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年龄不平等为中心:一个年龄社会学框架 | 社论前沿


引言

   在社会学研究中,年龄是一个不处不在的变量,通常被用来描述受访者的特征、放在控制变量列表中,但是它也是最为人所忽视并且理论化不足的社会概念之一。作者认为,社会学对于年龄的理论意义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年龄社会学仍然发展滞后,而且也没有被充分地纳入社会学分析中来。

   这一结论可能会令很多关注老龄化和生命历程的学者感到惊讶。然而,这些领域的理论关怀与年龄社会学差异较大。老龄化社会学和生命历程研究将年龄看作是一个过程。前者关注中老年阶段,而后者则将任何一个生命时期都置于分析的视野之内。

   年龄社会学将年龄看作是探究不同文化和历史情境中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一个核心概念。年龄社会学试图拆解年龄的维度。这有助于重塑年龄的意义,并且提出更多令社会学家感兴趣的问题。在最基本的层面上,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不断老化。另一个年龄的当代意涵在于日历年龄(chronological age)的重要性。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日历年龄和老龄化之间的关联正在消失。

社会学对于年龄的讨论

   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社会学对于年龄的关注颇少。有学者指出,对于“年龄”的研究兴趣大多在社会学分支领域中,比如童年、青少年研究和社会老年学。这可能反映了一些有关年龄的宏观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比如,我们的社会对于老年人缺乏重视。同样的,这种缺乏关注也可能源于年龄的自然主义观。这一观点将年龄以及老化看作是生物性的、前社会性的,甚至是非社会性的。这篇文章的作者曾经分析了社会学期刊中有关年龄/老化的文章,结果发现,《美国社会学评论》杂志中仅有11%的文章严肃地讨论了年龄。

   在社会学中,对于年龄的主流分析取向是将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年龄被用来作为一个控制变量,或者用来描述样本的特征。但是,这样的处理并不能揭示出年龄效应。

   此外,第二种取向是将年龄作为生命历程。自1970年代,这一取向开始主导了年龄研究。比如,美国社会学协会(ASA)新设了一个老龄化与生命历程分会。但是生命历程取向鲜少关注年龄的其他维度,比如年龄歧视、对于老年人的偏见、或者年龄认同。这一取向也反映于一个著名的社会学事件,即Matilda White Riley在1987年美国社会学协会年度大会上的主席发言“论社会学中年龄的意义”(On the Significance of Age in Sociology)。她的发言强调了两个主题,包括生命历程中的老龄化现象,以及年龄作为变迁社会或群体的一个结构性特征。

   然而,上述两个年龄研究取向都没有从不平等的角度探讨年龄。

将年龄不平等纳入社会学

   年龄是一个不平等的系统。在个体及制度的层面,年龄不平等公开地或者隐蔽地限制了各种机会。与其他不平等一样,年龄歧视还会导致各种健康后果,比如影响身心健康。

   相比其他类型的偏见和歧视,年龄歧视往往受到社会认可,而且不易察觉。比如在老年学研究中,“年轻就是好的和年老就是坏的”这种隐含的假设导致很多研究关注与年龄有关的衰退(age-related declines),而不是年龄有关的适应或积极变化。

   Calasanti (2003)有关“年龄关系”(age relations)的观点认为,老年学应当对年龄不平等做出更多理论性的讨论。这是因为,年龄是一个社会性的组织原则,不同年龄群体有着不同的认同和权力,而且年龄关系与其他权力关系相互关联。

   生命历程社会学也部分地讨论了年龄不平等。这一领域强调年龄是一个社会类别,而且强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年龄规范。一些学者也关注到了年龄的其他方面:年龄是一种认同。

   年龄不平等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于年龄研究和老年学研究。年龄不平等是年龄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自90年代,诸如Gullette等学者强调年龄是一种文化建构,而非生物性特征。在批判老年学中,许多学者强调,年龄不平等有着结构性的和政治性的基础。然而,主流的老年学研究较少关注年龄歧视的文化和结构呈现,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在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中的年龄歧视。这一路径反映了老年学的生物医学意识形态,并且强调个体层面的分析。

   总之,年龄关系、生命历程社会学、年龄研究、老年学等诸多学术领域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年龄不平等,并且有助于提出一个年龄社会学框架。

一个年龄社会学框架

   基于上述讨论,作者的年龄社会学框架强调了年龄的三个维度:作为制度的年龄、作为表演的年龄以及作为认同的年龄。

01

作为制度的年龄

   这一观点关注年龄意识形态所支持的社会关系结构。在这里,作者借用了将性别作为一种制度的观点。Lorber (1994)指出,年龄和性别在所有社会中都是用以分配角色的社会类别。

   制度观强调年龄位置、年龄意识形态以及年龄规范等核心要素。年龄位置指的是蕴含权力和特权的年龄类别。年龄可以是占据角色、获取权利、获取服务以及获取保护的一个标准。这类类型都强调把人们归入一个不平等的层级系统。层级式的年龄位置嵌入在社会中。它是年龄意识形态的产物。这种贬低老年人的意识形态充斥着社会世界,蕴含在各类政策、制度和日常互动中。

   年龄意识形态是年龄作为一个制度的第二要素。歧视老年人的信念持续存在,因为它有助于经济和政治利益。此外,年龄规范是另一个要素。年龄规范是结构性的要素,它强化了年龄不平等。年龄规范通过型塑人们的行为和观念来助长不平等。这种年龄规范还通过为评判他人的行为提供一个基础,来支持主流的年龄系统。

02

作为表演的年龄

   第二个观点受到社会学家Laz (2003)的启发,这位学者认为,年龄是我们所做的事情;它需要在个体、互动以及制度层面付出行动和努力。也有学者提出“年龄编码化”(age coding)的概念,将其看作是强化年龄类别和区分的实践。

   “按照你的年龄行事”(act your age)的主张恰好体现了年龄作为一种表演的特点。它将个人的行为置于年龄情境中,而且带有一种行为的指令。然而,也有一些人试图保持年龄,避免“年老”的标签。其中,身体是年龄表演的核心所在。

   批判老年学研究发现,这种表演试图避免年老的标签,因此摆脱了年龄的层级系统。比如,许多人通过日常化妆或者整容手术来改变容貌。

   有关年龄表演的例子也存在于对于年龄相关现象(比如健康)的对话中。作为表演的年龄也关注到了人们如何策略性地使用社会建构的年龄意涵来获得资源。

03

作为认同的年龄

   与种族、性别以及其他认同一样,年龄是人们辨识自己的一种方式。因此有学者说,年龄是社会差异的一种关键维度。年龄认同能够在生产年龄不平等。比如,遭受了年龄歧视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老。

   主流的老年学研究讨论了年龄认同如何影响健康,以及如何随着生命历程而变化。这些研究发现,年龄认同在人一生中急剧变化。在中年时期,人们认为自己更加年轻。而且有多种因素能影响年龄认同,比如健康。然而,老年学研究强调主观年龄(subjective age)而非年龄认同,而且主要开展个体层次的研究。

   在社会学中,学者比较了美国和德国中老年人的年龄认同。结果发现,美国人认为自己相对年轻,这反映了制度环境的差异。在批判老年学中,学者们讨论了年龄认同如何影响权力关系。这些研究表明,年龄认同对于人们自我感觉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年龄不平等。

未来的方向

   作为一个广泛存在且高度重要的不平等维度,年龄需要更多社会学的关注。对此,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年龄社会学框架。

这个框架强调年龄不平等的三种关键维度,包括作为制度的年龄、作为表演的年龄以及作为认同的年龄。

   这一框架强调,未来的研究可以比较年龄不平等与其他不平等类型,并且探究社会不平等更为一般性的过程。而且,学者也可以比较老年人的年龄表演以及跨性别人士的性别表演。这些研究方向将会以一种革命性的方式推进这一学科。它们将会把年龄带入到社会学中,并且使其成为各种社会学分支领域的核心主题之一。它也将会使以年龄为中心的社会学研究从边缘走向它应有的位置:与其他不平等一样,进入社会学的核心。

文献来源:

Barrett, A. E. (2022). Centering Age Inequality: Developing a Sociology-of-Age Framework.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8(1), 213–232.

文献整理|迷藏

美编|迷藏

责编|Hrui

图|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缉辉|参加第13、14、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纪实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学:成就和反思
老年社工干预的成本效益,一个更新的系统性回顾|社论前沿
社会学的框架
迈向社会学中国化2.0版:挑战与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