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邦和朱元璋的心思你不懂

 / 子

读历史的人其实都挺不理解朱元璋的。

为啥?

诸侯王问题是历史的痼疾,汉朝爆发了“七国之乱”,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这些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里,怎么你老朱还把自己的儿子们都给封为了王?

你看,你驾崩后不久,你那老四儿子燕王朱棣就风风火火地夺了他侄子朱允炆的江上。

▲朱允炆  电视剧《山河月明》/剧照

这不是自找的吗?

大家都得出一个结论:朱元璋封王,是错误的

但其实,把你放在朱元璋的位置上可能你比他封的还多。

每个皇帝他面对的历史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治国理政就绝对不能用同样的一套方案

朱元璋是推翻元朝建立的大明,所以,明朝的许多制度安排也有元朝特色。比如,藩王出镇地方。

忽必烈把他的儿子们都分封到了地方上让他们去镇压各地的反抗,朱元璋也将儿子们撒在了边疆一线让他们承担镇守边境的重任。

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和别的大一统王朝有质的区别。因为自唐朝灭亡之后,中国的边远地区相继出现了许多割据政权,比如辽国、金国、西夏、大理,这些地方本来就远离中原主流文化圈,加上割据时间一长,他们对中原王朝的认同感越来越弱,甚至出现了文化上的背道而驰。

治理这些地方最好的药方其实就是由藩王来坐镇

同时,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个问题,避免边将坐大威胁朝廷的问题。唐朝就是因为戍边的需要给了边将各种特权,最终导致藩镇的力量超过了朝廷。

安史之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明朝建立后北元的势力依然是大明的巨大威胁,所以,边境地区就必须得承担起抵抗攻击蒙古的重任。

那朱元璋就想了,让自己儿子干总比让外姓的将军去干让人放心吧。

于是,长城沿线都成了天子的儿子在戍边。

至于藩王坐大的问题其实朱元璋也考虑进去了。他在封王的同时给这些王爷们都带上了紧箍咒,就是这些王爷们没有领土,没有治民、治事的权力

意思很明显,边境的藩王尽心为替朝廷守好国门,太平地方的王爷你们吃好喝好就行,别的事不用你们操心

从制度上就堵死了这些王爷们造反的可能。

瞧瞧,谁说人家朱元璋不读历史,藩镇威胁朝廷的道理他比谁都懂,所以才设计出了这么一套制度。

而且,朱元璋手底下有的是能人,他们对这一套方案是非常认可的。

藩王,文臣和武将是朱元璋给帝国设计的三驾马车,它们之间互相制衡,谁也别想坐大,威胁帝国的安危。

但朱允炆实在太着急了,一上位就在一帮文人的撺掇下风风火火地削藩,结果让燕王朱棣打赢了一场理论上不可能成功的战争,成了历史上的永乐大帝。

▲朱棣  电视剧《山河玉明》/剧照

发生这样的事谁也没有想到,当时的朱元璋更是没有想到,在他的认知中,老朱家的人肯定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朱棣在往南京城进军的时候他的那些儿子们可都在旁边看热闹呢。

这其实就是对血缘关系的过分自信。

但人总有失算的时候,你不能说朱元璋封王的决定就是错的。按照明朝当时的实际情况,按照朝廷对藩王的各种制度约束,朱元璋的方案其实是相当成熟的。

同时被误解的还有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

“七国之乱”是汉王朝历史上的污点,因为当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叛乱行动差点就将长安朝廷给颠覆。

大家肯定会批判刘邦:“秦朝都实现全面郡县制了,你刘邦封那么多诸侯王干嘛,闲的?”

你看,又没有考虑汉王朝开国的实际局面。

封韩信、英布这些人为王刘邦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刘邦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其实是这些人的盟主,刘邦是封也得封,不封也得封

实力决定一切,一点办法也没有。

所以,那些年,刘邦一直在削藩与平叛的路上来回奔波,为了大汉的江山成为纯粹的刘姓江山他只能把自己干到报废。

但问题又来了,既然你把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异姓王都给灭了,为什么还要将你刘家的人封为王?

你刘邦英明神武是第一流的政治家难道你想不到即使是自家人也会造自家人的反?

呵呵,其实封刘家人为王正是刘邦的英明之处

▲刘邦  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

秦灭六国后,六国人依然强烈的思念故国,对秦国的大一统局面可是一点也不认同,这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迅速响应的重要原因。

刘邦懂,所以,他的汉帝国依然有齐国、赵国、燕国这些政权的存在。这样一来,六国遗民就有了归属感,至于齐王、赵王等姓刘的问题,他们才不关心呢,反正自己也够不着。

这只是其一。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刘邦还要依靠刘家这些诸侯王来制衡跟随自己打江山如今身在高位的那一帮“功臣派”呢

萧何、曹参、周勃、陈平,这些人只要想搞点小动作都是可以在汉帝国引发地震的。

你看,吕后刚一咽气,这些人就迅速在长安城发动政变,强势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力。

但他们还是乖乖地选了刘邦的儿子做了皇帝。

为什么?

当然是忌惮那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刘姓诸侯王,齐王刘襄的兵马当时已经开到了荥阳一线。只要“功臣派”敢颠覆刘姓的江山,刘襄这些人分分钟就将他们给办了。

你看,刘邦的制度设计首先保证了汉王朝永远姓刘的问题

皇权、诸侯王、功臣派,是汉帝国的三驾马车,三者之间只要保持平衡,汉王朝的江山就会永远风平浪静

到了汉文帝刘恒执政的时候,刘姓诸侯王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安分。济北王刘兴居更是公然扯旗造反了。

但汉文帝为什么还不采用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方案强力削藩呢?

因为,“功臣派”的势力依然还很强大,汉文帝还要依靠这些刘姓诸侯王来制衡他们呢

▲汉文帝  电视剧《美人心计》/剧照

虽然汉帝国后来爆发了“七国之乱”,让汉景帝一度紧张到极点,但你也不能说刘邦当初的制度设计就有问题。

朱元璋读历史的时候就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诸侯王和朝廷其实都有问题。”

后来,在“功臣派”的影响力逐渐式微之后,汉景帝和汉武帝就加紧了削藩的步伐,最终解决了这一长期威胁朝廷的顽疾。

汉王朝才真正成为了汉帝国,也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对匈奴亮剑。

所以,任何制度的设计它其实都是根据当时的现实制定出来了,我们不能以今天读历史的视角去评价当时的决策者

其实就连被“八王之乱”给拦腰斩断的西晋当时封王都有他的考量。

曹魏因为没有广立曹氏宗族为王所以当司马家族篡权时没人勤王,当时的天下门阀世族的势力太强悍,这些都是司马炎封王的初衷。

只是司马炎在广封司马家的子弟为王的同时罢除了地方州郡的武备,加上当时气候变化游牧民族南下等问题,这些都是让“八王之乱”发展成一场不可收拾的惨剧的重要原因。

凡事有利必有弊,决策者应该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才是实事求是

就刘邦和朱元璋的做法而言,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

所以,他们当得起雄主的评价。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讲真,你把霍去病的成功想得太简单了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草根开国皇帝,为何爱杀功臣?
刘邦和朱元璋大杀功臣,真是为了天下百姓?别说笑话了!
开启历史上的第四次大分封,难道他不害怕吗?
分封制遇到推恩令开始消亡,为何朱元璋要实行分封制?一文说清楚
在世时朱棣已势大,朱元璋为何不主动削藩,英雄迟暮的悲凉与无奈
朱元璋留下一个漏洞,为燕王朱棣造反开绿灯,害苦孙子朱允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