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省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他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5年5月回国任教,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1932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闻一多随清华大学迁往昆明,任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合大学教授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毅然抛弃文化救亡的幻想,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撰写《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1946年6月29日,他在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上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他毫无畏惧,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并握拳宣誓说:“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在返家途中,闻一多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代表作:《红烛》、《死水》、《七子之歌》,有闻一多全集传世。

七子之歌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硇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岛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地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地蹴蹋,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王若水点评: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

1.澳门1553年明朝中叶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在澳门上岸,从广东地方官手中以每年500两白银的代价取得澳门居住权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澳门的租借居住权,此时澳领土主权仍属于中国明朝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军,对澳门实施全面管辖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署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人从此强据了莲花宝地澳门。

2.香港1842年8月,清朝政府在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朝官员被迫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的香港岛割让给英国,“东方之珠”香港岛的割让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3.台湾1895年,中国与日本的甲午战争失败,中日签署《马关条约》,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宝岛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日本

4.威海卫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防海的健将威海卫租借英国25年。

5.广州湾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界条约》,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今广东省湛江市)被租让给法国。

6.九龙: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失败,中英签署《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的姐妹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

7.旅大:即旅顺与大连,1895年,中国与日本的甲午战争失败,本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了自身利益,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还给清政府,即“三国干涉还辽”1896年,俄罗斯以迫日还辽有功,同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1898年,沙俄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及旅大租地续约俄罗斯帝国租下渤海湾畔的孪生兄弟旅顺和大连两港口。1904年日俄战争日军夺取旅顺口军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根据雅尔塔协定旅顺港由苏联占用。

诗人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七子之歌》引言)被列强掳去的中华七子,是民族罹难、国家浩劫的象征。七子泪下,诗人悲歌。它警示国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上下求索,谱写了一首首恢宏壮丽的历史诗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求统一的意志汇成不可阻挡的洪流。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1945年,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10月25日,日本在台湾的最后一任总督在台北中山堂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台湾、澎湖列岛从此重归中国版图与此同时,广州湾、大连和旅顺1955年,苏联将旅顺归还给中国也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在澳门回归之夜,闻一多先生的子孙后代团聚在北京家中,举行家祭,庆贺澳门回归祖国。家中对联高悬:九九归一死水微澜昂首新世纪,百年诞辰红烛燃遍举酒慰英灵,横批澳门回家——真的实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出光来?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李都蔚点评:

1923年诗人回顾自己数年来的人生历程,将既往的诗作集结出版,这是他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红烛》。他写下这首《红烛》,将作为序诗。《红烛》奠定了诗人的诗歌艺术生涯从《红烛》时代起步,走上了一位现代诗人的创作道路。
    以红烛为意象抒写诗人。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多用于艺术通象,本诗就是以外在的具体的物象——红烛为寄托物,表达源于内心的意——诗人自己。中国诗学一向重视的关系,亦即的关系,的关系,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寓意于象。

人,就要象红烛一样去燃烧:生活给了红烛(诗人)躯体和灵魂,就是为了让她去燃烧自己——“烧出光来,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在燃烧中体现价值——“救出他们的灵魂,捣破他们的监狱”;在燃烧中,红烛(诗人)不惧流泪,不惧成灰,因为这能“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诗人一同红烛——流泪也好,灰心也罢,就是为了“创造光明”,虽然“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是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诗人吐出红红的真心,为自己的理想而奉献,追求和歌颂光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回归21周年,流落“七子”今安在
祖国的“七子”,一子还没有回归母亲的怀抱,一处还在侵略者
《七子之歌》
民国文人篇:11闻一多(上)青年才俊 悲做《七子之歌》 直面死神
民国」闻一多《七子之歌》里七块地方是怎样被列强割占的
《七子之歌》中讲的是哪七子,至今有一子仍未回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