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五十年》翻译稿——终结篇

 

这是“大明五十年”翻译稿的最后一篇。

买到书的小伙伴可以继续对照我们的翻译内容看书了,没有买书的围观群众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联系“元一”购买本书微信号:shenjianjie520


《大明五十年》翻译稿——商业:大明和世界的联系(上)




Tribute and Trade

贸易和进贡

 

明王朝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两种经济模式:进贡和贸易。进贡模式是国家对外关系的官方形式。皇帝是整个金字塔的塔尖,他是连接俗世和上天的纽带,所以也称之为“天子”。他需要其他的统治者都屈服于他,通过进贡的方式表达对天的崇敬。这就是进贡系统的内在逻辑。但是也有其他掩盖着的逻辑,皇家也需要有代理人帮助去和其他国家做生意。进贡系统实际是编排外交协议并实现贸易垄断。这个系统并不能很好地刺激贸易,因为皇帝要让所有的内容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进行。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能在进贡系统获得什么样的贸易好处,虽然外交磋商可以避免和明王朝进行正面的对抗。有一种默契的仪式(很可能是中国外交官指导的)是让明王朝任命当地的某座山是这个国家的保护神,以表示对明王朝的衷心。拜里米苏拉(1344-1424)是马拉加城的统治者。而马拉加城是现在马来西亚在南中国海到印度洋的关键城市。1403年的时候接待了永乐帝的一个太监领导的使团,建立了进贡的关系。他也是刚刚取得皇位,很高兴能够打败赛易母(跟今天泰国接壤的一个国家)成为进贡系统的关键一环。派到南京去的使团回来报告,当地的一座山被封为“保护这个国家的圣山”,即使到今天这座山的名字听起来也像是“中国山”。他刚开始的时候,是和经过马六甲海峡的郑和的船队直接做贸易。后来,1411年,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他向明朝皇帝表示了归顺之意。




在马拉加封圣山的同一年,婆罗洲西北海岸的文莱的苏丹ABD AL-MAJID HASAN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不被邻国苏鲁侵占,也表示对永乐帝归顺,寻求明王朝的军事保护。这里有一座山被大明使团封为“永保安宁”的圣山。明朝皇帝还同意让文莱当地信奉的神灵放进了中国的万神庙里面。3年后,1408年,这位28岁的王公为了表示感谢,加强联系,决定亲自到南京去面圣。但是,很不幸,他还没来得及回国就死在了南京。当他生病的时候,他要求葬在中国,这样可以和天堂近一些。永乐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厚葬了他。墓地和神道现在还能看得到。


Currencies and Commodities

货币和商品

 

明朝的对外影响力现在还有不少遗迹可寻。明代的铜钱币在亚洲广泛分布,给其他国家制作货币提供了样本,比如日本、韩国、越南。永乐帝是那个年代印度洋的霸主,印有他年号的钱币最远可到达非洲东部。这些钱币的地位很高,以至于日本的金匠在制作特殊需求(护身符或者徽章)的高等级金币的时候,还以“永乐通宝”为样本。





铜钱币并不是唯一输出的货币,从“实录”里面可以看到,当时还有纸币输出。它是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国家的领导者。元朝时,按照蒙古法律,纸币可以在国内交换货物。但是,“实录”里面没有写到汇率,所以,这些纸币可能在国外是不流通的。现在没有发现纸币的实物也不奇怪。但是,在全世界的博物馆藏品里面有收集到清朝的纸币。




讽刺的是,永乐帝给外国人纸币的时候是当做信用的象征,纸币在国内确开始贬值了。据记载,官员们如果说是靠纸币支付薪水的话,他们无法生存,可见一斑。1422年解决方案是给一些能保值的商品:胡椒和苏木。这些都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其他国家的贡品。永乐帝在登基第一年作为一项刺激手段,私人进口了胡椒,当时胡椒是普遍的薪水的替代品。六次大航海以后,皇家仓库里面堆满了胡椒和苏木,但是确完全不用它。接下来半个世纪,胡椒一直当薪水发放。1480年的时候,胡椒当薪水终于成为了历史,白银成为了新货币。



中国人并不使用当地货币支付货款,而是靠宝石和贵金属。在梁庄王墓发现的帽冠上面就镶嵌了这种宝石,可能就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墓里有块金锭上写着“永乐十七年四月四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一锭五十两重”。





郑和带回来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消失了,无论是金子还是香料。金子可能做成了镯子,香料做成了调味食物。同样,他也带出去很多东西,比如丝织品。一些碎片能保持下来,是因为二次利用了 ,比如做成了横匾或者盔甲的内衬。装饰的纸出口到了中东,在这里被用来制作书籍和手稿。在韩国和日本还有交易中国书画的市场,通过这种方式不少绘画运到了伊朗的帖木儿王宫,但是很少能保存下来。




在这个广袤的区域交易的商品有一个能够幸存下来,验证当时的盛况:瓷器。

青花瓷器是当时出口的主流商品。以至于CHINA变成对这种器物的特定称呼了。事实上,从元朝开始西亚的陶工和中国之间的联系就没断过,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1270年蒙古人将欧亚大陆打成一片了。沿着丝绸之路,类似于马可波罗这样的商人,会带来新的品味,设计,科技,原材料和需求。一路上有这么多的波斯商人。后来,中国瓷器为了满足这些人的品味需求,开始生产白底器物上绘画蓝色图案的品种。波斯商人还带来了钴料,这是制作青花的关键原材料。波斯的钴料要好于中国本地的钴料。景德镇窑址发现了不少外国风格的藏品,称之为“穆斯林蓝”。到今天为止,景德镇依然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



随着生产的量越来越大,他们的技艺也越来越好。这种对瓷器的需求,并没有沿着原来的陆地路线返回波斯,而是装船走水路,扩散到了全亚洲,甚至到达地中海和意大利。中国还有其他窑口在生产瓷器,比如欧洲都知道的像玉一样的绿色的“雪拉同”。在亚洲市场,它也获得了高度评价,但是相对来说,还是青花占据了主流。为了将异域风情变成本国的品味,这些产品还需要按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行改进。



遥远的西方并不是明朝出口瓷器唯一的目标。今天,寻宝猎人和考古学家沿着东南亚沿海发掘,就能从海下发现大量的瓷器。这些沉船遗迹不光是说明瓷器出口的数量,而且也反映了出口瓷器品味的变化,有些瓷器并不是很昂贵。



中国瓷器似乎占据了国际市场这个价位的市场。1368~1420年之间的沉船大约有30%~50%是装载的瓷器。但是,1420年之后的50年这个比例就降到不足5%了。东南亚沿海市场的瓷器被泰国以及后来的越南瓷器占据了。考古学家称这为“明代断层”。这和郑和的活动时间高度吻合。1430年之后,中国开始部分的收缩战线,减少远洋贸易。



中国瓷器重新出现在海洋贸易网络是在15世纪末,中国开始放松了禁海令。1525年的时候,又重新严管,关闭了海岸线的贸易。1567年再次开放,明朝瓷器就再次重登世界舞台。

 

The Partial Disappearance of the World

世界消失了

 


1370年的时候,明代的统治者颁布法令进行编纂一本书介绍统治疆域内的风土人情,叫做“大明一统志”,主要思想还是表明:“混一”。朱元璋死的时候都没有完成,而实际上他还没有开始做,因为他的孙子1418年的时候也颁布了法令要做这个事情。但是很不幸,1454年景泰帝又颁布了一次法令。这个时候很多工作可能已经做好了。



七年以后,这本不太常见的书才付梓。作为一本地理志,整本书居然只有一张地图:“大明一统之图”。并不像前面章节提到的世界地图一样有雄心壮志。它只有王国大概的轮廓形状。印度洋出现在左下角的位置。但是,标识为“哈密”以西的地方就没有内容了。这里是1449年俘虏正统帝的蒙古人的老家。韩国,日本,琉球在右边,越南在底部,所处位置跟实际位置都有出入。但是,这些已经是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的了。



一开始提到的“大明混一图”给明代皇帝提供了广阔的全球视野,而这幅图显得很局限,只有一些很近的邻居。世界没变,但中国变了。还是有很多人去做海外贸易,但是中国政府更加关注国内的事情,而不是疆域之外的事情。这种政策的错误性可以很容易作出判断。因为同时期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开始远航,填补十六世纪的市场空白,而在十五世纪这是中国人的市场。谁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至少来说,在那50年,中国人很高兴自己的影响力遍布更广的区域,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价值观,并且影响到了今天。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至此《大明五十年》全六章的主要内容已经全部翻译完了,如果对明朝这些事感兴趣的可以翻阅我们以往的“大明”翻译稿系列,或者是手边备一本《大明五十年》。喜欢的可以联系“元一”微信号“shenjianjie520”。



肉庄私房话

看完热闹我们坐下来分析分析,这个建盏为什么能卖到7800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银中毒:大明王朝的最后77年
大明的朝贡体系简述(二)——探索中走的一些弯路
朱元璋的一个“傻命令”,却解决明朝开国大难题
看到大明通行宝钞这个结局,朱元璋的棺材板盖不住了!
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走向海洋?
37 一种钱撩倒一个老中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