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台湾教学来看工具教学

              从课堂里认识了台湾的李玉贵与王盛昌两位老师,一女一男,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不能说他们就代表台湾教学,但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及教学设计感受台湾的教育氛围。 

 第一他们的教学语言等同于生活语言。我不否认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语言要经过修饰,可教育中的一个意义就是实现平等的交流,从交流中去感受人的性情与魅力,如果教学与生活剥离隔阂,就很容易造成人性的两面派。我们的常态课与公开课区别很大,公开课的表演性质过于明显都可以从这个教育理念去寻求答案,教育与生活虽有边界却也相互融合印证。语言当然可以算作教育的显性特征,你有怎样的语言质地及感觉,你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拥有何种教育。

 台湾两位老师的课堂语言很生活化,而且很简约,并没有特别诉求教学语言的铺垫承接及雕琢,他们的教学质地是朴实的,是用人的真实状态来对应课堂的。李老师的语文课,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当然跟语言有所关联,但一个哑巴也能有很好的思维品质,语文的交流及表达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在当下提核心素养的教育氛围下,我敢肯定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从来就不是写字,作文,甚至包括交流,而是思维品质,语文作为中国学科的母语基础,一定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写字、作文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方法而已。现在教育部重提书法,说写好书法,做好中国人,说书法承载传统文化,说书法对学生如何的好,都是在诉诸华丽的语言。如果书法真的那么厉害,我们就不会衰落了,书法对国家的经济及文化,更别提军事了,那都是小儿科,根本不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也不会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素养。同一种情态语境,也包括足球,教育部突然对足球有所期待,就开始大力抓学校的足球教育,一时多少教练及比赛。足球的团队合作、个人技巧、体能训练、艺术美感,能把足球捧上天,可惜的是中国足球这么差劲,却涌现出了这么多的教练,这么多的比赛,本身就是个笑话。我并不是反对书法与足球,以此类推,各个领域都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一逮到机会就拼命叫喊,哪里有什么核心素养。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回归常态,什么时候能回归生活,方能有些意义功效。书法写的最好的时候,不就是在生活中去运用吗;国外足球为何踢得好,那就是因为他们把足球当生活,踢着玩。

  语文课不管使用何种工具都应该指向学生的思维品质。回到李老师的课堂,慢条斯理,循序渐进,整体感觉就是一个字慢,李老师通过课堂的慢节奏来等待学生,启发学生。一个多小时的课只是围绕一个绘本的几幅图来拷问学生。这几幅图是关于城市变迁的,李老师要学生看图排序,注重细节的对比;要学生讲自己排序的理由,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排序讲图片上的故事,期待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最后还让学生辩论,是乡村变城市好,还是城市变乡村好。这样的课当然不好看,然而,学生却获得了实际的好处,课堂上学生的沉静并不是由于教学沉闷,而是学生沉浸在思考中。生活的常识,其本身不可能永远充满惊奇与高潮,如实平淡的生活本就是常态。我们的语文备课总想着惊奇与高潮,而不是回到几幅图,几个字,回到原点来深究问题,老师很容易刻意调动学生的情绪,很少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思考,很少让个体的学习真实的发生。

   王老师的数学课别具一格,他自己开发课堂工具,如同玩具一般,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通过几个玩具的重组变形完成教学的目标。其数学课一改沉闷的气息,学生当然愿意投入到活动中,投入到游戏之中。由于玩具多变,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空间意识与方法思维,让数学课的很多隐性知识融入到了这种工具中,同时也让课堂真的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天地。这种工具很好地承载了数学的抽象意识,让学生在工具形状的组合戏耍中,总结方法与规律,让数学的气息弥散在活动中,而不是孤立数学,枯燥数学。

  从台湾的教学来看工具教学,好的工具一定是简约的,一定是贯穿课堂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有不断探索深究的意义价值的。所以工具教学,一定是通过简约的工具,简便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学习,去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工具不同于玩具,工具有较强地针对性,有很明显的学习模式及进程的把控;工具不同于教具,教具侧重于教师如何教,而工具一定是紧密围绕学生的学习,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的卡点,而且工具动脑更应该动手,应该是帮助学生呈现细腻隐性的思维手工用具。其实把工具与玩具、教具分得这么清楚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工具教学也不过是教育的手段罢了,只是在细分的时候,我觉得会让人的思维更进一步,比方说工具与学具有什么异同?学具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完全倾向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然而其工具却可以侧重师生的互动,教师的引导,师生的投入。从某种程度而言,教育是交流,教育是要双赢的,我们听太多教师于教育是如何埋头苦干,呕心沥血的故事了,不是不好,而是教育的本来意义就是成全每个人,让每个人都得以自由地发展,好的课堂一定是师生都在投入,师生都在思考,师生都有收获。在台湾的课堂里,不能说尽善尽美,如李老师的课怎样把思维再显性点,语文的情感气息再浓郁点;如王老师的课如何有效针对教学目标,利用工具完成常态教学,完成高年段教学,皆有可以商榷的余地,但从台湾的课堂里,我分明能感受课堂里师生实实在在地互动,师生都沉浸在课堂之中,享受着教育的点点滴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反思
如何学好数学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及其意义
当今课堂教学十种流行病
高中数学评课稿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