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名人风采——苏轼与茶

苏轼嗜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历史上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嗜茶,精于品茶、烹茶,功于茶史、茶道,甚至对茶具、烹茶之水和烹茶之火也有研究,并留下数十篇咏茶诗文。

  茶是苏轼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一天之中几乎做任何事都要以茶为伴。晚上睡前需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午睡起来则是“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填诗作文时也要喝茶;挑灯夜战更是要:“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

  苏轼在徐州当太守时,一次在夏日外出,因天气炎热,一路上令人口渴思睡,十分想喝一杯茶解渴解馋,便向路旁的农家讨茶,并填《浣溪沙》一词:“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记载下当时的情景和思茶解渴的心情。

  苏轼一生为官十分坎坷,数次被贬,由此他也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处,他总是遍访当地名茶,品尝之余,并赋诗助兴,就像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他在浙江湖州时,曾以“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描述湖州的“顾渚紫笋”茶;对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则是“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在广东、江西边界的大瘐岭出产一种叫“焦坑茶”的雨前茶,苏轼在那里的时候也品尝过,并写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苏轼对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独钟,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他将此茶比作“”家人:“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后来“佳茗似佳人”便被由来赞美好茶。

苏轼“墨茶之辩”

  中国历代品茶讲究茶艺、茶道,宋朝尤为盛行。宋朝人喜欢饮茶,饮茶不仅仅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种高雅的意义,受宋代理学的清谈的影响,宋代的茶道有着清雅、淡泊的特性。

  宋朝文人也都是品茗行家,像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司马光、蔡君谟等等,这些文人雅士经常进行“斗茶”。所谓“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和泡茶的技术,斗茶必须精于茶理,并且大多选取上品之茶。明人屠隆在其所著《考盘余事》中记载着一段苏轼和司马光之间关于茶与墨的辩论,是当时的一段佳话。

  苏轼一生嗜茶,且精于书法。一次,司马光讥讽他说:“你精于品茶和书法,想必知道茶与墨的三种不同特性,第一、茶是越白越为上品,而墨却是越黑越好;第二、越重的茶是好茶,而越轻的墨是好墨;第三、茶越新鲜越好,墨则是越陈越佳。你怎么会同时喜欢这两种相对立的东西呢?”

  司马光满以为苏轼会无言以对,因为这确实是一个相当不好回答的问题。但见苏轼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说:“茶之上品和墨之妙品都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这是它们两者共有的品性,也可以说是品德。就好像一个君子和贤人,可能一个长得好看,另一个却很丑;一个皮肤白皙,另一个却皮肤黝黑,但这种外在的表现却不能影响他们内在的品质和德行。”

  司马光闻听,十分佩服。由此可见,苏轼嗜茶、品茶,不仅仅是品尝茶的味道,而是作为一种精神修养,这也是他对“茶道”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样,对书法也是一样,正因为这样,苏东坡才能够在书法、文学、绘画及茶艺茶道上获得如此成就,而留名千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点茶到抹茶 一片碧云凝白花
苏轼与茶|静中无求,虚中不留
文化之美:宋朝书法与宋茶的跨界碰撞
人生如茶苏东坡
为母亲洗“马桶”的书法家,这46字行书,宋代被认为书法“上品”
好书法,劲道老辣,控笔用墨娴熟到位,上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