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奥本海默传:美国政坛宫斗下的悲剧英雄(长文)
userphoto

2023.09.02 辽宁

关注
1
1945年7月16日
凌晨5点29分15秒
我点燃了火
却无法控制它
人类从此拥有结束自己历史的能力
而我变成了死神
2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奇特的人,他们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更不需要悬梁刺股,参加课外培训班,就能学富五车。读书时轻松考上最好的学校,长大后平步青云,罗伯特·奥本海默就是这样的人。
奥本海默的父亲原是从德国移民来美国的犹太屌丝,但头脑很聪明,从一个企业的底层员工很快就一路升到了总裁,赚了大钱,住进了曼哈顿最豪华的豪宅里面,是美国梦的典型代表,他的母亲则是一个画家。
这就是我们说的含着金钥匙出身,人们经常会把三四岁就会读书写字的人称作神童,要是按照这个标准,奥本海默就是一个超级神童。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包括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科学、矿物学等各种乱七八糟的领域。
奥本海默的一位老师回忆道:“他能近乎完美地理解所学的一切东西。他五年级时自学物理、化学,12岁就完成了第一篇论文(关于矿物学的)。相比3岁能射击,6岁会骑马的金将军也不遑多让。
到十七八岁时他还同时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德文、荷兰文、意大利文,甚至还懂一点中文以及少量的梵文。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如果要说他还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体弱多病,中学时就因患痢疾,导致结肠炎,高中毕业后,为了缓解病痛,他的父母把他送到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度假牧场去疗养,这是他第一次与新墨西哥州结缘。20年后,他将在这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完成那件载入史册的事情
这趟短暂的旅程结束后,他轻松考入哈佛大学的化学专业。在大学里别的同学一般只选四门课程,他选了七门,还抱怨作业太少,搞得同班同学觉都睡不好,就怕老师真信了。
不过这孩子不太懂得怎么跟人交往,整个大学期间也从未与女孩子约会,在同学眼里是个孤僻的怪人,他只有一个朋友,高中时候认识的弗格森。
这位朋友对奥本海默的印象是:他会突然之间一跃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而我在这里仅仅是为了能够顺利从哈佛毕业。
作为一个打小爱好文史哲,本科读化学的文艺青年,这位仁兄大学毕业后又觉得自己当初的化学专业有些无聊,转而深深迷上了物理。
彼时的物理学世界,正在被重新定义。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普朗克发现了量子,博恩创造了量子力学这个新词,海森堡提出“矩阵力学”,玻尔对氢原子的描述,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理论——那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另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信心十足的奥本海默来到了剑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界大牛卢瑟福(19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布莱克特(194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没想到的是,在那里他却经历了年轻时期最失意、最消沉的一段日子。他感兴趣的是理论物理,而他的导师布莱克特却偏偏要求他在实验物理的细节上下功夫。奥本海默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最后发展到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他从实验室带回来的化学药品做了一个毒苹果,然后把它放在导师布莱克特的桌子上,险些让他的导师成为第一个咬下毒苹果而死的名人。
事后被学校发现,让他去看精神病医生,并被诊断患上了早发型痴呆症,而且已经无可救药了。只有他唯一的那位朋友弗格森认为他一定能战胜挫折,恢复过来,还陪他一起去法国旅行。终于经过调养,他的精神逐渐恢复正常。
奥本海默后来决定接受玻恩(1954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的邀请,到量子力学的发祥地之一哥廷根继续深造。如果剑桥可以声称是欧洲实验物理学的中心,那么哥廷根无疑是理论物理学的中心。
虽然他在哥廷根只逗留了九个月,但在那里奥本海默遇到了当时全世界物理学界的顶尖天才们:玻尔、狄拉克、玻恩、海森堡、泡利等等。
那是一个宁静的午后,阳光透过树梢洒满街道,远道而来的德国青年科学家海森堡与只比他小三岁的奥本海默见了面。两个人都同样年轻,天才,能够凭直觉触及问题根本,以及浓烈的爱国情怀。
据说在学术上,海森堡是奥本海默最钦佩的人,因为在博士期间,奥本海默就是以海森堡在量子力学上的发现作为基础来进行研究。那天更年轻的奥本海默滔滔不绝,坦诚地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得到来自海森堡的鼓励。
这两个天才此刻还预料不到,在10多年后他们会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成为激烈较量的劲敌,而这一场比赛的结果将会决定整个世界的命运。
哥廷根这段学习生涯对奥本海默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发表了几篇优秀的研究论文,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这让他又变得自信起来。他的毕业论文写得太好了,以至于答辩当天没有一个评审教授能提出反驳。
1927年,博士毕业后的奥本海默决定回到美国,当时美国很多的名校向奥本海默发出邀请,但他最终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据说是因为那里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籍收藏不错。(让我想起了天才运动员流川枫同学选择湘北主要是因为离家近)
在我们印象中科研狗里面没有长得特别好看的,一般都是像下面这样的:
而奥本海默却长得非常帅,比如这张照片,站在那边叼着一根香烟,不说他是搞科研的,你还以为这是一位欧洲的哲学家,颜值和气场跟加缪有得一拼。
这种典型的高富帅+学霸人设谁能受得了?
不出所料,奥本海默很快就变成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们近乎狂热的模仿奥本海默的手势、动作和声调,抽着偶像同款的切斯特菲尔兹牌香烟。
奥本海默经常带学生光顾豪华饭店,向学生介绍各种名酒,并让学生们点餐厅里最好吃的菜,通常都是他买单。他们一起谈天说地,畅所欲言,有时甚至聊到凌晨两三点,丝毫没有师生之间的隔阂。
但是想要成为奥本海默的学生并不容易,他似乎不能够容忍平庸,不论挑选朋友还是学生都是超高标准。
如果在某人身上看到任何愚蠢的言行,下一刻他就会粗鲁地打断别人的话,对他进行尖酸刻薄的批评教育,就算是对学术大咖,导师,教育系统的老领导也不例外。这种态度当然也让很多人都受不了,但是见鬼,每次都是他对。
从某个角度讲,他后面主要就栽在这种性格上。
奥本海默那困惑、消沉的青年时代快要结束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他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沮丧,身上发生了某些近似于觉醒的改变。
此时奥本海默还是一个无名小卒,而海森堡已经凭借在量子力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不确定性原理”,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
沉浸繁荣中的美国人大概也不会关心8000公里外的德国,一个新的政党正在崛起。

3
1936 年,32岁的奥本海默得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父亲死了,从小他和父亲的关系就特别好,所以他极为悲痛。但同时,他也继承了好多财产,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富豪。
从这个时候起,奥本海默的性格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位原本一心只专注搞科学研究的书呆子,在亲眼目睹了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后,便开始对政治感兴趣了。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很多充满正义感的左派,他们都觉得社会要公平要改革甚至要革命,奥本海默的朋友和学生中就有不少共产党人,包括他的弟弟弗兰克、弟媳杰基,以及他的女朋友塔特洛克都是共产党员。
在女朋友的影响下,奥本海默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他出于同情共产主义就向西班牙内战中的反法西斯共和党人捐款,并订阅了左翼报纸《人民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伯克利的法国文学副教授薛瓦利埃(记住这个名字),两人相见恨晚。
奥本海默自己本人从来没有加入共产党,因为他非常坚持个人自由,不愿受共产党党纲的约束。
然而,奥本海默与塔特洛克的恋爱没有持续下去。据说塔特洛克患有严重的狂躁―抑郁交替症,并有潜在的双性恋趋向,奥本海默曾经两次向她求婚却遭到她的拒绝。
1939年8月奥本海默遇见了后来的妻子凯瑟琳巧合的是,她也是美国共产党员。两人一见钟情,她之前有过两段婚姻,1940年11月,她与奥本海默结婚,六个月后,他们的儿子出生。
父亲留下的遗产让奥本海默衣食无忧,他充分享受着在伯克利教书、参与社会活动的日子,这是他一生中最自由快乐的时光。
直到那一天的来临——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短短90分钟内,美军六艘军舰沉入海底,超过4000人死亡。消息传回美国时,满朝震动。
有些人注定是不会平凡地度过一生的,伟大的使命和事业似乎必定要由这些被上天选中的人去完成。
奥本海默先生,现在命运向你发出了召唤。
4
1939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的前夕。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像往常一样在他的公寓里喝着茶。“咚咚咚”——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阵敲门声,打开门,见到的正是他的好朋友齐拉德,他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语气里几乎抑制不住他的焦急
事情是这样的:
全世界第一篇发现铀原子裂变现象的论文,是由德国化学家哈恩和物理化学家斯特拉斯曼发表的。不久之后,海森堡就提出假设,用铀产生链式反应,可以得到威力大到难以想象的武器。而这一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希特勒的认可。
纳粹下令海森堡立即开始研究,当时德国造原子弹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化学和重工工业,后来它占领的比利时和捷克斯洛伐克又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铀矿。
其次德国拥有强大的科学家团队,在过去30年里,德国产出了3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比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尽管希特勒上台后赶走了大批犹太科学家,但仅凭“纯日耳曼血统”的人才也足以对抗全世界的科学精英。
海森堡没有浪费时间,他很快就建造了一个小型核反应堆,并通过实验证明了链式反应的可行性,接下来就将进入大规模工业化过程,纳碎离原子弹仿佛近在咫尺。
当时全世界只有德国正在秘密研发原子弹,美国人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
1939年初,丹麦科学家波尔通过某种渠道,得知了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消息,他立刻赶到了美国,把这个消息告诉齐拉德等人,他们原先是想直接去游说美国政府官员,希望美国能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但是怕自己咖位不够。
”请问你是哪位?你在说些什么胡言乱语?地球很危险的,赶紧回火星吧!“
于是,齐拉德就来找自己的好友——美国家喻户晓,连扫地阿姨都知道的超级科学大V,爱因斯坦。
齐拉德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爱因斯坦的支持,在1939年8月2日,他们两人一起起草了一封信,然后以爱因斯坦的名字署名,直接寄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信中希望总统下令全力研制核武器,一定要赶在德国之前搞出来。
罗斯福收到了信件,也看了,但是没什么反应——因为他没看懂,原子弹?那是什么玩意儿?
就在这封信发出之后的一个月,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上的大幕正式拉开。
心急如焚的爱因斯坦在1940年3月,又给罗斯福写了第二封信,“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原子弹项目即刻上马吧!”
这一次,罗斯福信了。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把一直处于观望的美国拖入战争。同月,在罗斯福的直接推动下,美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势要抢在德国之前率先研发出原子弹,这项绝密计划被命名为曼哈顿计划
可以想象,那将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曼哈顿计划的军方负责人兼总指挥是格罗夫斯少将,但是科学主管由谁来当呢?
这个人在科学上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威,诺贝尔奖应该是一个基本门槛,而且还要有行政管理经验,还得通过“政审“,总不能最后选了个他国间谍来负责吧。
这时候你可能马上会想到一个名字——那就是拍合照坐C位的爱因斯坦,信是他写的(不可能是纳粹间谍),而原子弹的理论基础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专业够硬,足够权威)。
他来当这个项目的领导,科学界谁人不服?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爱因斯坦竟被完全排除在“曼哈顿计划”之外,连个办公室主任都没得当。原因也很搞笑,虽然爱因斯坦不可能是德国间谍,但FBI怀疑他有共产主义倾向,怕他将绝密情报泄露给苏联人。
最终公布的曼哈顿工程科学负责人,实在有点让人意外,罗伯特·奥本海默
尽管奥本海默也不是等闲之辈,但在论资排辈十分严重的美国,这样一个连诺奖都没获得的年轻人显然是不够格的,何况曼哈顿项目的负责人最好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实验物理学家,而奥本海默是搞理论物理的。
作出这一决定的格洛维斯将军觉得奥本海默身上有一些优秀的特性吸引了他,奥本海默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管理型人才,同时由于他的知识面异常宽广,什么领域都懂一些,他能知晓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并给出恰当的判断。
插一句,由于奥本海默之前与美国共产党有一系列的“亲密接触”,所以他也没能通过FBI的政审,但格罗夫斯看完FBI的否定性报告后,认为这完全是大学生们玩的游戏而已,他对美国的忠诚没有任何问题。这位领导力最后排众议,拍板就选他了。
这就双标了。
但事实会证明,格罗夫斯的选择并没有错。
1942年9月奥本海默接受了邀请,被任命为整个“曼哈顿工程”首席科学家和总实验室主任。站在他的角度,愿意参与的理由一方面是与爱因斯坦他们一样,希望能早日结束战争,另一方面是好奇心,作为一个科学家想亲眼目睹原子能会被利用到何种程度。
格罗夫斯听从奥本海默的建议,在他所钟爱的新墨西哥州选了一个地址:洛斯阿拉莫斯。那里几乎与世隔绝,荒无人烟,方便保密工作。
奥本海默充分发挥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才能,在他的游说之下,玻尔、费米、查德威克、弗利施、冯诺依曼等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相继加入了曼哈顿工程。
但一开始他还是低估了这个项目的难度,他认为只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足够了,很快他就被打脸了,好歹是造原子弹,只带这么点人买菜做饭都不够啊。
事实上,相关资料显示,“曼哈顿计划”在巅峰时期共有53.9万人参与,美国为此投入了高达25亿美元的预算。
奥本海默把全部精力都扑在曼哈顿计划上,自己每天只睡4个小时,一周工作6天,早上七点由他吹响第一声起床哨,敦促大家开始一天的工作。
同时期,FBI也本着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科学精神,也加班加点的对奥本海默进行监视,搞研发之余还要时不时地接受安全官员的讯问,这是很不地道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而他都忍了,都是尽量配合。
到了1942年年末,尽管有着总统的鼎力支持,充足的预算投入,整个美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团队全力以赴,但原子弹的研制还是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再看看德国,当时已经领先他们好几年了,根据情报纳粹己经从比利时获得了1200吨轴矿石,每星期都有大量铀和重水进入纳粹德国。
以至于一种传言在他们内部流传开来,说海森堡已经帮助纳粹造出原子弹了,项目组的所有人都神情紧绷,奥本海默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中的很多都是从德国逃难过来的犹太人,大家都清楚,如果不久的将来,希特勒拥有了核武器,那是一种怎样的灾难性后果。
奥本海默与海森堡两位绝世天才正在喘息着做最后的较量,决定性的最后一局就在眼前。
但这场原子弹制造锦标赛最后的结果是当时很多人没有料到的。
而这个结果的出现,和海森堡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他犯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失误——算错了一个参数。
这个错误导致所得出的结论是:为维持链式反应,必须提取几吨铀235才能造出原子弹。但事实上,只需要几十千克就可以实现
即便是当时的德国,想要分离出这么多的铀,不论是在资金上还是人力的投入上都是难以想象的。当时由于整个战场情况紧迫,整个德国的研究都热衷于较为“速效”的武器,而不能在短时间(6周内)见效的计划都被暂时放在一边。
海森堡这报告一出,德国的原子弹计划就被搁置了。
5
奥本海默坚持到了最后,所有的努力,最终在1945年7月16日这一日尘埃落定。
凌晨5点29分15秒,主发射器被轻轻拨动,随后一个声音响起:'倒数10秒!'
5时29分51秒........5时29分58秒,5时29分59秒,5时30分。
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附近的沙漠地区,忽然出现了一道比恒星还要耀眼的闪光,光芒照亮了方圆6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之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惊人的内压使火球不断膨胀,变成巨型的蘑菇云,瞬间就上升到了3000米的高空,直抵苍穹。
这一刻世界的时钟改变了运行,时代的秩序被彻底摧毁。
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一种难以名状的震惊之中,奥本海默望着那片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却从心底里感到了恐惧,双手都发抖了。
他脑中想起了《博伽梵歌》中的两段文字——“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是世界的毁灭者。
他嘴里不停的说道:”天呐,好像我们变成了死神了“,尽管声音很轻。
格罗夫斯将军第一个回过神来,告诉身边的副官:战争结束了,只需一两颗这种炸弹,日本就玩完了
当时正在参加波茨坦会议的杜鲁门总统怀着忐忑的心情,每过10分钟就要问一下助理是否有新的电报送达。
7月16日早上7点32分,第一封电报是格罗夫斯将军发来的:“手术上午完成,后续诊断仍在继续,但结果非常理想,甚至超过了预期。”
第二封电报是战争部长史汀生发来的,就短短7个字:“婴儿圆满诞生了。”
杜鲁门看完后兴奋不已,难掩心中的激动,随即就开始向身边的斯大林炫耀:“我们刚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凡杀伤力的新型武器。”
杜鲁门这句话说得很含糊,神神秘秘的,而斯大林也没有任何表情,看上去好像根本没什么兴趣,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希望美国能好好利用这一武器打击日本。
杜鲁门没有在意,脸上依然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但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美国原子弹试爆的一年前,斯大林就已经掌握了关于整个曼哈顿计划的完整情报,不仅如此,他还知道当时美国的原子弹一共只有三枚,就在刚刚用掉了一枚来试爆。
当年苏联的情报间谍网络可见一斑!
晚上回到住处后,斯大林马上就打电话给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以及当时的苏联陆军指挥官,要求尽快造出苏联自己的原子弹:“美国和英国认为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研发出核武器……他们想逼迫我们,企图重新分割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不能让他们得逞。”
6月19日,在总统杜鲁门的建议下,美国打算给日本最后一次机会。
英美两国通过广播向日本发出了《波茨坦公告》,简单来说就是奉劝日本早日无条件投降,奔向光明,否则将对其实施迅速且彻底的打击
以首相铃木贯太郎为代表的日本高层根本没把这份警告当回事,对此不屑理会,“美国人这是把我们当二愣子,以为这么说(迅速且彻底的打击)就能吓住我们?天真!”
面对美国的威胁,铃木贯太郎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后的赌注,因为很快他就会看到终身难忘的一幕。
一切已成定局,日本人的噩梦开始了。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居住着34.4万民众的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实战用的原子弹。
一团紫红色的火点,千分之一秒内迅速沸腾、翻滚、膨胀成一个半英里宽的大火球。火球升入1万英尺的高空,形成了一朵翻腾的蘑菇云。火柱下方地带的一切均被吞没,顷刻间化为乌有。
仅仅2分钟过后广岛就死亡超过6万人,据统计后来这座城市一共死了25万人,更多的人是死于核辐射。
8月6日一整天,东京都无法与广岛取得联系,他们只是感到奇怪,没人知道原因。
第二天黎明时分,日本陆军副参谋长河边正三中将收到一份报告,仅有一句话:“一枚炸弹在顷刻间将广岛整座城市夷为平地。”
看到这份报告的河边正三的第一反应:简直是胡扯。”
1945年8月9日,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实战用的原子弹。当天长崎死亡3万人,后面几天加起来一共死了14万人
这次河边正三嘴都合不上了,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美国人是如何做到的,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就算轻度弱智的白痴都知道是什么行情了,这一切也已经超出了这个国家里唯一的神,天皇大人的心理承受程度。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广播,宣布无条件接受投降。
两枚原子弹粉碎了一个帝国,也决定了日后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战争,结束了。
一切都结束了,奥本海默也这么认为,然而一贯正确的天才错了,恰恰相反,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场真正致命的考验正在前面等待着他。
6
“二战”结束后,奥本海默辞去了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主任的职务,重新回到了加州大学任教。两年后,他出任美国政府能源决策机构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下属的“一般顾问委员会”主席。
此时的奥本海默已成为大众偶像,国民英雄,名声直逼爱因斯坦,他那张轮廓分明的脸被登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
各种奖金、荣誉也不断向他涌来。牛津大学决定颁给他荣誉学位,这是他的第6个荣誉学位。但很难说,奥本海默和牛津大学谁给谁增光。
《生活》杂志说,“这位物理学家现在就好像穿上了超人的紧身衣”;《科学月刊》发表文章说:现代版的普罗米修斯再次奇袭奥林匹斯山,为人类带回了宙斯的雷电之火”。
可有时候命运是非常残酷的。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背叛众神,宙斯把他的身体钉在高加索山上.
普罗米修斯在山上被缚了许多许多年,每一天都会有一只神鹰扑向他,啄食他的肝脏,而每一夜他的肝脏都会新生出来,日复一日。
数千年后,人类遗忘了,众神遗忘了,连他自己也遗忘了。
自从奥本海默亲眼目睹了投下原子弹后遍地尸首,化为一片废墟的广岛,他的内心就如受千斤重锤,别人尊称他为原子弹之父,而他觉得自己双手染上的鲜血,成为一个杀人魔王。
每天他若无其事地照常去上班,在媒体的镜头前照常谈笑风生。但在无数个深夜里,奥本海默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独自面对着巨大的心理负罪感。早上睁开眼睛脑海一片迷乱。
最开始,美国科学家们研制原子弹的初衷是要抢在德国之前,避免自己的国家遭受灾难。如果还可以利用原子能造福全人类,让核技术为这个时代不断发展的工业带来巨大能源,那自然是更好的。但结果却越来越背离他们的初衷。
当广岛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遭受“核爆”的城市后,爱因斯坦感到极度震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原子弹竟然会被扔到平民的头上。他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
事实上,为控制住奥本海默所召唤出来的那个魔鬼,所付出最多努力的正是他自己。
功成名就的原子弹之父,却开始转向说服美国政府应该停止和限制核武器研究。作为一名科学家,他预感到一个足以吞掉整个人类文明的黑色太阳正从地平线上探出头来。
可就在20世纪40年代的尾声,局势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1949年8月,经过刻苦偷学,苏联也造出了原子弹,白宫大为震惊,这意味着美国的核垄断地位已被打破,由此拉开了冷战的序幕,美苏两国开始了核武器的军备竞赛。
杜鲁门政府开始寻找新的对策。一方面迅速做出了扩大原子弹生产能力的决定,即通过数量竞争来维持美国的核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政府内越来越多的官员主张研制氢弹——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还要大500倍的新型核武器。
此事已成定局,总统希望得到这群参与曼哈顿计划科学家们的支持意见,但奥本海默却逆向而行,运用他的影响力,到处奔走呼吁,提醒人们警惕核战争的威胁。
奥本海默与同行一些科学家们所做的任何努力,在政治人士眼里充满着天真和幼稚,他的这些行为也激怒了华盛顿内部许多权势人物,与当政者之间的矛盾已然埋下。
领导“氢弹”项目的是当年也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的爱德华·泰勒,当泰勒找到奥本海默,希望得到他的支持继续研究氢弹时,奥本海默明确地拒绝了他,两人就此结下了梁子。
1952年11月1日,代号为“迈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埃尼威托克珊瑚岛被引爆,爱德华·泰勒成为了氢弹之父。

一颗炮弹还要飞多少次
才能永远被禁止
要带走多少生命,才能让我们醒悟
有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这答案,就飘荡在风中
——————鲍勃迪伦《blowing in the wind》
7
战争结束后,勤勤恳恳的FBI又开始收集奥本海默的情报,没有了军方的保护,他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奥本海默的电话被窃听,信件被私拆,他的私宅也经常被人进来搜查。
当初举荐他参加曼哈顿计划的劳伦斯曾劝奥本海默去欧洲暂时居住躲避一下风暴,说国外至少会有超过一百个学术中心欢迎他。但奥本海默拒绝了,理由是:“我不去,因为我TMD的就是爱这个国家!
为什么FIB就是要对这位原子弹之父穷追不舍呢?
因为当时美国的环境处在一片深不可测的黑暗之中,而在那片黑暗中,隐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
1952年,曾经二战时盟军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位军人出身的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折腾。
在他的任期内,有两件事是无法被忽视的:
1.大力扩展美国的核武库,从约1000枚扩展到20000枚,跟打了鸡血似的。
2.麦卡锡主义盛行,号称美国版的5年动乱。
麦卡锡主义指的是50年代美国掀起的反共、排外运动。期间一些人通过精心杜撰的黑材料,到处整人,弄出很多悲剧,栽赃戴帽子,不论你什么来头,说你是共产党员,说你是间谍,在冷战年代跟苏联勾结,通通打翻在地。(过些天我专门写一篇来详细介绍这个事)
那个风雨欲来的夜里,联邦调查局长胡佛会见了两个人,一个叫博尔登,另一个叫施特劳斯。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只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下点猛料,把奥本海默给搞臭。
W. L.博尔登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国会联合原子能委员会执行主席。他是一个坚定的氢弹支持者,除了政见不同,本来其实与奥本海默之间应该没有什么梁子。
他之所以要整奥本海默,只是一个心态问题。
由于在博尔登担任主席期间,委员会里的一部分关于氢弹的最高机密丢失了,白宫的一些顾问认为,文件的丢失表明存在间谍和叛国行为,绝不仅仅是无意造成的,而像博尔登这种职务就是用来背锅的,实在郁闷。
他深信,只有亲自揭发一个苏联间谍,才有可能为自己挽回一切。
于是这位同志不辞辛劳地对存放在AEC和FBI的奥本海默卷宗进行长时间研究,1953年11月7日,33岁的博尔登给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写了一封告发奥本海默的信,这份信中列举了大量关于奥本海默的黑材料,从生活作风问题到反对氢弹,再到卖国投敌。
信里面最后的结论:奥本海默非常可能是苏联间谍。
事实证明,幽暗的人性在哪个时代都是相通的。
接到博尔登的报告后,FBI在一周内对他的信进行了评估,事实上胡佛也知道博尔登的指责从证据上是站不住脚的,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当他把这份指控信呈给白宫后,引起了总统的充分重视。
按照常理,华盛顿的办公桌上堆满了这样的举报信,一般是不会得到注意的,几年过后都被拿出去当柴火烧了。
但这次的对象不普通。
艾森豪威尔政府与以奥本海默为首的大科学家们在核武器、防务与和平等问题上有很大的冲突。他们害怕奥本海默会令人信服地挑战他们所制定的政策。
经过艾森豪威尔的同意,胡佛命令FBI把奥本海默当作叛国嫌疑犯进行专案审查。没多久,他就被指控与共产党人合作,包括包庇苏联间谍,反对制造氢弹等等。
12月末,当奥本海默从英国回来后,就被告知要么主动辞去他在美国政府的行政职务,要么就要出席一场指控他的听证会,奥本海默听完后感到了一种彻骨的寒意。
而告诉他这件事的人就是施特劳斯,这是一个特别俗套的复仇故事。
刘易斯·施特劳斯是一个靠自我奋斗起家的人,他野心勃勃,但心胸狭窄,平时谁都瞧不上。后来他攀上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高枝,被提名成为了原子能委员会主席。
1949年6月13日两院联合原子能委员会举办的一次会议上,科学素养较低的施特劳斯发表意见,他天真地反对美国对某种放射性同位元素的出口,认为它会被其他国家用来制造核武器。
话音刚落,奥本海默绷不住了,站起来发言说如果这种放射性同位元素对制造原子弹有用的话,那么,一瓶啤酒、一把铁铲也会有用,语气中抑制不住对施特劳斯愚蠢言论的轻蔑,完全不把他当外人。
太过分了,听证会上的人都在嘲笑他,施特劳斯从未感受过这么大的羞辱。
一颗钉子就这样扎下了,今日我受到的羞辱,将来一定要你加倍偿还!
当时在奥本海默看来这不过是件小事,转头就忘了。但是要知道,有些鸟人是绝对不能轻易得罪的,施特劳斯就是这样的人。
自从坐上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位置,施特劳斯就每日磨刀霍霍,想尽办法要让奥本海默卷铺盖滚蛋(当时奥本海默是原子能委员会的顾问),现在最佳机会终于来了。
施特劳斯只给了奥本海默一天的时间考虑,辞职滚蛋,或者当众接受羞辱。
那个夜晚,奥本海默处于“几近绝望的心情”,经过几个小时的思想斗争,他有了决定,如果直接辞职就相当于承认了对方的指控,勇敢的出席听证会这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
因为很多年以前他的父亲对他说过,当一个人开始逃避的时候,他就已经输了
12月23日,这场长达4周的听证会拉开帷幕,与其说是听证会,更像是一场对奥本海默的审判,也是这位天之骄子最最难堪的时刻。
听证会议题:(1)奥本海默是否共产分子(2)奥本海默是否叛国
正方观点:奥本海默不是共产分子/奥本海默对国家是忠诚的
反方观点:奥本海默是共产分子/奥本海默对国家有着不忠的行为
以某位安全委员X的提问开始:你加入了共产党吗?
奥本海默:我没有
安全委员X:据我们了解你的妻子和弟弟都是共产党,所以你一定是共产党
奥本海默:我不是
安全委员X:你曾用你父亲遗产的一部分去资助西班牙保卫共和国的“国际纵队”,这件事怎么解释?
奥本海默:我当时对这些人持同情态度,但我没有加入共产党。
另一个安全委员Y:苏联的原子弹技术是不是你泄露的?
奥本海默:我没有,别胡说
安全委员Y:希瓦利埃是不是来找过你,试图获得原子弹的情报来传给苏联?
奥本海默:有这件事,但被我拒绝了,而且我早就汇报了
安全委员X:你没汇报
奥本海默:我汇报了,格罗夫斯将军可以作证
安全委员Y:你一定隐瞒了什么
奥本海默:没有
安全委员X吃了秤砣:你一定是共产党!
奥本海默笑而不答,现场鸦雀无声。
爱德华·泰勒出场:奥本海默反对美国造氢弹,所以他很可能是共产党
科南特(哈佛大学前校长)出场反驳:如果因为反对研制氢弹就定罪,那么我早就反对了,应该先定我的罪
爱德华·泰勒被驳得哑口无言,开始转换话题:总之奥本海默存在安全隐患,不应该给他任何特许权
某正方科学家A:那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特许权?
爱德华·泰勒:我希望看到对这个国家生命攸关的事业掌握在我更了解,也更信任的人手中。
逻辑感人,台下当即笑倒一片。
V. 布什出场:我认为,这个委员会不应该就一个人发表过坚定的主张,就坐在这里审判他。我对奥本海默的忠诚没有丝毫半点的怀疑。
格罗夫斯将军:我对奥本海默的忠诚没有丝毫半点的怀疑。
某正方科学家A:我对奥本海默的忠诚没有丝毫半点的怀疑。
某正方科学家B:我对奥本海默的忠诚没有丝毫半点的怀疑。
某正方科学家C:我对奥本海默的忠诚没有丝毫半点的怀疑。
某正方科学家D:我对奥本海默的忠诚没有丝毫半点的怀疑。
长达4周的听证会过程中,共找来了31位证人发表观点,作反证的只有2-3个人,其余大多数人的证词都认为奥本海默没有对国家不忠诚的行为,也不是共产党。
绝大多数在听证会上出席作证的科学家都表示因一个人的“核政策”与政府不符就要受审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
形势很严峻,但同志们都很勇敢,他们敢于直言的表现,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经过十天休会,1954年5月27日,安全委员会做出裁决:
“没有发现奥本海默对国家有过不忠诚的行为”。
FBI的不懈努力监视奥本海默多年,加上一些人不惜炮制大量黑材料,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后,这场听证会的裁决最终也没有对奥本海默的忠诚提出异议。这真是天大的讽刺。
更讽刺的是,气急败坏的施特劳斯还不肯罢休,他希望通过AEC来满足他的复仇愿望。
在他的施压下,AEC的5位委员最终还是投票赞成剥夺奥本海默的一切安全特许和权限,全面禁止他与一切原子能项目产生接触。(当时施特劳斯还不惜采用贿赂手段,让其中的一个委员从赞成转为反对奥本海默)
大功告成,虽然并不完美。
一直置身度外的艾森豪威尔总统,对于AEC的决定感到非常高兴,他打电话祝贺施特劳斯,夸赞他干得漂亮。
我们知道鸟人做事都是喜欢落井下石的,施特劳斯不满足于毁掉奥本海默的政治前途,他还要把奥本海默余下的都拿走,他的名誉,他的事业,他的学术生涯。
他利用校董的身份,煽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其他校董,卸去奥本海默的院长职位,让他下岗回家种田,但没有成功。
奥本海默有着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意志,卓越的才华,远大的抱负,他只差一样东西——圆滑。
圆滑即是见风使舵,放弃原则,背离良知,和光同尘。
所以他成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与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结局一样。
不会再有人敢与我作对了,这是施特劳斯最为自信得意的时刻。然而,他错了,因为就在不久之后,他又一次成了被羞辱的对象。
1958年施特劳斯卸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后被提名为商务部长,但却在1959年参议院内阁确认听证会上失败,施特劳斯成为自1925年以来第一位未能获得确认的内阁任命者,他的政治生涯也结束了。
背后的原因是施特劳斯遭到弹劾,他在任AEC主席期间,将保安规程作为手段来对付与他意见不合的人。
泰勒,这位在听证会上黑了奥本海默的氢弹之父,从此过后就讨人嫌了,他在美国科学界几乎被完全孤立,在学术报告会上,他刚走上台准备发言,下面的人就纷纷离席了,在公共场合很多同行甚至都拒绝和他握手,视之为科学界的耻辱。
而那个喜欢炮制黑材料的博尔登,听证会结束后,就突然从华盛顿政坛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也没有人记得他。他的结局只能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损人不利己。
8
奥本海默已经做了所有该做的事,他的奔走疾呼无人倾听,他的祖国让他禁声,他心中有什么东西崩塌了,眼前的这个国家让他感到越来越陌生。
此刻的奥本海默依然被人称作原子弹之父,但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奇才,经过那次残酷的事件,他被无情地剥夺了最重要的东西,被打回成了渺小的卑微之人。
他之前的理想是推广原子能在国际范围内的和平利用,造福全人类,他探索的道路才开了头,有太多事,他还没有来得及做。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民主党重返白宫,新上任的肯尼迪总统想要为他平反,具体的方式是颁予他1963年度美国原子能方面的最高奖项——费米奖,并颁发5万美元的奖金
遗憾的是,就在颁奖前的10天,肯尼迪遇刺身亡。这个心愿将由他的继任者约翰逊来完成。
尽管这次以国家仪式恢复了他的名誉,但却并没有恢复他参与美国原子能研究的权限,这一切看上去更像是一种象征性意义。他们知道这位不会与光同尘的老兄可以拿出来撑个门面,作为宣传美国精神的人物形象,但决不能重新启用。
奥本海默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他与妻子一起搬到了加勒比海的一个岛上居住。
大部分时间他都独自一人坐在家中。眼前模糊的海岸线不是他熟悉的风景,身后却是他回不去的的故土,他时常陷在逍遥快活的回忆里无法自拔,郁郁终日。
1967年2月18日,奥本海默因喉癌逝世,享年63岁。
六百位朋友和同事(诺贝尔奖得主、政治人物、将军、科学家、诗人、小说家、作曲家和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聚集起来,哀悼他的去世。按照遗嘱,他的遗体被火化,骨灰撒到了维尔京群岛。
透过奥本海默的一生,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我们看到他为物理学燃烧了全部的热情,他推动了历史,终结了战争,当了英雄,也遭到了诬陷和迫害,他的光荣,他的遗憾,他的爱国情怀。
这个人并没有那么复杂,他只是一个裹挟于时代洪流中的普通人。一个抱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到底的人。
1991年7月31日,美苏达成了共识,禁止双方部署超过6000枚核弹头和总计1600枚洲际弹道导弹及轰炸机。
1993年1月3日,美俄又签订了新的协议,双方将把其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总数减少到3800-4250枚
奥本海默去世55年后的2022年12月16日,美国拜登政府推翻了195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撤销罗伯特·奥本海默安全许可的决定,并正式承认他的听证会不公平。
此举被视为正式为奥本海默平反。
从原子弹被发明出来的78年间,只有一个国家在战争中使用过核武器,数量是两枚。
但今天核战争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我们。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发生变化,公众号列表不再按推文发布时间进行展示。
新机制下如果不想错过本号的最新内容,请一定记得要戳一下底部的“点赞+在看”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奥本海默,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摧毁者
飙9分,一刀未剪进中国!《奥本海默》远超预期,预定年度最佳
《奥本海默》:智者畏因,众生畏果。
“原子弹之父”的辉煌与悲剧(上)(下)
原子弹之父:20世纪美国的最大冤案之一
当他吟诵“我是死神,世界的毁灭者”时,人类首次掌握恒星级武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