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知青回忆录]关于《红薯》《回家》专辑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

《红薯》、《回家》观续

妻带回一册友人博客作品,昨看这一洁净整齐的自订本,就能猜到作者(清风细雨)一定是位做事利落且细腻之人,这不免令我感兴趣找个时间一头扎进去……… 

着实讲,《红薯》及《回家》我是一气呵成拜读完,合上册子直可谓感慨

颇多,但又一时不知从哪讲起,故略予小续以励友人。

《红薯》是一篇夹叙夹议作品,作者通过孙子对红薯的兴趣,联想到自己

那艰苦的知情年代。晓以对往事的钩沉,堪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六十年代末期中

国东北乡村景卷,那纯真朴实、那艰苦执着、那白山黑水、那躬守田园…..无不

令人感慨万千,而对今天的丰富多彩旅途倍加珍珍惜。

作者年轻时代经历了一穷二白的底层生活,在那温饱不保的无奈岁月里,

他因为粮食的单一、匮乏而得胃病,而营养缺乏,而“厌恶”红薯,应该说那

不是他个人的悲哀,更不是社会的悲哀,那是他们那代人应该作出的承受与奉

献,就如同我们的先辈,为求得真理而抛头颅洒热血一般。

哲人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天我们的生活“好”了,虽然那

个艰苦的岁月渐渐离我们远去,但那苦中有乐,苦中有甜的年代却不能令其永

远消失,因为那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蓄势期,那是华夏子孙的待发期。

《红薯》系列作品,可谓叙事明犀,笔锋细腻,着实感人,它既可堪称人

生的里程碑,又可堪称新中国时期的乡村缩影。《红薯》系列作品是不可多得的博文佳品,倘若再细加雕琢与丰富,搬上银幕也未可知。

《回家》,每个人都要回家,家是安乐窝、家是温馨港、家是加油站。然而,

作者的这次回家却是那般的艰辛。大年初一凌晨五点从八棵树叶家村青年点儿

启程,直至大年初二上午十点多到达和平大街六段十二里八号(家),作者与他的同学们在零下30多度严寒里,历经30个小时的日夜风雪艰程,那种挑战生理极限的绝决令人眼潮。他们仿佛是红军征服雪山,如果说红军征服雪山是信念的力量,而这些归子们征服凛冽的动力则是归家的渴望,是思念父母与亲人的亲情,是向亲人展示“凯旋”的“欲望”令他们不畏严寒、不畏艰险、不畏饥饿疲劳而不停歇归家脚步。

十七章的《回家》系列,篇篇耐人寻味,那风雪兼程中的归子们、那革命化除夕的无眠煎熬、那寒冷清晨的拎包奋起、那嵴岖山雪路的滚爬、那令人胆寒的冰层作响、那迷途下的颓丧与愤怒、那被归子们“挤爆”的“狼狈”客车等等,内外场景描写得惟妙惟肖,叹人观止。

《回家》系列,真可谓是一幅幅征程不屈的画卷,而这些归子们则似一支支不凋的归箭,任何艰难险阻勇不可挡。

    这张照片是2013年改建后的沈阳站(原沈阳南站)候车大厅前厅!大厅两侧是各个站台的候车室入口!想当年(1959年之前)老沈阳站的跨线候车室已经是全国头一份,目前来看应该也排在中国之最!(候车大厅为东西走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生写综述,别逞能
【风云】那一年,渡边淳一在上海签售
金兰文汇||一封开风气的未具名读者来信
UC头条:莫言亲自辟谣:这些作品真不是我写的!敬请原作者出来认领
随笔杂记: 致亲爱的你
您的作品想让更多的人读到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