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理能力

学生的自理能力指的是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自理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既包括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包括集体生活的能力,它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前不久,我对班上45名同学的生活自理能力做了一项调查,了解学生在家里是否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早晨起床后是否能自己穿衣、叠被,每天能否自觉地刷牙、洗脸、洗手等。结果表明,学生在家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偏低,上述几项做到的学生不足10名。我还在课堂上对45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整理书包的比赛,结果做得好的仅有5人,一般化的有15人,做得较差或很差的有25人。

 

可见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学生的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已迫在眉睫。针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一现象,我决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发挥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从明确认识入手,再进行实践指导,进而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一、课中明理,提高认识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讲故事的形式,即运用一个生动的故事,像“小花猫为什么哭了?”通过鲜明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这一道理寓于浅显的叙述之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在生动的内容中,情感得到激发,认识得到提高。又如读儿歌的形式,即结合课文内容,自编一个通俗易懂而又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朗读、背诵,学生既易记牢,又易指导行动,端正思想。再如看图或放录相的形式,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展示了“怎样学做家务活”和“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等行为要求,激发了兴趣,明确了道理。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我还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生活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典型化,编成辨析讨论题,使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白道理。如:1、赵文成在收拾屋子,妈妈说:“你的年龄还小,不会干,这活不用你干。”他应该怎么办?2、小明玩得正高兴,忽然听见爸爸叫他去拿报,小明怎样做才对?3、王瑾在学校里劳动很好,可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干。她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因为辨析讨论题来自学生生活,有的还是学生自己平常表现的写照,所以讨论时,不少学生都能带有真情实感,畅所欲言。这样就在正确与错误行为的比较中提高了认识。

 

二、课上实践,指导行为

 

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我们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适时在班上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行为。如: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活动时,我们让学生准备好针、线、扣子,学习了小珍珍的事迹后,让学生试着练习订扣子;自己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自己打扫自己的房间,特别是联系我校搞的“星级班级”的要求,让学生畅谈,从哪些方面养成自理习惯;在相互对比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并使之规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的快乐和重要性,从而坚定决心,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中的事情帮着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以此来锻炼自己,提高自理能力,养成生活自理的良好习惯。

 

三、课后检查,养成习惯

 

平时进行督促检查,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生活中自理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一是家庭的督促检查,根据学校对孩子的要求,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表现,定期填写班级制订的“自理能力考查表”。二是通过自己、同学教师多方面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生活中自理能力考查表,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实践,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在家里,在学校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做事了。经过考查,95%的学生自理能力得到了优秀和良好的成绩。不仅如此,在学校和班级生活中保持卫生、整理桌椅、保护班级物品等事情,同学们抢着做、主动做,而且做得比较好,受到了各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上好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
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方式
野外训练,提升学生自理能力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试卷分析
2013年政治中考复习早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