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祖宗总结的农谚,太实用了!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userphoto

2023.06.15 福建

关注

这些农谚都太实用,值得收藏!农谚是老祖宗通过长时间的农耕劳作结合天气变化形成的经验总结,已经相传非常久远了。像明末的《沈氏农书》《天工开物》以及《便民图纂》《田家五行》《朝野佥载》《齐民要术》等等古书上都有记载!

还有一些预测年景的农谚,比如说几龙治水、几牛耕田、几人分饼、几屠几猪等等,都是出至《灶马头》这本书中。比如,我们说的“几龙治水”,指得就是当年正月第一个辰日(辰属龙)在第几日决定的。像2021年第一个“辰日”是正月初二,所以叫“二龙治水”,而2022年第一个“辰日”是正月初八,所以叫“八龙治水”等等。感兴趣的农民朋友可以去自己到网上找找,自己就能推断出来,一看就懂。

当然,这些都是老黄历了,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有些已经不合时宜了。但,年龄稍微大一些的老人还是喜欢跟着节气来判断啥时候种啥,啥时候收获,这在天气预报里是没有的。所以,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还是值得被传承下去的。

下面分享一部分老祖宗留下来的农谚,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道理了?仅供参考交流!



老祖宗为什么要发明农历和二十四节气?

我们知道阳历是太阳的周期变化对应四季,地球公转一圈而制定的历法,围绕太阳一圈所用的时间,确切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但是,阳历有一个缺陷,就是阳历不能体现“月相”变化。

阴历,是咱们相对较早的纪年法,又称旧历。它是以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计算,一个月是29.5天,一年为12个月×29.5天=354天,和阳历相比一年相差10多天。古代农民发现阴历也是有缺陷的,就是不能体现四季变化!

因为阳历和阴历都是有缺陷的,这就让古代农民很迷茫了,种地是看太阳好?还是看月亮?只看月亮的周期变化又不能体现节气的变化,不能够很好的指导农事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一些学者在阴历的纪年基础上,又把太阳的周期变化对季节的影响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纪年方法,就是我们现在沿用农历和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中有三候,每候有5天,一共有七十二候。比如,大寒节气中有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老祖宗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能如实反应季节的变化特征,这是我们老祖宗伟大智慧的结晶,值得被传承!



我们现行的阳历又叫新历是孙中山时确立启用的,和古代说的阳历有所不同。在这套历法引用之前,咱们还有一套历法一直被被沿用至今,就是我们在老黄历中能够看到的“干支历”。共有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把把一个天干和地支对应循环起来用来纪年和日期,全部循环下来正好是60年,一直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我们说的“几龙治水、几牛耕田也是结合干支历来推算的。



总之,老祖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作物生长是受时间和气候先后有序控制的。瓜果不和时令种植,早种催生,就不会有好的味道,只有适时种植,瓜熟蒂落,才能获得好的口感。

全文完,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人说“社在秋分前,必定是灾年”,有道理吗?今年是在秋分前吗?
二十四节气是算阴历还是阳历?现代农业还需要24节气吗?
太可怕了,现在很多孩子只知道阳历不知道阴历(农历)
《时间之问》第4周A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可你知道它是阴历还是阳历呢?
什么?农历就是阴阳历!
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