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议论为诗的上佳代表

议论为诗的上佳代表

题西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寺在庐山北麓。
②庐山: 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雄伟、风景奇丽,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
赏析:
我们之所以把这一首选为“议论为诗的上佳代表”是对比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类“急赤白脸”的寓言诗而言的,按照我们所说的“比例”——文章的结构中故事所占分量——这才是真正的诗。
宋诗的整体特点与特长就是“议论为诗”,但是毕竟要有个度。苏轼这首诗有“诗味”、有美感,因为他是真实生活的记录,而不是先听说了一个故事,然后凭半真半假的攀登就敷衍出一首诗。
然后,我们以苏轼这首诗为例,再次看看宋诗写景的特点。
我们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概写,一个普遍性的叙述、一个轮廓的描绘,而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给我们看到了具体的景象、具体的场所。如果用绘画的术语来说一个是大写意、一个是工笔或小写意。再进一步比较两首著名的“望洞庭”的诗,唐代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与宋代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也可以看出来,宋诗“描绘”的景象更辽阔表现手法是描述,而唐诗“绘画”的风景更具象表现手法是刻画。
回头再看“横看成岭侧成峰”,有人说“在四句诗中,诗人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警句的原因。”这句话提醒我们:宋代诗人是带着某些理性成分去看风景的——也就是“以文为诗”——而理性都是抽象的,这样苏轼难免要概括地描绘庐山的形象特征了,理性往往要得出一个结论,自然而然他又能同时准确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挑战李白:读《题西林壁》
苏轼经典古诗《题西林壁》怎样赏析?
古诗学习(24首著名七绝)(14)
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每日一诗100宋·苏轼《题西林壁》
蕴含哲理的两首宋诗,其中一首你一定读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