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莒县的老槐树

写“莒县记忆”系列文章时,不时有读者的留言中提到“老槐树底”,字里行间都蹿出浓烈的怀念之情。

“老槐树底”,顾名思义是一棵树和一个地名。

这棵树一定是有历史,否则不能叫“老”,老到什么程度呢,传说是汉代城阳王刘章手植,刘章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78—公元前177,那么此树距今两千多年。

网络上有许多专门写莒县“老槐树底”的文章,都曾提到那棵老槐树是城阳王刘章手植槐,今天翻阅《重修莒志》时,读到了这段话,特地拍下来分享给大家。

书上虽写的是“相传”,但这棵树的“老”却是不容置疑了。只可惜的是它的寿命终结在1976年,熬过了老祖宗的朝代更迭,却没逃得掉现代社会大刀阔斧的手掌。

老槐树没了,“老槐树底”的称呼尚在,所以网上有很多怀旧故事,记录“老槐树底”周遭的细碎光阴。

槐树,对于许多的莒县人来说几乎是乡愁的一部分,因为小时候的记忆里似乎都有棵不小的槐树,深色的,布满“丘壑”般粗糙的树干,还有的长着像牛眼一样的窟窿,甚至更大的树洞。

我的推理不是毫无根据的,《莒县志》上罗列的古树,赫然一大排“国槐”。这一发现让我一度四处查阅“为何莒县人爱种槐树”,后来扩大至“山东人为何爱种槐树”(因为我发现网上关于“老槐树底”的怀旧文章,不仅莒县有,外地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老槐树底”称呼)。

有一种答案是“怀念祖先”,“槐”——“怀”。

据说因为山东人大多是别地方移民过来的,怀念祖先。按照刘章手植槐的传说,也有“怀念”的意思,怀念他夫人(那小槐树是他夫人坟头上长出来的)。

回到这两张图表上的老槐树,有一棵竟然是我祖籍也就是我奶奶村里的,排名竟然前五。

我竟然不知道。

翻阅《日照古树名木》,找到了这棵国槐老祖宗。书中记录它好几次差点被“灭掉”,都是我奶奶村里的老祖宗们护着活了下来。

还是我奶奶村里的老祖宗“刚”,也就是俗话说的“头硬“,这次把这棵载入史册的古树保护了下来。

由此可以推理,许多村里也曾有过比我奶奶村里这棵还老的槐树,但护树者没顶得住压力,老槐树就被“结束”掉了,就像城阳王手植的那棵千年槐树。


老槐树啊老槐树,你留给现代人的故事真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对于我这种至今还保留着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手册及毕业证书的人来说,发展不代表摧毁,前进不代表遗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莒县寻古怀刘章
丹青绘莒州 妙手抒情怀——何绪贤作品赏析
莒国古城我们的家――之老槐树底
怪不得老人说:古树动不得
五莲一新修公路中间竟有棵大树!你觉得该挪走吗?
看图:海阳小纪镇槐树底村,纪姓人在古槐旁边建的村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