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十一给孩子买这些,确定是亲爹妈?

随着“双十一”每年的数据上涨,不管是商家还是买家,都对这个“购物狂欢节”越来越报以期待。尤其是今年,更是早早为了“双十一”预热起来,在这狂欢的“剁手季”,父母们的购物车也日渐丰满起来,里面除了往年热销的生活用品,还多了在线教育的套餐。

据统计,天猫平台仅在预售首日,购买网课的人数就比去年增加了649%。


相比兴奋地大人,孩子们的表现要无奈很多——

“我对双十一一点期望都没有,反正我爸妈也不会买我喜欢的东西。”

“去年双十一,我妈宁可给我抢一身名牌也不愿意买我喜欢的乐高,今年肯定也是没有希望了。”

“还说呢,我年年双十一过后,都要收到一大堆数学卷子,什么狂欢节,简直就是'受难日’。”



不喜欢的“礼物”,是孩子和父母产生代沟的开始


孩子对于家长买来的东西总是带有抵触,这并不是个例。

在知乎中就有这样一个问题:“父母强塞给孩子不要的东西,怎么办?”

评论区大家热闹地讲述着自己的“战斗史”,而“常用”方法居然是先忍着,等“翅膀硬了,就自由了”。

还有人开玩笑,说:“不要着急,等你长大了,你就给他们买不喜欢的东西,让他们也体会一下你的感受。”


看上去,这只是“买买买”引发的一场闹剧,事实上,这是孩子和父母代沟的较量。在孩子收到父母“强加”的礼物后,孩子的心理便在无声中发展改变:

原来父母并不了解我;原来父母并不会一直正确;原来父母这样独断专行、不讲道理......

当这样的念头在孩子的心里出现之后,孩子便会“保护自己”,不再轻易对父母袒露心声。

前段时间刷屏的电视剧《以家人为名》中,好学生齐明月的成长变化便证明了这一点。

一开始的齐明月,是被人钦羡的“别人家孩子”:听话、懂事、和善,学习好。


了解之后才会发现,齐明月一直都把自己装在面具里,用忍耐过日子,因为她的妈妈总是把齐明月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她。

齐明月的妈妈带女儿一起买衣服,会直接否定女儿喜欢的黑色和白色,选择女儿不喜欢的粉色。

齐明月点菜,妈妈会直接否掉女儿的选择,然后自己抢过来点。

小小的齐明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只能把妈妈塞给自己的“礼物”全盘接收下来。

但是多年后,妈妈要她报考公务员和贷款买房时,她彻底爆发。并在这场争吵中,说出在高考中,自己为了不上妈妈要求的政法大学,故意少填了一张答题卡。

听到这样的事实,所有人都震惊了,谁也没有想到,齐明月会这样反抗。

想来,齐明月的妈妈是最吃惊的,那个一直听话的女儿,原来在很早以前,就和自己有着很深的代沟。而这一切,皆是从喜欢什么衣服、什么菜品这样的小事中开始的。

父母和孩子在买东西上的争议,并不是小问题。给孩子买不喜欢的“礼物”并勉强让他接受,看上去是家长赢了,实际上却给亲子关系带来了深渠一样的隔阂。


从心理角度看代沟


很多家长觉得,和孩子的代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代沟来自两代人的经验差距。

事实上,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这样一条心理鸿沟,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事事依赖父母,甚至想要更多的独立,父母却把这些归结为孩子的叛逆。


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常见的三种行为:

1.否认孩子的感觉

网络上一直有一句玩笑话——“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不仅否认孩子的感官感受,还否认孩子的心理感受。于是,会在无形当中激起两代人的对抗。比如,孩子觉得某件衣服好看,父母却说孩子的审美差;孩子觉得某个同学不适合做朋友,父母却说孩子不懂装懂。

在这样的不断否定下,孩子的心里也会埋下不认可父母的种子,代沟也便逐渐产生了。


2.对孩子居高临下

有的父母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物”,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培养孩子,比如孩子喜欢画画,但因为妈妈有一个没有完成的舞蹈心愿,孩子被迫走上了舞蹈道路。

在这类型的家长眼里,孩子只是自己的延续,是为自己脸面争光的存在。

就像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一书中说:

“有人以教孩子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背十首唐诗的'神童’长大了成为有作为的人。”

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培养孩子,彼此之间几乎不会产生愉快而有效的沟通。


3.父母参与过多,不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孩子的成长,势必是一个和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有的父母并不能坦然接受这个结果,所以,他们会在无形中“捆绑”孩子。

有的孩子会在父母的过度参与中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我们所说的“妈宝”,有的孩子则会在压迫中反抗,对父母产生“对抗心理”——父母越不让干的事情,孩子便反其道行之。

孩子会变得越来越任性,或者是脾气暴躁,以此来证明,你并不能管住他的行为。


父母如何避免和孩子产生代沟


因为代沟,父母的教育往往会大打折扣,令孩子的前途堪忧,但这并不是不能避免的。与其感叹孩子不好教,不如先改变自己,远离代沟。

1.会示弱的父母,更容易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随着孩子的成长,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这个时候,父母逐渐示弱,从易到难,把事情逐步交给孩子来做,效果更甚说教。

道理千遍,不如自己走一遍。父母的很多经验之谈是有依据的,但是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更容易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在“胆量”上示弱,在“爱好”上示弱。父母的“示弱”并不会因此而被孩子看不起,反而会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还能参与孩子的新事物,拉近和亲子之间的关系。

2.会建立沟通渠道的父母,更容易了解孩子的心理

好的沟通,才能“杀”代沟于无形。
 
沟通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除了语言,还可以有肢体沟通,比如在孩子失落的时候,一个拥抱的功效势必是大于语言的。还可以用小纸条来传递关心,或者说心里话。

给孩子买礼物,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在和孩子交流喜欢的事物的同时,也是在了解孩子的观念。

多种沟通渠道,可以有效避免误会,父母和孩子也能更好的产生共情,代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3.懂得退出的父母,更容易得到孩子的认可

被尊重是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大部分时间,孩子会在潜意识里反抗家长的提议,就是因为缺少被尊重的感觉。

父母适当地退出,给孩子留下自主的空间,孩子便能从中感受到被尊重。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让孩子做自己,放孩子去飞翔,孩子的内心却会和父母靠更近。父母适当退出,让孩子多一些空间,孩子也会在生活体验中,更容易和父母的思想得到碰撞,从而对父母更加认可。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平等,体会到信任和尊重,孩子也会把这些感受反馈给父母,这样代沟就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买什么礼物,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是父母和孩子沟通的一个桥梁,也是拉近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就从小事做起吧!

作者:问心浅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春期教育专辑之六——学会用沟通化解代沟
幽默爱笑的孩子讨人喜,家长用对方法,也可让自家孩子变幽默达人
家长学校培训材料
走近孩子才能走进孩子
我与爸妈有十个代沟
女儿读小学,妈妈如何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