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缉辉|参加第13、14、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纪实

袁缉辉(前排左一)、王爱珠(前排左三)、邬沧萍(前排左四)参加第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此为中国代表团合影(1993年7月)

1. 老龄化: 普遍的历程 (第13届国际老年学大会纪实)


       应国际老人学交换学者中心 (设在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 的邀请,我于1985年7月参加了第13届国际老年学大会。这个大会由国际老年学协会举办,每四年举行一次,每次都在不同的国家召开。本届大会于7月12日至17日在纽约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两千多名学者、专家和老龄问题工作者。多数代表来自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的代表,有的竟超过百人。部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也派了代表。在上届大会时,中国仅有两名代表参加,本届增至九人。我国的代表,有受世界卫生组织委派者,也有应国际组织邀请者,以及正在美国进修或工作就便参加会议者。他们都是医学家和生物学家,而我则是中国代表中唯一的社会学家。

       本届大会7月12日下午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附近的希尔顿大饭店正式开幕。美国国家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副部长查尔斯.贝克在开幕词中指出,现在有一些国家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人口老化速度很快。他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是,今后我们的世界是为老龄问题而困扰还是应该取得新的成就?这确是需要仔细研究和认真对待的问题,拿我国来说,根据各方面预测,在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根据1983年的统计,老年人口比例已经高达11.52%,是已经进入老龄化行列的地区。我们要吸取各国经验,加强对老年学的研究,把老龄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美国国会老龄问题委员会主席约翰.格伦被特邀讲话,这位在60年代初期,曾登上月球的美国前国家宇航员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竞选人之一在会上表示希望通过各国老年学学者的学术交流,促进老人长寿,并度过有积积意义的晚年。

       本届会议采取大会与小会结合而以小会为主的形式,共举行了三次全体大会,而各种专题讨论会和小组会却举行了二百余次。讨论会分为五个方面专题: (1)生物学; (2)临床医学; (3)行为和社会科学; (4)社会研究、规划和实践; (5)跨学科研究,而又以老年医学的讨论为主。中国与会代表七人在会上分别就老年生物学、老年医学和老年社会学作了发言,多数受到欢迎。我的讲演题是《中国的老年赡养》,分析中国家庭、集体和国家三结合共同照顾老人的制度,也受到了与会者包括中国台湾学者的欢迎。法国《克莱尔巴杂志并要求发表我的讲演稿。

       大会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会议发言外,还放映了许多录像。许多报告人用投影或幻灯介绍自已的报告内容,中国学者也充分运用了这种形式。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墙报讨论会,作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墙报的形式向读者介绍,自己站在一边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本届大会的主要资助者瑞士山道士医药公司建立了老龄研究山道士奖。获奖者为德国鲁尔大学植物系的卡尔.埃色教授和英国剑桥大学神经系的马丁.罗斯教授。

       大会还与一些美国政府和私人基金会合作,建立专门基金资助高级的和年轻学者参加本届大会。我国留学生,正在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陈向明也得到资助,参加了大会。在闭幕式上,决定第14届大会于1989年在墨西哥城召开,第15届大会1994年在布达佩斯举行。参加过以往任何一届大会的学者都会继续收到邀请书。我们希望第14、第15届大会能有更多的中国代表参加,除了老年医学和老年生物学专家,应有更多的老年人口学家、社会学家和其他老年学分支的专家参加会议,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式的新型老年学的发展。

(摘自《上海老年报》1985年11月14日、《人口信息》1986年第一期。)

2. 新世界的老年人 (记第14届国际老年学大会)


       第14届国际老年学大会,于1989年6月18日至23日在墨西哥风景秀丽的阿卡普尔科召开。6月18日下午,大会在阿卡普尔科的国际中心拉开帷幕,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国际老年学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

       国际老年学大会是由国际老年学学会召开的。国际老年学学会成立于1950年,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列日市。现在,它已不像39年前成立时那样,只是老年学研究的一个组织,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发展老年学的一个重要促进者。每4年举行一次的世界性老年学大会,成为推动老年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迄今,已在美国(4次)、德国、日本、以色列、前苏联、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召开了13次大会。国际老年学学会首次选择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召开大会,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的老龄问题受到重视。

       过去,发达国家的学者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存在“老龄化问题”。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老年人数量少,传统的家庭模式又适应老年人社会经济的需要,老年人在当地社区也有较高的威望。实际情况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的绝对数正在急剧增加,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组的比例也在增长。如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22%; 巴巴多斯80岁以上老年人是20年前的3倍。亚洲的情况也如此,而非洲的增长最迅速。根据预测,到2000年,世界上约5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也就是说,高速老龄化正席卷着全球每一个角落——从高度发达的国家到发展中国家。

       大会主题“新世界的老年人”反映了人类将进入“老年型世界”的趋势

       这次大会的主题确定为“新世界的老年人”,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它进行。这反映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各个年龄组勤于思考的人们,都想了解明天世界的生活内容。即将到来的新世界将与他们所熟悉的环境有着显著的差别。充分认识并有效地处理老龄化社会的复杂性,就要求跨国度、跨文化间的信息交流。国际老年学学会召开的这次大会正承担着这一使命。

       大会分析当今老年学所面临的形势与特点是: (1)急剧的形势变化,将把步入老年的人们带到一个不同于他们长期以来生活的新奇世界。(2) 老年学的发展过程,将毫无疑问地影响科技、政策以及社会计划的各个方面。(3) 我们要开创一个新纪元: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国际合作,共同研究老年学。(4)到2000年时,还活着的老年人就是“新世界的老年人”,他们将生活在“老年型世界”。

       大会讨论的内容

       这次大会讨论的科目很多,主要内容为:

       (1)生物学 其中又分为老年生物学遗传因素的变化、自体免疫学、营养试验、骨质疏松、老年因子生物学等等。

       (2)临床医学 又分为长寿学、治疗老年人肝癌的重大突破与发展饮酒与老年人、老年病及养老院护理、艾滋病、目前老年人的心血管病等等。

       (3)行为与社会学 又分为发展中的老年心理学事业、 老齡化社会的政治与经济、老年妇女问题、社会孤寂与自杀、性问题、家庭模式与长辈、老年经济学等等。

       (4)社会调研计划与实践 又分为人口老化与社会政策、未来老年学的研究方向、养老金、社会服务网、家庭养老、国际展望、社区老年人服务等等。

       此外,还有发展中国家赡养制度比较、自杀老人、长寿的现实问题、建立法律援助老人的国际展望、社会医学问题。

       中国代表活动点滴

       我曾在《第13届国际老年学大会(1985年.纽约)纪实》一文(见1985年11月14日《上海老年报》中写道: 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老年社会学家和其他老年学分支专家参加国际活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中国式的新型老年学的发展。4年来,我国老年学研究及国际交流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1986年4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成立以来,同美国、英国、前苏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老年学学会建立了正式业务联系,参加并组织了多次国际间的讨论会。

       1988年11月,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加入国际老年学学会,并协助墨西哥会议筹委会组织我国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这次我国与会人员比原定人数要少,但比之上次大会,除仍有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工作者外,又增强了老年人口学、老年心理学、老年教育学等方面的学者参加。与会的6位学者分别参加了专题及自由论文讨论会,发言的题目有: 邬沧萍的《从经济观点看老年型社会的主要问题与解决》; 袁缉辉的《上海市区高龄老人研究》; 时蓉华的《老年人对退休生活的心理适应》; 杜子才的《中国老年教育规律探索》; 曲镭的《中国老年人体力和活动》; 刘汴生的《22种微量元素对回膜虫寿命影响的研究》。邬沧萍教授和我还应大会组委会邀请,参加了“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研究战略”及“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研究与政策”的讨论会。中国代表的发言受到普遍重视和欢迎,从而结识了许多国家的老年学学者和专家,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老年学国际交流创造了条件。

       大会决定,第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于1993年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摘自《上海老年报》1989年8月25日、《中国老年报》1989年8月30日。)

袁缉辉、王爱珠夫妇在匈牙利布达佩斯 (1993年)

3. 老年学要为健康的老龄化服务 (第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主题评价)


       第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于1993年7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67个国家和地区2 300位专家学者参加大会。我国大陆学者30余人、台湾学者24人、香港学者10人与会。大会进行学术讨论的主题是“为健康的老龄化服务”。现围绕大会主题作一评介。

       老年学要为健康的老龄化而研究。什么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其标准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它还应包括老年人躯体、精神心理和社会生活完善,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19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往往以“生活质量”作为评估老年健康状况的标志。而生活质量正是构成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生活质量与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效益和社会秩序五个子系统构成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全体人口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开展老年学各分支学科综合研究。与历届大会相同,此次大会也是从老年学的分支学科老年医学 、老年生物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不同方面来研究如何为健康的老龄化服务的。

       就社会老年学来说,前日本老年学学会会长前田天作指出,目前医疗水平如无重大突破,则其所做已近乎尽头。老年人的寿命延长、生活质量提高,实有待于医学、生物学、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一起努力进行综合研究,才能有所突破。例如对老年痴呆的研究,应该看到它不仅有其生理原因,也还有社会与环境(生态与生活环境)因素。前不久的《新英格兰医药杂志》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社会经济地位也会影响寿命。在一些国家老人孤独、寂寞、无人照顾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并造成社会心态失衡。与会专家认为,除做好老人的医疗与安置外,也提请老人自珍自爱,即老年人必须继续社会化,要使老年晚年生活过得“积极、健康和有所作为”。

       大会闭幕词《老年学的未来》指出,老年学学会是一个多学科的组织,老年学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国际老年学前景异常光明。到下一世纪国际老年学学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2050年),世界人口及老年人口都将趋于零增长,现在更需要开展老年学跨学科的研究,争取在2000年左右有所突破,更好地为健康老龄化服务。

(摘自《上海老年报》1993年12月17日。)

参见:《同爱共辉》2005年复旦版的第七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书海觅迹:《同爱共辉》告诉你当年社会学是如何重建的

作者简介


       袁缉辉(又名李家晖)1932年1月生于安徽。1953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1957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班进修。1958年复旦大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助教。1960年复旦大学政治学教研室讲师、副主任。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西欧组。1980年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首任系主任、副教授。1985年上海大学教授。1986年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退休。2003年移居美国。

袁缉辉教授在美国洛杉矶 (摄于2020年6月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国家老龄化地理研究进展及启示
以年龄不平等为中心:一个年龄社会学框架 | 社论前沿
国际老人日(10.01)的由来
联合国老龄化议题
图说:重阳节话老龄化
老年骨科大会举办,老年骨科疾病需纳入慢病防控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