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民族大融合
春秋战国时代不仅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时代。
中原各国自称“华夏”或“中国”,而将四周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蛮、夷、戎、狄。“中国”的本意是天下之中。周人认为中原地区处于天下的最中心,所以就将周和各诸侯国统称为“中国”。居于“中国”的各民族自称“华夏”,而将“中国”四周或杂处的蛮、夷、戎、狄部族总称为夷。他们生活在偏僻落后的地区,经济和文化上都落后于中原各部。
东夷是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各少数民族的通称,主要分布于今天山东东南、安徽中部和淮河下游。周灭商之后,鲁国、齐国对东夷的习俗、制度进行了变革,将东夷诸强国纳入到华夏文化的范围中。此外,还存在一些独立的东夷族水小国,他们与中原诸夏国家互相通婚、会盟。但这些东夷小国,在春秋中期以后逐渐被齐、鲁两国兼并。到战国时期,华夷文化已大体融合。
北狄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春秋时,狄本是商周时代鬼方族的后裔,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三支。白狄的一支建立了中山国,进入战国后,中山国被魏国攻占,后又复国,仍称中山,一度强盛,曾与燕、韩、赵、魏“五国相王”。
赤狄是北狄族中最强大的一支,主要分布于今山西境内。赤狄与晋建立良好的关系。例如,晋献公曾娶狄族二女,生重耳、夷吾。但赤狄各部终为晋国灭亡,从此其部族逐渐汇入华夏族中。
长狄分布于今山西长治至山东边境一带。春秋前期、中期多次寇掠中原诸国,如宋、齐、鲁、卫。中期以后为齐所败。战国以后,狄人大多与华夏族融合。
西戎是指华夏族西边的氐羌各族,是一个支系繁多不相统一的部族,分布范围很广。这些戎族多为秦、晋两国所灭,与华夏族融合。
蛮,专指长江中游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的少数民族,最早出现于战国。蛮是中国古代南方的一大族系,据说楚国的来源于“祝融八姓”之一,最终成为长江以南最大强国。楚的南面还有“群蛮”、“百濮”。濮人受楚地逼迫向西南迁徙。
百越,诸多越族分支的通称,主要分布于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一带。居于今江苏南部的一支是吴国土著居民,中部一支是越国的土著居民,吴越两国发展很快,成为诸侯争霸战争中的主角。
春秋时期,四周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或内侵中原,逐渐实现华夷的大融合。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戎、狄、蛮、夷的经济发展。战国初期,大部分居住在中原四周的少数民族融合于华夏族中。战国中期以后,秦霸西戎,楚灭越。战国晚期秦灭六国,统一南越。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时代的民族大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服骑射,是春秋战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剪影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题
华夏民族的最终形成
顾颉刚先生对古代民族融合的考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