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奈何,唐代大诗人也做“狗”

怀着惶恐复杂的心情,我飞入唐诗的星空,想走近几位巨星,采访和探索他们的一生。遗憾的是我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而只能在咫尺之遥的对面雾里看花,主观忖度臆断。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看到了最光亮的巨星、诗仙李白。

李白非凡人,是一只天空任我飞、飞兮振八裔的大鹏。

他虽然志在“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愿以天下为己任,但却不屑于囧于樊笼,拒不参加登上政治舞台惟一通道的科举考试,因而也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地平步青云。

十几年的浪迹天涯,倒使性格豪爽的李白结交了不少朋友,而在此期间创作的大量诗篇在各地流播之后,也使他名扬海内。天宝元年(742年),李白自山东兖州携家南下,再游越中(今浙江绍兴),与会稽道士吴筠成为道友和诗友,一同居住剡中。在吴筠的推荐下,年已42岁的李白被唐玄宗召赴长安,使他终于得到了进入朝廷的机会。由于李白此时已将家迁居于安徽南陵,得到诏书后,他兴冲冲地赶回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一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此时此刻,踌躇满志、春风得意的李白,“仰天大笑”,“著鞭跨马”,满以为西去长安,就能像当年得到汉武帝赏识的朱买臣那样,得以“游说万乘”、实现抱负了。而且他也真幸运,一到长安就见到了官居太子宾客的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在读李白呈上的乐府诗《蜀道难》时,拍案叫绝,将李白称为“谪仙人”,还以“金龟换酒”邀请李白对饮畅叙。贺知章在当时京都的政坛和文坛,都称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了,经他这么一张扬,李白自然身价倍增,在长安名噪一时。唐玄宗也因此对他颇为器重,甚至作出了“降辇步迎,如见园绮”的姿态。

梦想成真的时候也就是梦中醒来的时候。李白在长安客居不到两年,终于认清了唐玄宗对自己只不过“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并无重用之意,同时又明显地感到权臣佞幸对自己的诽谤和谗害。当初满心想成为朝廷中“辅弼”之臣的希望已变成南柯一梦,梦醒之后的李白便立即上书请还。而玄宗也以他“非廊庙器”,准予他离开长安,还御赐一面金牌,美其名曰“赐金还山”,假惺惺地作出了一副怜才的姿态。

长安曾经给了李白憧憬和喜悦,长安最后也给了他清醒和解脱。天宝三年(744年)春,李白毫无眷恋地离开了长安,又踏上了漫游的旅程。但这次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依然郁结于怀,因此他在其后写的著名记梦诗和游仙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处,一吐在长安屈居两年的郁悒之气,向世人大声宣告了他的心愿和志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在一生中壮心未已,虽然时代没有给他任何施展才能报效国家的机会,而他却留下了大鹏浪迹天下的行迹和醉仙斗酒百篇的吟迹,一笔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继续前行,在我面前的是同样灿烂的一颗巨星——李白的挚友、诗圣杜甫。

从少年时代起就胸怀治国安邦壮志的杜甫,在25岁漫游到山东眺望东岳泰山时,由这座岱宗(五岳之首)的雄姿联想到自己的壮志,吟下了与泰山同垂不朽的“绝唱”《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然而杜甫在结束难忘的10年放荡清狂的漫游生活之后,就再也唤不回浪漫自在的时日了。杜甫没有李白的家底,也就失去了做鹰的勇气,没奈何,开始了一段看似不光彩的做“狗”的日子。

为了牟取功名,也为了维持生计,总还得回到现实世界,敲开科举之门。在江南漫游期间,杜甫曾回巩县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不幸名落孙山。返回洛阳又经过几年蹉跎后,杜甫来到了鱼龙混杂的帝都长安。在那个时代,长安是决定书生命运的大赌场,即使明知凶多吉少,天下文人们也总要来此孤注一掷。

恰好一次玄宗特批全国性公开招贤的“恩科”考试举行在即,杜甫满以为天赐良机,实现自己崇高理想的时刻来了,他不怕考试,对这次皇帝御定的考试更是胸有成竹。当他踌躇满志地走出考场,特别是满怀信心地等到发榜时,等着他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榜上无名。他不甘心于失败,经过调查才了解到此次考试竟无一人及第,原来是口蜜腹剑的宰相李林甫为了杜绝贤路,以无人通过考试为由,欺骗皇帝说“野无遗贤”,天下已无英才。  

对于杜甫来说,不仅“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成了一枕黄梁,而且连自身生存和养家餬口的希望都破灭了,不得不开始“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恃才负气的杜甫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曾屡次向在朝做官的友人寄诗献赋,在诗文中诉说处境、表白才华和抨击现实,然而毫无结果。困居到40岁那年,长安连续三天举行皇帝的祭祀大典,杜甫呈献了三篇《大礼赋》,受到唐玄宗的赞赏,又参加了集贤院考试并等待录用。但没料到考试后却再无下文。

这次落榜,让杜甫真正感到沉重和伤心。一心想尽忠皇帝、报效国家的杜甫,算是亲身感受和领教了朝政的腐败,对皇帝和朝臣的幻想虽还没有完全破灭,但已失去了原来的信任和热情。

正当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杜甫突然接到了任职河西县尉的通知。深知这是一个需要曲意逢迎上司、残酷欺诈百姓的官位,即使在“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的饥寒交迫之中,他也不会接受这一任命。但为生计所迫,后来他不得不委屈地就任了一个管理军械库房的小吏。

      困难是成功的起跑线,折磨成就了许多古今中外伟人。美国著名教育家、演说家卡内基指出:“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的痛苦——而且他那个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悲惨,他也许永远不能写出他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乐》。如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样的充满折磨,他们可能永远写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说。”卡内基不了解中国,其实古代中国的诗圣杜甫,更是一个被人间的折磨铸成伟人的生动实例。

       生活对杜甫的折磨并没有到此为止。杜甫在任“官”之后去奉先探亲,刚刚回到长安,安史之乱就发生了。于是他又匆匆返回奉先,携带一家老小溶入于惶惶逃难的人流之中。在杜甫把家眷暂时安顿在鹿州城北的羌村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风云变幻,前程未卜,处在小村的杜甫时刻询问着战局,关心着国运。当听到长安沦陷、皇帝落难的消息后,他孑身离家投奔唐肃宗,想为遭难的国家效力,却不幸于途中陷于叛军之手。后来从死里逃生、偷偷走出长安后,他不改初衷,继续走到凤翔,终于找到了皇帝,希望为拯救国难尽匹夫之责,但肃宗仅给他一个左拾遗(谏臣)的小职位。当他以一个左拾遗的身份,直言不讳地向皇帝陈述己见时,却又惹怒了肃宗,最终被调离和贬谪,在华州任职司功参军。这是杜甫短暂而卑微的宦途中的最后一站,不久他就弃官踏上了漂泊西南的旅程。

     冤哉!一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被焚化了。悲哉!一股“白鸥没浩荡,千里谁能训”的气魄被埋葬了。惜哉!一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才华被遗弃了。哀哉!一颗“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忠心被玷污了。

      要承载这种历史强加的罪衍,是需要十分巨大的勇气和骨气的。如果杜甫在这一关键时刻偃旗息鼓,落荒而逃,那么中国将会失去一部光辉的“诗史”。杜甫自觉地选择了艰辛的挺进之路,他挤进了难民的队伍,混杂于饥寒交迫的劳苦大众中,开始时多少有些无奈,后来逐渐血融于水,自觉地走进了人民,与他们融为一体,从而走上了为历史的罪恶作见证的旅程。杜甫最终追随李白的飞行轨迹,成为一只高高飞翔的雄鹰。

      杜甫的诗篇永远不会枯萎,杜甫的悲歌依然回旋于长空。当年祝英台的悲愤哭泣,曾经把梁山伯墓哭开了一条裂缝,遂有她纵身一跃、跳进坟墓、情侣双双化蝶翩翩起舞的故事。而面对大唐朝廷的浮华衰败,杜甫发出的沉郁顿挫的悲叹和疾呼,则把长安帝宫前面那道遮丑的大墙轰倒了一半。盛唐的美丽面纱一半是被杜甫的笔杆挑开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朝学历最高的诗人退休了
李白的一生
康震:李白仕途多CP,成也仕途梦,败也仕途梦
同龄的王维和李白终身不得一面:道不同不相与谋
一图看懂诗仙一生
大诗人李白留下千古名篇无数,最终死因却成历史谜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