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山物语:逆生长

很荣幸,因学员不久前到过疫情区,被要求居家隔离14天,无法来石上课,课程因故延期。

两场疫情下来,历时两年,数期课程搁置。但我们也没闲着,每次都有思考课程的迭代、更新。比如这次就把大块的纯理论讲解挪到了线上,用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既能结合板书图示,还能有交流互动。再说,人家大老远来了,交通食宿都是钱,时间再耗在这上面就不是太合算了。反馈还行,可以就理论内容有较深入的探讨,直到触及语言的边界……

就比如我说开汤应用的是“烹饪逻辑”,学员在了解了一些基本原理后也反馈我说茶艺理论应用的应该也是“烹饪逻辑”。但随着逐步深入,她忽然意识到,——“我们说的好像不是一回事儿……

是的,不是一回事儿,这需要让学员自己意识到。

我曾讲,就汤感的呈现与体验而言,开汤理论的地板是其他理论的天花板。以“烹饪逻辑”为例,其他理论或不涉及,或将其作为了"天花板",——到此为止;而开汤则是将其作为地板基础,——从此开始。但我们毕竟共用着一个“板”,这就会让很多浮光掠影未曾深究者以为我们讲的跟他以为的一样。

同样的,我们所说的“汤感审美”也与别人所谓的“汤感审美”不同,——主要是认知层面(更准确说是感知层面)的不同。

课程前期的理论部分让学员意识到能有这么一条通往“奇境”的“歧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足够了,剩下的就留到实体课实操时体悟了。

要获得他人没有的认知,就只能依赖自己的实践。就是说要想在“知”上超越他人,就需要在“行”上比别人更努力,这才是真正“知行合一”。如果说别人无法给你一套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技术体系,那么我给你。

什么事情人人都觉得容易,那它就会变成一件最难的事……”,——泡茶就是如此。此前就有人对我门生学习开汤很不屑:“泡茶还用学?!看看不就会了!”——就是让你看着开汤你也学不会信不信?

实体课上来的第一节就是泡茶,而且是学员泡他自己带来的茶,更有甚者可以用她自己平日里惯用的茶器。然后我再为其泡一遍她的茶,虽然只相当于“试茶”,但前后两者的对比也会很明显,这种反差足以让她有所感,——这也是她想要的。凭借我们的技术实力,“开汤美学实体课”敢这么玩。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每个阶段都会颠覆和否定掉前一阶段的某些部分,你如果不知道它在针对什么而“破”,就看不懂它现在要“立”什么。就像单独看一句话很容易看不懂,联系上下文就懂了:

“宋点”相对于“唐煎”更纯粹于茶之滋味;

明之散茶瀹饮相对于唐宋的“吃茶”进步为了弃“吃”为“喝”、为“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立的“台湾茶艺理论”明确了“逐道出水品鉴”的理念与形式;

而“标准开汤”则是“逐道出水品鉴法”呼应于“茶体层次化析出”的完美结合,足以最大化呈现茶之汤感的审美价值。这也是“开汤原理”的先进性……

可以说“标准开汤”是我们的设计。而设计本质上是在创造一个概念,然后用这个概念去把对应的产品生产出来。而我们创造(更准确说是专注)的概念就是“汤感审美价值”。所以也可以说“准开汤”就是为了发掘更高的汤感审美价值。

一款茶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她的与众不同。由树种、树龄、水土、气候、采青标准、工艺微调、仓储差异而有了自己的经历,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别茶的生命轨迹,——这一切所造就的不同是最有价值的。而“标准开汤”就是要将这一款茶自身的独特价值呈现出来。

当我们说这是一个“好故事”,其实是在说它是感人的、迷人的、奇迹般的,换句话说,——它超越了现实。同样,当我们说这是一款“好茶”,那么它也应当是感人的、迷人的、奇迹般的,能带给人一种“好故事”般的超现实体验。

……

如你所见,作为业内唯一一家专注于汤感呈现与体验的茶学机构(不卖茶、不卖器,授课目的纯粹),我们在疫情期间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实践,都实现了逆生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函授毕业生自我鉴定与自我总结
有没有不经历阵痛的成长?成长后那些痛算什么?
笔记展览: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一起认真学习!
学习摄影,从纠结到笃定,看看吞像学员怎么说
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
牟先辉:PTT91期-优势课程中的全脑博弈-牟先辉-搜狐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