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渐行渐远的丰城年俗:祭灶

千事万事,吃是大事。吃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做饭又离不开灶。从表面意思理解,“祭灶”就是祭祀灶神,是对灶王爷的一种礼敬。事实上,“祭灶”最初起源于人们对火的崇拜,火的发明和使用,改变了人们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促进了食物的吸收,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提升。因此,“祭灶”也是对人类创造发明的一种尊敬。

传说“灶神”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它在民间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灶神星君。以前,家家户户都有一个灶间,灶间里都要打上一眼或几眼灶,设立灶王龛。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尊之为“灶君司命”。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就将灶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灶神是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广大群众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春节“祭灶”的传统民俗,我特地打电话询问母亲。母亲已经八十多岁,虽然没读什么书,但对于民间祭祀尤其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却如数家珍,承担着全家人旧式礼制的全部重任。当母亲听到我询问“祭灶”年俗的时候,表现得很是兴奋,不止一次问我:“你也要祭灶?”并郑重地告诉我:“我已经帮你们祭过了。”对于母亲的热情和执着,我非常感慨。

“祭灶”也叫“谢灶”、“辞灶”、“送灶”,说到底还是表达对灶神的感激和敬畏之情。据母亲讲,过年祭灶一般都是在晚饭后,将锅灶洗净,锅里平放一只蒸屉(或米筛),灶台上要保持干净整洁,灶龛或灶墙上要贴着红纸黑字的春联。在我的家乡河西湖塘一带,会把看似简单的祭灶活动分为三次举行,分别是小年夜、除夕夜和元宵夜,可见对祭灶活动的重视。

小年夜,也即农历腊月二十四的晚上。在灶龛前摆放牲品(一般为蒸熟的五花肉),牲品上面贴一张红纸,用竹签透过红纸插在牲品上,然后在灶门上涂抹酒糟,意为灶神辛苦了一年,要好好犒劳犒劳。也有说是让灶王爷酒足菜饱,给主人带来更多福气。

除夕夜祭灶,灶台上摆放的是米糖(麦芽粮),意为甜甜蜜蜜。也有说,灶神原本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每年年初派到人间来,年底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忠实汇报主人家的情况。一些人为了让玉皇大帝多赐好运,便用米糖去“贿赂”灶神,希望灶神吃了米糖之后,口吐莲花,多讲好话。

第三次是元宵夜,祭品则是饭团或米粿,意味着一年圆圆满满,顺顺利利。

祭灶时神情肃穆,态度虔诚,仪式感满满:要插上香,点上长明灯,打一挂鞭炮,嘴里还要喃喃念诵祷词,大约是一些诸如“老天保佑”、“平平安安”、“风调雨顺”。仪式结束之后,不得再去骚扰灶神,好让灶神安心享用。

现在,很多家庭都改柴禾灶为液化气灶或电磁炉,不具备祭灶的条件。更多的人则是因为不屑于传统民俗的繁文缛节,或者不相信各种神灵鬼怪。他们会很疑惑地问:真的有神啊鬼的吗?或者理直气壮地说:我根本不吃那一套!

我无语。很多时候,我们祭祀的神灵、履行的仪式,其实是我们内心对自然造化的敬畏,对天地万物的感恩,是收获或索取之后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救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笔记(1月17日)灶王爷
春节习俗-祭灶
“祭灶神、糖瓜粘、吃饺子”,今日小年,习俗知多少?
民俗专家解读“灶王爷”:其实是个负心汉
民俗:掰扯一下灶王爷的原型究竟是谁(图)
【中国民俗】盘点流传至今的春节习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