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说起,聊聊古代的产粮比和存粮

原创 北朝网友 看北朝 昨天

偷鱼的猫:《礼记·王制》:“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请教一下,这个九年之蓄是指够九年吃的粮食?古代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生产力储备九年的粮食?

深潜者:这个显然是指九年里一直积蓄粮食吧?不搞什么费钱费粮的大行动。

黑色裂变:自从出现了粮仓,人类应该就有储备粮食的生产能力了。

punishment:该段全文: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 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祭,丰年不奢, 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三 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 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淮南子·主术训
夫民之为生也,一人踱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时有涔旱灾害之患,无以给上乏征赋车马兵革之费。由此观之,则人之生,悯矣!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流亡也。故国无九年之畜,谓之不足;无六年之积,谓之悯急;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故有仁君明王,其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则得承受于天地,而不离饥寒之患矣,若贪主暴君,挠于其下,侵渔其民,以适无穷之欲,则百姓无以被天和而履地德矣。
所以就是够9年吃的陈化粮。

椎名爱理:陈化粮是点睛之笔。

punishment:我国当今稻谷储存年限是三四年,存了二十多年的必然陈化粮啊!

偷鱼的猫:这二十年的储藏下来,那还能吃吗?木头放20年都沤烂了。

punishment:我猜二十多年的可能也是古人在吹牛,因为类似文献中证明存二十多年(“九年之积”)必要性的论据是尧舜禹时代连续七八年大灾靠有储备没事,这个尧舜禹经常被先秦至前汉文献拿出来当司马迁使,真实性是有疑问的。

纳米核心:这是说耕战比是三比一?

鹰旗:中国古代不会收新粮出陈粮咩?

偷鱼的猫:肯定要的啊,否则文景时期的粮食放到武帝末年那就一点价值都没了。主要是九年之蓄,在古代一定要很多年才能积累,仓里肯定会有很多陈粮,否则凑不够九年。

断臂残刀疲败兵:他年产都日不足,你说他能积九年么。肯定是指有特别动作时,在有大动作情况下,要有几年积累,不然你当年老都过不去上那儿积去。

wang8621:鸟生鱼汤九年之积纯粹是儒生的理想罢。

煞破狼:就记得文景之治粮食多的都漫谷仓外的梗了。

kgb44442:那时候主要是小米,很耐贮存的吧?

markgraf:据说小米不脱壳的话能存很久。

欢乐原始人:保存的好,隔绝氧气,公元前的埃及麦子现在出土都还能吃。

神圣智狼:我不认为古代有这种大规模应用技术,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充氮保存也没有大规模普及。

欢乐原始人:如果你不介意吃饲料的话,三十年前的玉米现在一样能吃。虽然我是绝逼不会吃这玩意的,邻居的金毛也绝对不吃,但是古人应该不介意。这种饲料残渣在古代可以算粮食。再说,糠,也是粮食的,只要不脱壳,麦子完全可以晒干后装罐填埋储藏。当然,你不用问我,我不吃这玩意。

lzgadsl2:和古人说营养,储存年限?

狐狸大仙:不是说秦代敖仓,一直供应楚汉双方打了好几年吗。
更不要说隋朝的兴洛仓、黎阳仓等等了。十八路反王轮流吃来吃去,吃了20年都没吃完的陈化粮。
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

偷鱼的猫:这个是军队开支,如果按照这个说法的话,九年之蓄是指足够政府九年开支的粮食,而不是整个国家九年的口粮。这样子的话就比较合理了。

英俊的小张:古代人如果有新粮食的话,也不会吃的。但我相信,如果来一场大饥荒,饿俩礼拜,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还是那条金毛,都会去吃放了30年的玉米的。

火流星:关于粮食保存问题,其实古代隔绝空气什么的是做不到的,也就防潮防尘吧。有考古出土的楚汉争霸时萧何为刘邦建的地埋式粮仓为证。晒干的不脱粒小麦其实能藏很多年,至于口感,呵呵呵灾年观音土跟柳树皮都卖钱了,谁挑食就活该饿死算了。

琥珀千秋:三、六、九这是顺溜下来的数字,真的以为是实指啊!再说这是数量,又不是指存了三年、六年、九年的粮食。怎么就和陈化粮搭上边呢?陈化粮又不是陈粮。

解放军-ZSC:看这个,也就是说,假设每年以口粮1播种,则可以收货2.3倍。3年可以获得额外1年的存粮。不过考虑到这种基本属于上缴给国家的存粮,基本古代以种1收3为标准计算。那么,这种种1收3在古代属于什么水平?春秋时种1收3,到唐宋能达到种1收6么?封建农业社会最高平均能达到多少?

fatleland: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是种一收七,所以那里文明很早,有人能全脱产了。

完蛋也早,玩命的种全盐碱化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农业其实人类最早发现的高利润行业,人类的文明基础现在还是农业,没听说谁不吃饭的。

解放军-ZSC:轮耕轮休古代人就知道啊。其实只要大于 种1收2 就行了,毕竟孩子和老人都吃得少。比一定非要3.当然这是题外话。

深潜者:貌似欧洲中世纪小麦收种率才3~4。

guy123:种一收六才是中国秦汉时候水平,就是黑暗时期的英国也是要达到一收三才会去种地的,一收二还不如放牧呢。

懒鹤:自己好好算算如种植小麦的话,每亩种子播种量大致在6-8公斤,即便是密植也是在10公斤以内,大于种1收2,亩产才20公斤?这还是取高值计算。

当今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国没有几个了,也不是没有,哈萨克斯坦的农业数据可以作为古代农业参考数值。

哈萨克斯坦平均小麦亩产为 2t/ha,折算下来是133Kg/亩,按你们说为的种几收几,不会低于种1收13,去掉种子优势,也不会低于种1收10。

解放军-ZSC:在说古代呢......

懒鹤: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完全可以作为古代农业的参考。哈萨克的农民不灌溉、不施肥、不打药、春天撒个种,秋天去收获。

解放军-ZSC:但是各地天气气候不一样吧。主要就是想了解,古代,秦汉/罗马;唐宋/中世纪西欧的粮食收获情况,有数字资料最好了。

gaokang1990:如果从播种量看,欧洲中世纪农业的粗放程度就更惊人了。当时一般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两倍,一般是三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六倍,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而据《汜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这样,欧洲中世纪农业再生产所需的种子数量是很大的。

我手头后面朝代亩产平均有亩产,但是这个播种收获没说。

解放军-ZSC:怪不得要去对外探索新大陆,完全没希望啊!还有1比2都到不了的。

gaokang1990:反正我手头清代300斤亩产平均值。是古代农业文明的巅峰水平,配套的是一家平均十亩土地,认为是小农经济下效率最高的组合。但是我手头也就这个提到播种跟收获,后期全是亩产,比如唐代亩产2石,宋代亩产160斤多,明代是250斤,清代310斤。而且农业技术总结的一堆经验,混种套种很多总结。这些我倒是能给出,但是后面就是没有播种收获的这个比例,这个投入损耗忽略不计了。

估计宋代的亩产感觉略水,真实性还是清代的比较好。这个亩产后面一般都没有提播种投入。单位亩产最高还是苏南刷出来的,平均还是苏南两湖比较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埔军校毕业的牛人们——15.郑洞国(4...
天下粮仓:从古到今是怎样存粮的
湖北三杰粮油食品集团
创新服务方式夏粮收购一线见闻
粮食银行运行的突破口在哪里?是保障收益,还是解决储存?看这里
产后节粮减损大有可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