昇

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随着崖山之战后,“宋末三杰”文天祥被俘,陆秀夫背着幼帝投海,张世杰战败而死,蒙古大军横扫天下,一统中国。此时的元朝如日中天,光耀宇内。元世祖忽必烈仁孝英明,睿谋果断,度量弘廓,知人善任,并且信用儒术,延揽姚枢、许衡等人,以汉法治中夏。对汉族知识分子推行怀柔政策,下令各地搜访遗贤。在这种政治环境下,汉族读书人大量被选入朝,为元所用,已经名满吴兴的赵孟頫亦在其列。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朝皇室,宋太祖赵匡胤四子秦王赵德芳之后。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年十四,以父荫补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南宋灭亡后,居家不与外界交往,更加自觉致力于学问。

赵孟頫

湖州的灵山秀水,蕴育着清韵优雅的江南风华。三三两两的人群在烟雨中交错,一回眸也许就是一段绝世因缘。吴兴城郊的瞻佛寺,竹林掩映,怪石嶙峋。管道

昇曾在寺内墙壁上作了一幅《修竹图》,高约丈余,广一丈五六尺。晴竹新篁,更是为其首创。画意逼真,栩栩如生的竹石图,竟然还是出自一女子之手,这在文风鼎盛的吴兴,可不是一件小事。一经传播开去,不但吸引了众多游客,就连当地的文人雅士们也争相前去观赏。

赵孟頫身为“吴兴八俊”之一,书画本为其所长,对此他当然颇有兴趣。当他只身来到瞻佛寺,亲眼看到管道昇缘墙所画的竹子,内心便有了一种深深的触动。他在脑海中想像着,有如此精巧构思、细致笔法的,该是怎样一个湿润的女子。

管道昇《竹石图》

从瞻佛寺归来,赵孟頫早把管道昇许为知己,他一心想着如何接近并赢得她的芳心。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苦思冥想,他还是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书画文章入手。他结合看过的《修竹图》,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揉入自己真实的想法,浮想联翩,引经据典,挥毫写出了《修竹赋》:

猗猗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叶深翠羽,干森碧玉。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观夫临曲槛,俯清池。色浸云漠,影动涟漪。苍云夏集,绿雾朝霏。萧萧雨沐,袅袅风披。露鹤长啸,秋蝉独嘶。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意参太古,声沉寥泬。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盖其媲秀碧梧,托友青松。蒲柳渐弱,桃李羞容。歌籊籊于卫女,咏《淇奥》于国风。故于猷吟啸于其下,仲宣息宴乎其中。七贤同调,六逸齐踪,良有以也。又况鸣嶰谷之凤,化葛陂之龙者哉!至于虚其心,实其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吾以是观君子之德。

赵孟頫《修竹赋》

管道昇的父亲管,常以管仲后裔自居,为人率真,行侠仗义。乡里每有难事,必挺身而出,扶危济困,在吴兴城外的栖贤镇一带颇有侠名。管伸无子,女儿们倒是个个才貌双全,二女管道昇更是闻名遐迩的淑媛才女。上门提亲者可谓踏破门槛,其中当然不乏名门望族、地方豪富,也有达官贵人、后起之秀,但无一人能让管道昇有以身相许的冲动。按年龄来说,在那个社会,管道昇已然是不折不扣的大龄剩女了。但管伸似乎也与女儿形成了某种默契,不催婚,也不逼婚。女儿是如此优秀,不愁找不到如意郎君,那个值得她托付终身的人。

管道昇《绘竹图》

赵孟頫终于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身份出现了。《修竹赋》被送到了管道昇的书案上。看着那俊美秀逸的书法,风采灵动的文章,管道昇被打动了,一切也都在意料之中地发生了。比较让人称奇的是,赵孟頫这样风流倜傥的大才子竟然也迟迟未婚,仿佛也在等待,而上天也终于不负等待。

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琴瑟和鸣、神仙眷侣,用一切优美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的婚姻都不为过。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二十余人。赵孟頫名列前茅,且得以单独被引入宫,觐见元世祖忽必烈。赵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一见之下,甚是欣喜,让他坐在右丞叶李位上首。大臣中有人说赵孟頫是宋宗室子弟,不应该让其靠近皇上左右,世祖不听。当时尚书省刚设立不久,命赵孟頫草拟诏书颁告天下。世祖览之,高兴地说:“真是写出了朕心里想说的话啊!”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赵孟頫授兵部郎中。

赵孟頫只身一人进京为官,与管道昇一别数年,万千思念便寄托于笔端,书信往来,诗画传情,其间产生了很多流传后世的不朽佳作。如《春思》、《独夜》、《有所思》等。

兵部总管全国驿站,当时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赵孟頫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赵孟頫也算出了趟公差,回家小住几日。临别画了一幅《羲之换鹅图》,送给了管道昇,便匆匆进京复命。

不久,管道昇也作了一幅《云山千里图》,烟柳、云树、山峦、长河,相思千里外,翰墨寄深情。

元世祖忽必烈思贤心切,用人不疑,赵孟頫逐渐站稳了脚跟,并越来越受到重用。安宅立院,接养家眷,是每一位求取功名的仕子的梦想,赵孟頫也不例外,他迫不及待地想把管道昇接来同住,共论诗词,同赏书画。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管道昇来到元大都,她注定要用她的非凡才情为相对平淡的京城涂上一抹亮色。不管是汴州还是杭州,都曾被宋朝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甚或市井小人物们共同打造成了文艺之城、文化之都。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儿子赵雍出生。从此,这个书香门第、文艺之家开始闪耀元大都。数十年间,为一时风尚。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赵孟頫迁集贤直学士。元世祖曾与语前朝事,令其赋诗讥刺奸相贾似道。赵孟頫所赋诗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句,甚得忽必烈叹赏。但也有人据此认为,赵孟頫作为前朝皇室,于气节上有亏。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赵孟頫觉得以自己前朝身份而常在当今皇上身侧,难免会为人所忌,乃极力申请外调。丞相桑哥对他的言论早就心怀不满,也就顺水推舟,同意让赵孟頫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后来参与修《世祖实录》,召还京师。又迁知汾州,未就任,奉旨书写金字《藏经》。既成,除集贤直学士、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迁泰州尹,未就任。

至大三年(1310年),赵孟頫被召至京师,为翰林侍读学士。

元仁宗尚在东宫时,素知赵孟頫之名,及即位,召除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延祐元年(1314年),改翰林侍讲学士,迁集贤侍讲学士、资德大夫。

延祐三年(1316年),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元仁宗对赵孟頫眷顾甚厚,常以字称之,而不直呼其名。仁宗曾与侍臣们论文学之士,以赵孟頫比李白、苏轼。又称赵孟頫操履纯正,博学多闻,书画绝伦,旁通佛老之学,皆人所不及。有不喜欢赵孟頫的人说他的不是,仁宗都置若不闻。

延祐四年(1317年),赵孟頫入为翰林承旨,封魏国公,册封管道昇为魏国夫人,世称“管夫人”。因其书法上的成就,与东晋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并称中国历史上的“书坛两夫人”。

吴友如《管夫人作画图》

当然,如此天造地设、珠联璧合的模范夫妇,婚姻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据明人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赵松雪想纳妾,便做一首小词给夫人,其词曰:

“我为学士,尔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暮雨、朝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尔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道昇答道:“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松雪得词,大笑而止。

这首小词未知何调,也可能是当时小曲,后人取其句名之《我侬词》。全词不事雕琢,自然生动,语句清新,情真意切,于平淡中见奇绝,非词中高手不能为也!

管道昇《你侬我侬》词场景再现

据说这个差点搅乱赵孟頫夫妇生活的女子叫崔云英,是流落在京城一名歌姬。曾在一次歌宴上,唱错了一支曲子,主人要将其拉出责打。赵孟頫怜香惜玉,替她解了围,并即席为她填了一曲新词人月圆》,其词曰:

一枝仙桂,香生玉蒲,得唤卿卿。缓歌金缕,轻敲象板,倾国倾城。几时不见,红裙翠袖,多少闲情?如应如旧,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崔云英对赵孟頫感激不尽,此后多有交往。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一个妖娆妩媚,顾盼多姿。崔云英嫩蕊娇花、热情似火,自非管道昇书香之气可比。赵孟頫不是柳下惠,就算是对管夫人挚爱依旧,面对如此别样风情,也难免有些心猿意马。

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赵孟頫起了纳妾的念头,并且还一度非常坚持。管道昇倒是不吵不闹,以一首《你侬我侬》词,道出多少软语温存、夫妻情深。使得赵孟頫大受感动,回心转意,从而放弃了纳妾的想法。

崔云英想来也并非泛泛之辈,她对于赵孟頫绝无纠缠,虽然久不见面,难免会有些想念。她只好把想念化成了一首《有所思》:

思与君别后,几见芙蓉花;

盈盈隔秋水,若在天之涯。

欲涉不得去,茫茫是烟雾;

汀洲多芳草,何必采蘅杜。

赵孟頫读后,心生愧疚,一是对夫人,一是对情人。但世间事哪能尽如人意呢!无奈之下,他写诗回道:

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解决了一段纳妾之事,管道昇也并不能够高枕无忧,那时候的文人士大夫们多有陋习,纳妾蓄姬也算常事。赵孟頫不是圣人,当然不能例外。不过管道昇是聪明人,处理一些夫妇矛盾、家族琐事,还颇有点儿艺术性。赵孟頫也不至于有太多过分之举,反倒对夫人多了些敬重。

管道昇多才多艺,诗词都已经写得很好,只是书画造诣更高,以至于诗名为书画所掩。赵孟頫虽然官居一品,颇为皇上所重,但毕竟是以宋室后裔入元,不可能进入权力中枢,占据重要的职位。纵然才华横溢,也无从得展,只能寄情于诗词书画以自遣。管道昇所做诗词流传下来的很少,她曾在赵孟頫的《渔父图》上题词曰: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赵孟頫答词一首曰: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管道昇所填《渔父词》共四首,另三首为:

遥想山堂数树梅,凌寒玉蕊发南枝。

山月照,晚风吹,只为清香苦欲归。

南望吴兴路四千,几时闲去霅水边?

名与利,付之天,笑把渔竿上画船。

身在燕山近帝居,归心日夜忆东吴。

斟美酒,脍新鱼,除却清闲总不如。

反映了作者不贵王侯,向往自由的心情;淡泊名利,追求安逸的性格;难忘乡愁,青春不再的感慨;帝居虽好,不如归去的情怀。这一下子就让人想到了孤傲高洁的陶渊明,“归去来兮”又何尝不是管道昇夫妇心向往之的呢!

管道昇的艺术才华主要还是体现在书画上,且留下了为数不少的传世名作。特别是与赵孟頫结合后,二人在艺术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管道昇信奉佛教,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施赠于各名山古刹。元仁宗闻知管道昇的名声,特下敕命让其书写《千字文》,并指派玉工磨制玉轴,送到秘书监装池收藏;同时,还命赵孟頫书写六体《千字文》,也让他们的儿子赵雍书写一卷。元仁宗不无得意地说:“令尽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俱能书,亦奇事也!”

陈继儒《泥古录》载有管道昇的一封家书,全文为当时白话,是研究语言学的珍贵资料。原文为管道昇亲笔,后有儿子赵奕写的跋。

管道昇还曾手书苏蕙的回文诗《璇玑图》,“五色相间,笔法精绝”。她还有一个姐姐管道杲,也擅长书法。

苏蕙《璇玑图》

人们常说“夫妻相”,多指在一起生活久了,夫妻之间长相会越来越接近。到了她们这里,管道昇连书法都酷似赵孟頫,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直追卫夫人,人称管夫人。比如,故宫博物院所藏《秋深帖》,抬头及落笔都是管道昇,可就是因为书体风格太相似了,一直有人质疑是赵孟頫代笔。主要是落款署名有涂改痕迹,说赵孟頫写的一时兴起,就署了自己的字“子昂”,一想是代夫人写的信,又赶忙改了过来。其实这不过是一种臆测,我们所见赵孟頫作品署名都是“孟頫”,压根没见署“子昂”过。只能说管道昇的书法造诣已经很深了,想用赵体写信也基本可以达到以假乱真了。

赵孟頫行书十札(局部)

赵孟頫行书十札(局部)

管道昇《与中峰禅师书》

管道昇《与亲家太夫人书》

《秋深帖》释文:道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兹有蜜果四盝,糖霜饼四包,郎君鲞廿尾,烛百条拜纳,聊见微意,辱略物领,诚感当何如。未会晤间,冀对时珍爱,官人不别作书,附此致意,三总管想即日安胜,郎娘悉佳。不宣,九月廿日,道昇跪复。

管夫人《秋深帖》

本幅作品上有宣统玺印及李肇亨鉴藏印等方。这是管道昇给婶婶的问安、馈赠的家信。全文用舒朗劲健秀媚明艳,收放自如张弛有度

管道昇擅画墨竹及诸色竹图,呈送给宫廷,并多次进入兴圣宫为元皇后画竹。前后约有七八十种,“清神幽思,曲尽变态”。她曾奉旨画梅花,并在画上题诗一首:

雪后琼枝嫩,霜中玉蕊寒。

前村留不得,移入画中看。

管夫人《画梅图》

管道昇时有画梅兰,下笔辄妙,但她最钟爱的还是画竹,几乎近于痴迷。有时面对庭中修竹,兴之所至,不能自已。据《居易录》记述:“管夫人画竹卷,长丈余,离披错落,姿态百出,与怪石奔峭相间,气韵生动,真奇作也。”她在画卷上自题诗句:“竹势撒崩云触石,应是潇湘夜雨时。”《庚子销夏记》中尚存管道昇题画竹的一首七绝:

春晴今日又逢晴,闲与儿曹竹下行。

春意近来浓几许,森森稚子日边生。

管夫人《竹溪图》

赵孟頫《松雪斋集》称道她所作墨竹,“笔意清绝”。

湖州天圣寺壁,原有管道昇所画竹,后来毁而不存。

《画史会要》记载,管道昇曾画悬崖朱竹一枝,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杨维桢题诗道:“网得珊瑚枝,掷向筼筜谷。明年锦绷儿,春风生面目。”

《图绘宝鉴》中说:“晴竹新篁,是其所创。寸绡片纸,人争购之。后学为之模范。”

管道昇的著作有《墨竹谱》一卷,辑入《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

管道昇《墨竹图》

延祐五年(1318年),管道昇心疾发作,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方于次年四月获准送夫人南归。五月,船行至山东德清,管道昇病逝于舟中。赵孟頫父子护柩还吴兴,葬东衡里戏台山。


赵孟頫亲笔撰写了《魏国夫人管氏墓志》,这也是后人研究管道昇的直接且异常重要的历史资料,其文如下

夫人讳道升,姓管氏,字仲姬,呉兴人也。其先管仲之子孙,自齐避难于呉兴,人皆贤之,故其地至今名栖贤。考讳申,字直夫,妣周氏。管公性倜傥,以任侠闻乡闾。夫人生而聪明过人,公甚竒之,必欲得佳壻。予与公同里闬,公又竒予,以为必贵,故夫人归于我。至元廿四年,世祖圣徳神功文武皇帝召孟俯赴阙,自布衣擢奉训大夫,兵部郎中;廿六年,以公事至杭,乃与夫人偕至京师,既而除直集贤同知济南路总管府;成宗皇帝召入史院,夫人亦俱;余以病辞,同归呉兴;余提举江淛儒学满任,迁泰州尹,今上皇帝在春宫,遣使召孟俯除翰林侍读学士,夫人亦同至阙下,至大三年冬也;明年上即位,特授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夫人封呉兴郡夫人;皇庆元年请假,归为先人立碑,夫人亦以管氏无丈夫子,欲命继,又无其人,乃即故居作管公楼,孝思道院,俾道士奉其考妣,祭祀事见道院记;次年使者荐至,于是夫人复从余入朝;延佑四年,余入翰林为承旨,加封魏国夫人;五年冬,旧所苦脚气疾作,上遣太医络绎胗视;六年増剧,闻于上,得旨还家,四月廿五日发大都,五月十日行至临清,以疾薨于舟中,年五十八。呜呼哀哉,余与子雍护柩还呉兴。

是岁[][]日葬徳清县东衡山之原,礼也。子三人:亮,早卒;雍,奕。女六人。

夫人天姿开朗,徳言容功,靡一不备,翰墨词章,不学而能。处家事内外整然,岁时奉祖先祭祀,非有疾必斋明盛服,躬致其严。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心信佛法,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巻,以施名山名僧。天子命夫人书千文,勅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装池收藏。因又命余书六体,为六巻,雍亦书一巻,且曰:令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亦竒事也。又尝画墨竹及设色竹图以进,亦蒙圣奬,赐内府,上尊酒。尝谒兴圣宫皇太后,命坐,赐食,恩意优渥,受知两宫,可谓荣矣。

夫人之亡,内外族姻皆为之恸。尝与余游者,莫不流涕,则夫人之徳可知已。铭曰:

夫人云亡,夫丧贤妇,子失慈恃,家无内助。

呜呼夫人,古之列女,仁智贤明,偻指莫数。

翰墨之工,受知圣主,通籍东朝,得谒太母。

妇人之荣,可谓至极,碎璧霣珠,行路嗟惜。

人伦之重,况于夫妇,天实为之,谁谓荼苦。

东衡之原,夫人所择,规为同穴,百世无易。

树以青松,铭以贞石,婉娩之徳,万古是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州名人研究系列之十三 | 管道升
故宫展览|管道昇与赵孟頫“侬情”寄于翰墨
宋代奇女子管道升:为何能阻止丈夫赵孟頫纳妾,赢得一生一世一双人?
丈夫要纳妾,原配一首词彻底击碎了丈夫的非分之想,更成千古名篇
未破当年一块泥
我侬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