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总跟你对着干,如何帮他树立“规则意识”?


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吐槽:

◎孩子在家爱捣乱,在校跟老师对着干

◎上课吵闹,扰乱课堂秩序,下课就没事了

◎在教室里永远坐不住,隔几分钟就要走动

◎出去玩不听指挥,总是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天天吵着看动画片,不给看就耍赖

……

你一定觉得这些场景似曾相识,想必这些问题已经困惑家长们很久了。

其实我们在吐槽孩子们“捣蛋”、“难管教”之前,可以想想,如何更加有效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要知道,良好的规则意识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保障

1

上体育课或出去玩,看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不打招呼,不经老师家长同意就已经跑过去了,根本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导致老师必须时刻关注着他。

怎样建立他的集体活动的规则意识?

答:根据您所叙述的情况,有以下几点需要调整:

1、 教孩子在面对喜欢的事物时,如何恰当地提要求 比如当他看见想要的玩具时,我们可以提示他“你想要什么?”,这时家长需要全口语辅助他提出要求:“我要XXX”。

就这样慢慢训练,一直到他可以独立提出要求:“我要XXX”

2、协调老师给予孩子提前关注,减少孩子的下座位情况。

3、增加孩子的轮流等待能力
孩子的集体技能首先要在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比如,这
合训课(跟同伴轮流增加等待)---小组课(多个同伴进行分享、轮流)---小集体中(进行能力泛化)---大集体(能遵守简单的教室规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以及老师还有孩子的共同配合哦。

2

没有任何原因,没有生理病理不愉快之类的,但是孩子就是不想上课,一上课就笑,心不在焉不配合,辅助完成后,下课了就在线了,马上兴奋地冲出去玩。

怎么使孩子配合地上课?

答:当孩子在您的辅助下完成这项活动之后呢,你可以奖励给他喜欢的玩具、零食,之后你可以慢慢尝试撤出辅助。当老师给他一些简单的小任务的时候,让他自己去完成,然后再给他一些他喜欢的东西。

我们所说的强化物也好,偏好也好,可以选择使用一个代币的方式给到孩子,让孩子能够更好的维持他在这节课的配合度。

在上课之前,或者说完成任务之前,让孩子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一些玩具或者零食,完成一项任务给予孩子一个贴纸,通过代币的方式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

3

孩子8岁10个月,每次他想玩手机但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就躺地上打滚或者脱衣服扔东西,我们不理睬他就会继续哭闹。

怎样处理孩子得不到满足后的行为问题?

答:根据您叙述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

1、孩子在错误的时间提出要求。
提前制定好规则(如时间表)并贴在墙上并帮助孩子理解,每项任务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后可以得到什么强化或者玩多长时间的手机。

当孩子按照规则完成时可以得到手机并给与社会性强化,没有按时完成哭闹要手机时家长一定不可以关注他和满足他,否则会强化他哭闹的行为

如果孩子就想先玩手机不想按照规定去做作业,那么家长不要给孩子任何反应和其它对话,带孩子去看制定的规则,告诉孩子你现在要去做作业了,完成以后才可以得到手机。

但要注意手机玩的时间要短于孩子自己完成作业时强化的时间,差别强化孩子的正确的行为。

2、家长不希望孩子玩手机,怕影响孩子的视力或怕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
那家长要找到其它强化物来替代手机,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玩积木,还可以多方面锻炼孩子的能力。

3、手机没有在身边或者是手机没有电了,不能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孩子等待不了或不接受拒绝。

那我们要练习孩子的等待和接受拒绝的能力,练习等待可以用前文提到的代币的方式,来延长他得到手机的时间。不要每次都满足他,可以拒绝他几次,强化孩子安静没有哭闹的行为

4

孩子上课感觉累了,不跟老师举手报告便自己躺教室地上满地爬,非常影响上课秩序。

如何让孩子有场合意识?

答:根据家长的简单描述,我们判断可能是逃避

1、 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饮食,这样孩子才有充分的精力上课。

2、 可以提前和学校老师商量好,测出孩子能接受上课的时间长度,如:孩子可以接受上两节课的时间,那两节课后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3、 教会孩子恰当地提要求,使用合理的行为来代替“累就躺地上爬”这一行为。

如:当孩子累了,可以让孩子举手并告诉老师说,“老师我有些累了,想要休息休息“。当孩子恰当表达出来了就可以先休息,老师和孩子规定好休息的时间,刚开始可以休息时间相对长一些,之后再慢慢缩短休息时间的长度。

4、如是在一些需要消耗体能的活动中或是孩子出现躺地上行为的课型中,老师可以多给孩子辅助,之后夸奖并表扬孩子,如:“真厉害,和老师一起完成啦”。

5、在教学课程上面提高课程的兴趣度,提高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减少孩子逃避的行为


5

我们在门诊外等着看病,孩子就瞎折腾,进到诊室里依然捣乱!不配合,更不听劝阻。结果我们从诊室里出来后,他自己就老实了,表示怕受到批评!

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守规矩,行为不配合怎么办?

答:根据您的叙述,考虑以下情况:

1、 在门诊外等待时,孩子是否没事儿干?如果孩子没事干尽量让孩子有事儿干,告诉孩子应该干什么


2、考虑到孩子进了诊室也会“折腾”,分析行为的功能可能是逃避,可以给孩子提前做社交故事和预演,告知孩子就医的流程,并分次提醒孩子

如果在社交故事或预演进行过程期间需要去医院,可能会依然有问题行为,事后不要进行批评,耐心的告诉孩子他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不能要求通过讲几次社交故事,孩子就能很安静去就医,即使有一点变化也要进行强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岁的儿子为啥总和我“对着干”?
孩子这3个征兆,不是叛逆而是求救信号,他碰上了过不去的坎儿
如何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怎样跟叛逆期的孩子正确相处? | 每周一问
A娃总跟自己对着干?父母做好这3点,比硬碰硬效果好数倍!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