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瘦石 || 曲江旗塘村:前尘往事俱风流
曲江集镇往北约一里,经过一片低洼的水田,一条发源于梅仙岭的小溪横亘面前,这条溪水古称曲江,也称旗水。跨过曲江,面前一村兀然,从东到西绵延数里,这就是曲江镇旸坑村。
旸坑古称“旗塘”,现析居为上旸坑和下旸坑二村,其实本于一祖。据《胡氏族谱》“阳宅表引”称:
 
“吾祖宇初公卜居旗塘,负旸冈面旗水,四山拱峙,百川趋归。原发蒙山,历马鞍而梅岭而密岭,至吾宗所止,则峰峦特嶐,风气融会,为邑西称奇者也。”就是说,旗塘背旸冈而面旗水,“旸冈”即是指旗塘村背后的山冈,“旗水”即是指曲江。“旗塘”的得名大约是因为村前旗水积蓄成塘,而现在所称的“旸坑”则是指旸冈之前旗水冲积成坑,都与这条古老的曲江有关。
据《胡氏族谱》载,旗塘胡姓先世原本居于四川成都濯锦桥。唐代贞元八年(792),有一位名叫胡谅的,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号昌黎)同登进士,出仕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刺史。胡谅之子胡让出任抚州佥判,定居于抚州崇仁大塘,后来又迁到附近的斗山。到北宋乾道年间,胡让五世孙胡宇初(1134-?)又从斗山迁于丰城曲江之旗塘,成为旗塘胡姓一世祖。
 
胡宇初四传至胡大训(1202-1263),字世文,号桂坡,登宋绍定戊子(1228)乡荐。据同治版《丰城县志卷十八高行》载:胡大训“性刚直,游国学时愤权相史嵩之夺情起复,同黄恺伯等上书数其罪,被逐,作捲堂文,辞先圣归隐桂坡。”史嵩之(1189-1257,字子由,鄞县人)是当时的右丞相,位极人臣,因主张议和,且“夺情起复”(父亲死后不肯守丧),在朝臣及知识分子当中引起很大争议,由此引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声讨风波,太学生、武学生、宗学生等三四百人纷纷上书进行批判声讨,胡大训也加入了这场风波中。虽然最终史嵩之被罢免闲居,但胡大训等人也被赶出国子监,夺去功名。胡大训气愤之下,写了一篇“捲堂文”,向孔圣人哭诉一番“有辱斯文”之类的话后扬长而去,厮守南亩终老一生。
进入明代以后,旗塘胡姓子孙日益繁昌,且在科举仕宦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这期间发生的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件,给众多读书人埋下了阴影。话说天顺七年(1563)二月,礼部组织天下士子会试。初九日这一天为第一场考试,当天晚上刚刚开始答题,突然狂风大作,不知哪位举人的苇席被油灯点着,一时风助火势,很快酿成一场火灾。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正沉浸在试题中的举人们惊惶失措,纷纷离席逃命,无奈考场戒备森严,无法逃出,只得躲到墙根想翻过墙去,但围墙太高,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们哪里攀爬得上?在这场猝不及防的火灾中,被活活烧死的举人达二百二十多人,而且大多面目全非,死无全尸,这其中便包括来自丰城的四位举人,他们分别是来自石坑的曾灏(字伯江),来自东城的涂珏(字质莹),来自南巷的高洁(字融章),以及来自旗塘的胡黼(字贤佐)。
 
事发之后,朝野震惊。明英宗朱祁镇急命工部左侍郎霍瑄、右侍郎薛远、顺天府府尹黄福等前往善后,具棺收敛这些罹难者,集体葬于京师西门外,立碑“天下英才墓”,全部追赠为进士。一个月之后,朱祁镇下诏行宽恤之政,诏中说:“天时违和,地理未尽,吾民衣食,何由自出。欲慰群情,宜加宽恤,条示于后:内外法司,加速审理,具奏发落。停止银场煎办银课,召回差遣官员。停抄造纸札三年。豁免被灾租赋,蠲免天顺四年以前拖欠税粮。禁镇抚官科扰纳贿。存恤流移失所之民。巡按官严纠贪酷官吏。”又说:“代天理物,爰推一念之诚,节用爱人,用锡万邦之福。”虽然把火灾的责任推给了老天,但总算是发了善念。而这二百二十多名莘莘学子以及他们的家人们,却又悲何如哉,痛何如哉!
胡黼(1418-1463),字贤佐,号虚庵,是胡宇初第十二世孙,是景泰庚午(1450)乡试第五十二名举人。虽然试馆失火事件给整个家族蒙上了阴影,但旗塘胡姓族裔励志仕进的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息,反而愈加炽烈。到明代中后期,旗塘胡姓终于厚积薄发,捷报频传,一度出现同时出现十几人同时为官的盛况,旗塘胡姓也因此成为剑西望族。
 
胡杰(1522-1571),字子文,号剑西,嘉靖癸卯(1543)领乡荐第一名,登丁未年(1547)二甲第十名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1549授编修,1551年册封楚辽二藩,1553年为会试同考官,1556年廷试掌卷官,1558年升侍读,1561年主考应天乡试,因为持正不阿得罪权贵被打压,贬为广平府通判。1562年升南京大仆丞,1564改尚宝丞,1565年改国子监司业,1566年春改左春坊太子中允兼编修校录,年底升朝列大夫、南京国子监祭酒。1567年穆宗庄皇帝(隆庆)登基,巡视学典,召为讲官,转北京国子监祭酒,请假为父母养老送终。三年后起用,补南太常少卿,升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謄黄,1571年春奉命抵北京,升嘉议大夫、南京大常寺正卿。胡杰长期患有痰疾,在前往南京的路上,一口气没缓过来,竟于三月二十一日辰时死于山东德州,一代贤臣就此殒落。
在任国子监祭酒(主管最高学府的官员)期间,多位大臣出自其门下,如大学士申时行(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状元),大学士许国(安徽歙县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刑部尚书徐元大(安徽宣城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等。胡杰病逝后,这些门人或撰墓铭,或写诗文纪念这位恩师。到万历乙未年(1595),丰城“通邑士耆”联名上书,要求将胡杰请入乡贤祠作为后世师表。胡杰育有五子三女,五个儿子全都进入儒林,而三个女儿更是了得,大女儿嫁给工部尚书雷礼第三子雷瀛,二女儿嫁给都御史湖茫李材长子李汉煃,小女儿嫁给刑部员外郎雷溁之子雷干,真乃是门当户对,龙凤之配。
 
胡师(1518-1573),字道夫,号少塘,是胡杰的堂兄,自幼饱读诗书,中嘉靖壬子(1552)乡试第八十三名举人,1565年授应天府句容县知县,隆庆丁卯年(1567)改授福建宁德县知县,万历壬申年(1572)升直隶淮安府通判,次年七月日死于任所。与胡师同时考上举人的还有他的堂侄胡绪。胡绪字本理,号月川,自幼就表现出很高的天赋,而且据说酒量惊人,性格非常豪爽。隆庆戊辰年(1568),胡绪考中进士,先授工部主事,后转吏部稽勋考功验封员外郎,升河南按察使。因其爱憎分明,“用刑峻判下如山”,从来就说一不二,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后来转任浙江布政使,因不满朝政,称病告归。回家后,优游山水,吟诗作赋,从来不过问政事。很多人仰慕他的名望,想以重金请他题字,都被断然拒绝,把来人轰走。胡绪享八十三岁而终,也算是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其他任地方官员及声闻乡里者不胜枚举。胡姓族裔在旗塘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励志奋发,耕读传家,村前的石狮牌坊(仅留一对石狮)、忠宪祠、石板桥、胡氏祠等,依然可见当年的盛况。只是岁月嬗递,物是人非,前尘往事淹没于岁月长河中。但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却生生不息,成为胡姓族裔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资料来源:《旗塘胡氏族谱》、《丰城县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业季”怎么玩?古代才子来教你!
千年古村、进士村-——江西丰城袁坊村
丰城历修方志漫谈
王相山:明朝状元变探花郎的金达,八考举人,四考进士,六十岁参加工作(命局精解)
明清两代的香河县令
【明】吕柟大宗伯方斋林文修公诔(林文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