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残缺之美:探佚已经成为一门学问

诗画品红楼——"诗"、"画"、"品"相结合,诗情画意,图文并茂,古韵今声,一种全新的品红方式。二、四 晚上20点发布两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水调歌头·残缺之美

王志霞

展卷寻梦去,愁绪锁眉弯。流光飞逝,零落残稿总相牵。漫漫百年求索,代有才人频现,逆水亦行船。篆取千秋笔,纸上著刀铅。

评点派,索引事,考证篇。无穷妙味,莫把心血等闲看。指月拈花细论,慢品帐前微语,千古尚留连。虽未窥全豹,探佚正春天。

鹧鸪天·残缺之美

丁玉林

巨著鸿篇正册生,文传禹甸动京城。

人仙虚幻构奇巧,事物求真述实情。

程乙本,辑刊行。章回续版共争鸣。

百年红学研攻处,探佚残存冠美名。

浣溪沙·《红楼梦》残缺之美

孙树娟

细品奇书意味长,凡尘参透不平常,红楼绮梦戏深藏。

风雨摧花花易落,丝绸裹玉玉还伤。最难割舍数残章。

水调歌头·残缺之美(新韵)

翟海潮

芹圃绘红著,未了已长眠。生前脂砚抄本,坊巷已流传。程氏搜罗遗稿,兰墅截长补短,宏制乃得全。百廿回合璧,付梓遍人间。

胡适考,高鹗续,四十篇。百年争论,求证探佚梦难圆。谶语判词多解,伏线脂评难辨,诠释众家言。断臂留遗憾,魅力更增添。

品评翟海潮 撰

《红楼梦》的无穷魅力之一在于它的残缺性,也就是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或者是在曹雪芹残稿基础上修补完成的。残缺性增加了人们对八十回后“真故事”的想象空间,所以才有那么多续书出现。《红楼梦》的续作已达二百种,最近几年仍有新的续作出版。

程高本百二十回《红楼梦》,本来已经被读者接受了,可在20世纪20年代,胡适、俞平伯等人考证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甚至是伪作,从而引发人们对后四十回的百年争论,成为新红学的焦点之一。

“高鹗续书说”起因是胡适的一个主观判断,他认为程伟元是一个书商,出钱,高鹗出力,完成了后四十回。俞平伯则从文本出发指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矛盾之处,证明后四十回回目和内容皆非曹雪芹原笔。于是近百年红学界出现一个怪圈,谈《红楼梦》不再谈百二十回本《红楼梦》。

 

周汝昌出版于1953年的《红楼梦新证》,把“高鹗续书说”推向极端,将这一说法坐实。并竭力对《红楼梦》后四十回口诛笔伐,也就是对程高本彻底否定,进而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在作者曹雪芹署名的后面第一次加上了高鹗的名字。

人们认定后四十回是续书并对其加以否定的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前八十回中的某些判词、谶语、伏线,在后四十回中未能得到照应和遵循,如王熙凤被休、巧姐嫁给了板儿、史湘云嫁给了卫若兰等等;二是“脂批”透露的八十回后的一些信息如“甄宝玉送玉”、“凤姐扫雪拾玉”、“芸哥仗义探庵”、“惜春缁衣乞食”、“卫若兰射圃”、“茜雪狱神庙慰宝玉”、“警幻情榜”等在后四十回中没有得到体现。

上述现象确实存在,因此,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红楼梦》探佚,顾名思义,就是探讨《红楼梦》八十回后原稿的“迷失”部分,目的是“正本清源”,还曹雪芹原著全璧的真实面貌。1987版电视《红楼梦》即是“探佚派”成果的体现,吸引了众多红迷的眼球。周汝昌将“探佚学”与“曹学”、“版本学”、“脂学”并列,称为新红学的四大焦点。

“探佚”主要的依据是《红楼梦》文本(谶语、伏笔)和脂砚斋批语,但汉语的语言特点往往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探佚者对伏笔的肢解或过度诠释,就会导致对曹雪芹原著人物结局解释的众说纷纭,甚至走向误区。

探佚研究者的另一个通弊,是其目光仅局限于前八十回,而对程高本简单地视为“续貂”之作,因而不肯研究后四十回有可能掺杂的曹雪芹原稿。

“探佚”走向误区,还与当代红学中出现的“悟证法”对文本的过度诠释有关,某些探佚者,靠想象和猜测立论,牵强附会,有的的确太离谱。还有一些索隐红学、龙门红学、娱乐红学,什么《红楼梦》揭秘、探迷、戏说等,在浮躁和喧闹中,招摇过市,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是人的娱乐、猎奇心理在作怪。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最初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流传,这些传抄本多有署名为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故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属于该系统的本子,历年来屡有发现,今可见者十多种。

其中有的本子在曹雪芹生前就已在社会上流传,主要有“脂砚斋乾隆甲戌抄阅再评本”《石头记》,通称“甲戌本”,残存十六回,“甲戌”即乾隆十九年(1754年),就底本而言,这是目前所发现抄本中较早的一种。

“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石头记》,通称“己卯本”,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己卯”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据考,该本系乾隆时怡亲王府藏抄本,故又称“怡府本”;“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石头记》,通称“庚辰本”,残存七十八回,“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脂本系统中是较完整的一种。

以上三种本子,因离曹雪芹写作年代较近,对研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较重要的脂评本,还有前苏联列宁格勒藏抄本,通称“列藏本”,残存七十八回,正文有接近庚辰本处,此本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传入俄国;戚蓼生序本,通称“戚序本”,因通行者有有正书局石印本,故又称“有正本”。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程伟元邀同高鹗将自己历年搜求所得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细加厘剔,截长补短”,合成全帙,以木活字排印,此即通常所云“程甲本”。次年,程、高二人“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对甲本“补遗订讹”、“略为修辑”,重新排印,成为社会上颇为流行的所谓“程乙本”。程本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抄时代,使其得以广泛传播,为《红楼梦》的普及起到了巨大作用。

胡适、俞平伯等考证出程高本《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后,立刻就有人指出后四十回这不对、那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有许多关于续 “错”了的论证。譬如指责没写“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写的是“中乡魁”、“延世泽”、“兰桂齐芳”等等。

林语堂《平心论高鹗》,对后四十回作了全面、充分的肯定。他认为“宝玉虽中举”,但“遁人空门”,“仍不能不说是悲剧下场”;贾氏泽皇恩、延世泽,结局仍是衰败,“树倒猴孙散”。后四十回“写到此种境地,这是中国文学史空前的大成功”。林语堂认为,程高本“有体贴入微,刻骨描绘文字,似与前八十回同出于一人手笔”。

作家白先勇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他在《细说红楼梦》前言中讲到: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黛玉之死,宝玉出家,这两场是全书的关键,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两根柱子,把整本书像一座大厦牢牢撑住。《红楼梦》前大半部写贾府之盛,后半部写贾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的需要,而非功力不足。

作家王蒙也有类似的看法:“以小说创作的观点来说,续书是不可能的,不说续别人的书,续自己写的书都很难。”

《红楼梦》开篇写有“曹雪芹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说明此书在曹雪芹去世前已大体完成。脂砚斋的批语中也透露出八十回后的一些回目和情节,说明初稿基本完成。曹雪芹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增删五次”,如果只是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

大多数人认可《红楼梦》后四十回主体系续书但含有曹雪芹残稿。程伟元、高鹗得到过曹雪芹原作的散稿抄本,但残缺不全。高鹗的贡献是做了“修补”、“补订”之事,也就是说,后四十回是“据雪芹原作的遗稿而补订的”。

残缺性增加了神秘性,如今《红楼梦》就像断臂的维纳斯,其残缺性已经成为其魅力的一部分了。如果真的知道了曹雪芹后四十回是如何写的,那么,“为什么史湘云也有一个什么金麒麟?”“为什么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等一系列疑问都解决了,反倒减少了《红楼梦》的魅力。

《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之说,半个世纪以来,几乎被传播成了常识。但经过几代红学家的索根查源、据理力辩,终于清除阴霾,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所重校的《红楼梦》封面上面,标明前八十回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无名氏”,百二十回《红楼梦》是程伟元、高鹗整理。第一次以学术权威机构的名义,明确地对程伟元、高鹗整理和出版《红楼梦》的历史功绩给予了恰当而公正的评价。

后四十回标注“无名氏”,虽然不是什么理想的做法,但毕竟在拨乱反正的方向上迈开了步子。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使命,即如何把百二十回《红楼梦》作为一个气韵生动的生命有机体来看待,去解读它的叙事肌理、叙事结构、叙事脉络。尽管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某些地方存在着艺术的不统一,甚至矛盾,这是能在曹雪芹创作过程中找到合理的解释的。而问题的关键则是要回归文本的研究,而少些探佚、揭秘、戏说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鹗的地位
中国四大名著之《红楼梦》
杨锦辉:《红楼梦》杨藏本研究六十年综述
张黎明:《红楼梦》后四十回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二)
高鹗其实是《红楼梦》的小编
中国的四大名著人物辨析《红楼梦》序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