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地图30天平均提高学习效率10倍
 30天平均提高学习效率10倍

 

  问题是学习的核心,暂存是问题的载体。

  有了暂存,能确保学习者时刻以问题为中心。


一张学习流程的地图

  问题是学习的核心,

   暂存是问题的载体。

  有了暂存,能确保学习者时刻以问题为中心。

  暂存是学习半成品的集中营,处于寻疑的终结部分,是上一工序的产品,又是解疑和巩固的开始部分,是下一工序的原料。

学习的效果,表现为暂存吞吐的多少


步入流程   改变人生

图中主要概念阐释:

 

(1)    寻疑:意为主动发现问题。

这里指去主动寻找问题或掌握不牢固的知识。

 

看、听、读、写、背、想、做、用等都是寻疑的手段

发现的问题或掌握不牢固的知识是学习流程后续程序加工的原材料,

可以对它进行深加工,也就是进行即时解决或即时巩固直到掌握牢固为止。

也可以对它进行粗加工或直接作为学习流程中的半成品,输入到暂存中。

 

有些问题是显性的,比如语文中的字、词,理科中的题目,这些问题容易发现。

有些问题是隐性的,要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挖掘出来。

这种“于不疑处生疑”能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训练逐步培养出来。

 

(2)    暂存:意为暂时存放。

这里指在学习过程中不放过任一个疑问或掌握不牢固的知识,在即时解决和即时巩固不奏效的情况下,都要做好记录。

 

广义的暂存,

包括初暂存和终暂存。

 

初暂存包括书上划线、打记号、提问、听课笔记等。

如预习课文、听老师讲课、初做一个练习问题比较多时都宜做初暂存。

 

本文中的暂存多指利用一个能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于随时收集学习时需要暂存的问题,它是终暂存(以下简称暂存)。它可运用于各种学习活动中,更适用于复习中的看书,整理听课笔记、做习题、经验总结、系统归纳等学习活动。

 

记录分这样几种情况,

初读时若遇到问题较多,可在书上做记号,写批注;

听课时可做听课笔记;

初做某练习时,如果问题较多,也可在题旁打记号。

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一般都应直接存放到“暂存本”中,各学科中的问题都可存入其中。

暂存时只按时间顺序,不按科目顺序,属掌握不牢固的,写好后下面不留空格,接着就可写其他东西;是问题的写好后,下面要有足够空格,留着写解答之用;遇到的问题是大块记忆材料的可只写索引。

 

有些老师和同学可能怀疑不同科目的知识写在一处不系统,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暂存的根本目的在于消化知识,有了暂存的帮助,各种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及时到位,相反,这样做了,对知识理解透彻,才有助于知识系统化的建立。

日本的中学教材,

把物理、化学、生物编在一起叫科学课,

把政治、历史、地理编在一起叫社会科学课,

我们国家不少地方也这样做了。

专家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学习方法和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迁移,同时也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暂存把不同科目的知识写在一处,也有此异曲同工之妙。

每日写暂存前,要写上当天日期。

问题前顶格书写学科名称,每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在学科名称后写上完成任务的起止符号(如看书,写看书内容的前后页码)。

以说明起止符号内的材料中,问题已全部在此。

暂存是学习流程中半成品的仓库,它保证寻疑程序成果不丢失,也为解疑和巩固及时提供材料。

暂存是学习流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程序。

问题是学习的核心,暂存是问题的载体。

有了暂存,能确保学习者时刻以问题为中心。

 

(3)    掌握牢固

学习者对知识或技能达到熟悉、熟练的程度。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都作了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分别有了解、识记、知道、理解、会、掌握等。

学习者在学习时,如能确保对某个知识理解准确并在一定时间内回忆没有困难,而且回忆的结果仍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某个技能熟练且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没有困难,在学习流程中统称为掌握牢固,只是暂时达到要求的,则称为掌握不牢固。

对待过程与方法及情感与价值感观方面的把握,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对照国家课程标准、教材和老师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当时达到要求。

(4)    疑问: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初步学习某个课程时,

最常见最基本的问题是未弄清楚的字、词、句、概念、规律及习题等。

随着学习的深入,要学会于“不疑处生疑”,善于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深入,对进一步理解知识和技能,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达到一定阶段时,还要通过比较、联系、归纳等方法以求对若干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更高层次的把握,以达到中考和高考的要求。

如果学习不是很顺利,还可以分析是什么原因,这样就会提出学习方法上的问题等等。

总之,问题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当然,问题应该是有范围的,对初、高中学生来说,首先针对的是应该是中考和高考,关注的问题首先应该是中学课程标准和国家规定的考试大纲范围内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的学习者的标志
远程教育理论中几个基本概念的探讨2--中国教育 (相关文章)
真正的终身学习,需要这四个要素
理解型学习用于中小学学习
清大燕园院长张亚军在中国国际前沿教育高峰论坛的演讲论文
应用驱动I优秀微课制作标准,让你的微课技术指数级上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