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们无法和喜欢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孤独的低风险和不匹配的依恋模式是关键

雨后的城市

寂寞又狼狈

路边的座位

它空着在等谁

我拉住时间

它却不理会

有没有别人

跟我一样很想被安慰

              ——孙燕姿《同类》

朋友再多,却也无法让我体验亲密。 

如果你看过我的微博,朋友圈,Facebook, 会发现似乎我从来都不缺陪伴,有很多朋友。 虽然这也并不假,想K歌的时候随时可以凑出一个包间,也有人愿意在情绪泛滥的深夜陪我聊天。可我却时常会感到孤独,明明城市熙熙攘攘,可我却觉得这世界独我一人。

认识一个人很简单,走近一个人需要一点时间,但建立一段稳定又亲密的关系却很难。在不同的场合接触到新的圈子,大家吃吃喝喝聊聊天,互相加了微信,但往往大部分也止于列表好友。又或者是日常生活中总会碰面的人,也只是因为生活工作学习安排的原因止于被动的接触,从未走向下一个阶段。  

跟同学小南聊到这种感受的时候,她表示终于找到了同类。 

小南在小学的时候搬过几次家,在那个社交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每次搬家都意味着一些友谊的结束,和在全新的环境中重新建立友谊的压力。她一直都不算孤单,但是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拥有过一段足够开放自己的真正的友谊。她没办法在朋友面前展现真正的自己,不愿在受伤难过的时候寻求他们的帮助,更不想把自己最无助,狼狈的时刻让他们看到。跟家人谈论起他们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带有批判的眼光,客观的态度。久而久之,习惯了一切靠自己不依赖任何人。偶尔还是会期待有这样一个人,一段情谊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并不是没有就不能生活,只是想为自己的孤独找一个寄托,像一个放在心底的童话故事。 

前两天她的老毛病又犯了,一个几个月前旅行新认识的姑娘,如她们约好的,来到她的城市旅行,顺便看望她,可本来应该是不错的一段相处,小南跑到我这来倾诉了好几次。她们之前在旅途中聊了很多人生,只可惜短暂3天的旅行结束后都要回到自己的城市,不过还好有社交网络,能够让彼此的挂念有一个载体。

按理说见了面之后,应该友谊更加升温,可是小南受不了了—— 

“为什么在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之后,总是想让我也把我的故事告诉她呢?我觉得我们还没这么好吧,为什么要分享这么私密的事情?而且我也不觉得她能够真正理解我,我说的都是想让她知道的东西。” 

“你们旅行的时候不是聊得挺好吗?”

 “我当时根本没想着以后还有什么更深入的接触,所以那三天就没太在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了。没想到她真的来找我了,我现在完全是懵的。唉,真烦,我就不应该约什么以后一起玩什么的,还是一个人比较省事儿。” 

人真的能够忍受孤独,回避所有的亲密关系么?我们常常缩在角落里,认为那样才是有安全感的方式,可是为什么我们又总是不断尝试走出那个角落,接触令我们恐惧的人际关系呢?这里边一定有我们压抑或者忽略的真相,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挣扎

难道我们真的可以不需要亲密关系? 


不知道大家是否期待“不需要”这个答案,但是人类终究是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便是对亲密关系的需要。所以只要我们没有进入深山老林修炼,那么我们就无法绕开亲密关系这个话题。 

演化学原理认为,任何普遍的心理机制之所以以他目前的形式存在,是因为他一直在帮助人类解决过去的生存或繁衍问题。那些寻求与他人亲密合作的早期人类,可能比那些不合群的孤独者更容易繁殖后代和遗传基因。长此以往,到了一定程度时,与他人交好就具有了遗传性,归属需要就越来越普遍。研究表明,我们需要长久,关爱的亲密关系,并且经常与他们愉快交往,从而保持我们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亲密关系给我们归属感,归属需要的满足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这个观点已经没有任何争议,幸福感与金钱没有本质上的关系,唯有亲密关系。而当我们的归属需求被满足,我们追求其他人际关系的主动意愿就会降低,所以亲密关系不在多而在质量。 

拥有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之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享受孤独”了? 


孤独是归属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产生于我们所期望的伙伴关系与我们当前拥有的人际关系形成的落差。心理学家罗伯特·韦斯提出,孤独分两种,第一种是社会隔离,指的是我们不满于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孤独。这是生活中蛮常见的类型,经常会用“朋友很少”“不喜欢和陌生人社交”等表达。第二种是情感隔离,指的是我们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孤独,比如小南就是典型的对深入交往有排斥而导致没人能理解自己的孤独。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迫”进入孤独状态,当我们主动从令我们满意的人际关系中抽离出来的时候,我们会用“享受独处”这样的字眼,而不是孤独就像小南嘴上说着一个人省事儿,但不知已经在心里期待了多少次那个懂自己的人出现了。 

既然亲密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为什么总是求而不得呢?


我们追求某种东西,不代表我们做好了得到之后的准备,比如承受失去的准备。建立亲密关系的困难之处就在于,当我们开始依赖他人的同时,也冒着很大的风险。亲密关系肯定可以带给我们支持和关心,但可能造成伤害,我们真的会害怕。 

我们害怕的原因可能跟我们的依恋类型直接相关。每个人的依恋类型不同,而不同的依恋类型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产生各异但是同样重大的影响。依恋类型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行为,是从与他人交往的经验中习得的。心理学家巴塞洛缪提出成人有四种依恋类型,分别是安全型,痴迷型,恐惧型和疏离型,从名称的字面意思我们就能够大概判断出我们自己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在感情上很容易接近他人,不管是依赖他人还是被人依赖都感觉心安,不会担心独处和不被人接纳。 

痴迷型:希望在亲密关系中投入全部的感情,但经常发现他人并不乐意把关系发展到如自己期望的那般亲密。没有亲密关系让我不安,有时还担心伴侣不会像我看重他一样看重我。 

恐惧型:和他人发生亲密接触使我不安,感情上我渴望亲密关系,但很难完全相信他人或者依赖他人,担心自己和他人变得太亲密而受到伤害。 

疏离型:即使没有亲密关系也安心,对我而言,独立和自给自足更加重要,我不喜欢依赖别人或者让人依赖。 

依恋类型虽然受到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的影响,但同时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我们幼年时与抚育者的交往。大家可以通过回忆或者跟自己小时候的照料者沟通,得到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依恋类型发展的模式,事出有因,这世上并没有无缘无故的困扰。 

由于依恋类型有习得的成分,那么就存在被遗忘的可能性,或者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新的改变。所以依恋类型也不断地受到我们成人后经历的影响。失败的人际交往经历可能让安全型的人不再安全。相反,成功的人际交往经历也可能让恐惧型不再戒备。 

我们会发现安全型和疏离型似乎并不会出现太多困扰,而痴迷型和恐惧型会因为亲密关系对象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困扰。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调整自己的依恋类型,但坏消息是,我们很难改变别人的依恋类型。 

比如安慰记后台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留言,“自己交往的对象是疏离型该怎么办”?挺棘手的,因为疏离型的人自己并不需要依赖别人或被人依赖,他们的爱通过非依赖的方式呈现,如果不能接受,可能就需要考虑是否合适的问题了,试图改变对方成为安全型或者痴迷型都着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那你可能会问,好吧,那我不改变别人了,如果我自己总是被动地陷入孤独,而且有很强的动力想要改变,实现期待的亲密关系的状态,该怎么做呢?

心理武器


#1 接受暂时的孤独  

把自己的孤独判断为暂时的或者可能改变的困难,才能乐观地期待事物好转,而孤独感可以改变,也确是事实。如果你现在处于孤独感强烈的阶段,一定要提升你对人际交往所持态度的意识,可以尝试询问自己如下问题—— 

你是否还对建立亲密关系保持信心?

你开始怀疑美好感情的真实存在?

你是否认为人们都是自私,浅薄和功利的?

你愿不愿意再给其他人走近你的机会?

……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消极的,那么无论你尝试交往再多的人,都只是提供了你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证据,因为我们怎么想的会影响别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所以在没有接受孤独是暂时的这种状态之前,不要贸然尝试新的社交关系的建立。 

#2 增加目的性弱的真实互动  

现代科技让我们把时间更多的用在私人化的娱乐上,比如网络游戏,或者虚拟的交往上,比如网聊,大幅度减少了与他人的直接交往。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之所以很多朋友都是沉淀于学生时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友谊大多基于陪伴,一起上课、上厕所、打球、上自习,几乎天天在一起。我们似乎并没有使用什么社交技能,就莫名其妙和Ta成为了分不开的好朋友。 

所以我们现在要创造这种真实的互动,但一定要避免过强的目的性,比如这次邀约就是想拿下对方,收入自己密友的list上,那多半都是充满压力而以失败结束的。我们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对Ta的好奇和了解的期待,这种程度的关注就足够让一个人对你产生好感了,而且这个过程是自然自发进行的,不会让彼此觉得突然或者冒失,反而更容易发展出信任的关系。 当我们能够暂时接受孤独的时候,就可以多来尝试一下第二个步骤,会慢慢建立起对美好关系的希望感。 

#3 警惕自己的占有和批判  

完美无缺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再亲密的关系也少不了磕磕碰碰。如果我们通过前两个步骤幸运地结识了志同道合,可以继续发展的关系,我们也要始终保持对对方的尊敬和欣赏,而不是评判的态度。不要给自己挖坑,要求对方的行为和你期待中的毫无偏差,没有人能够做到。试着从包容和理解中获得愉悦感,而不是占有和批判。当然,如果你觉得你对一段关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对方却没有回以同样的理解或热情,那就别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让这段关系顺其自然的发展吧。 如果他注定没有办法和你成为知己,那就接受他只是你普通朋友中的一个。 

下次,当你在热闹派对的某个角落,又或是安静的夜里感受到孤独时,告诉自己,这不可怕,你不是一个人。 因为没有人对人际关系的期待永远是被满足的,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如果它于你而言只是一杯不小心点错的美式咖啡,并没有影响到你整体的情绪和生活,那就允许自己品尝一下这难得的苦涩,它会在日后的日子里回甘。

如果 身边围绕好友众多,无一人知心

如果 喜欢Ta却无法深入亲近

如果 表面上享受孤独,其实无比渴望亲密关系

一定记得尝试今天的心理武器

如果使用后对你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

欢迎写信跟我们分享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群体性孤独
闲聊能力是快速建立交情的社交能力
儿童依恋到成人依恋的过渡
无论谈不谈恋爱,有些事情都越早知道越好丨读《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共读集锦01 | 悦读读书
女人经历的男人多了会有哪些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