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始合伙人,如何设计合理科学的股权结构?

立一家公司,有多个合伙人,不可避免的就是股权问题。徐小平说过,看一个公司能发展多大,看他公司的股权结构。由此可见,股权在企业的重要性。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人力资本时代的股权架构如何设计?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大纲主题如下:

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宏观与微观


 

一、宏观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分析,主要从四个维度去分析

  • 创始人维度

  • 合伙人维度

  • 核心员工维度

  • 投资人维度

创业公司早期最为核心的四类人:创始人、合伙人、核心员工、投资人

他们都属于公司也是早期风险的承担者和价值贡献输出者,在连锁企业的初创公司,早期做股权架构设计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基于人力资本价值输出的高度诉求。

在我看来,科学的股权架构基本上是要满足早期的四类人的诉求:

从创始人维度来看,本质上的诉求是控制权,创始人的诉求是掌握公司的方向,所以在早期做股权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创始人控制权,有一个相对较大的股权(一般建议是合伙人平均持股比例的2-4倍)

从合伙人维度来看,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作为创始人的追随者,基于合伙理念价值观必须高度一致。合伙人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之一,希望在公司有一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所以早期必须拿出一部分股权来均分(这部分股权基本上占到8-15%)

从核心员工维度来看,他们诉求是分红权,核心员工在公司高速发展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早期做股权架构设计的时候需要这部分股权预留出来,等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期权就能真正意义派上用场了(通常建议初次分配之后同比例稀释预留10-25%)

从投资人维度来看,投资人追求高净值回报,对于优质项目他们的诉求是快速进入和快速退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投资人要求的是【优先清算权】和【优先认购权】是非常合理的诉求,创始团队在面临这些诉求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理解的。

 

二、微观分析

从微观层面上分析,股权是多种股东权利的集合体(投票权、分红权、知情权、经营决策权、选举权、优先受让权、优先认购权、转让权等),其中,表现最为重要的投票权和分红权。

当我们在早期真正做股权架构设计的时候可能需要考虑跟多的是这个宏观维度具体的细节分析了。

而题目是仅是创始人宏观维度背后股权分配中的股权比例,也就是说股权怎么分的问题。

但是事实上,我们创业阶段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股权比例的问题,而更多围绕着股权做体系化的设计。

 

一、创始人层面:主要关注的是控制权

如图所示

(1)股东会——前提是同股同权

  • 67% 绝对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 51% 相对控制权:对重大的决策进行表决控制

  • 34% 否决权:股东会的决策可以直接否决

  • 20% 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

  • 10% 有权申请公司解散:超过公司10%的股东有权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 5% 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超过5%的股东所有权就要举牌

  • 3% 拥有提案权:持有超过3%的股东所有权有权向股东大会提交临时提案

(2)董事会——一人一票制

注释:董事会成员是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

1.三分之二以上,依据董事会议事规则执行

2.半数以上,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3.三分之一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接到提议后十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4.特殊约定除外,例如一票否决权等

(3)股权分配:主要量化分配【量化】和分期兑现【动态】

如图所示


 

二、联合创始人层面:主要关注的是话语权

1.持股比例:原则来讲,联合创始人持股比例最好是10%-25%之间(上线浮动2%)。创始人持股比例应该是合伙人人均持股的2-4倍。

2.持股模式:直接持有、创始人代持、持股平台

1)直接持有:表示要进行工商登记的部分是各自持有的全部股权,直接登记的股权是指各自(已经成熟的股权+未成熟的股权)

2)创始人代持:表示该部分的股权不显名,该部分是指未成熟部分股权。创始人工商登记的股权(未成熟的全部股权【包括自己+其他联合创始人】+自己已经成熟股份)

3)持股平台:设立一个有限合伙(基本上就是一个壳),创始人作为有限合伙的GP,被激励的对象作为LP,基于有限合伙的特殊性,GP是法定的绝对控制人。这种方式比较稳定,也是大多数做股权激励时采用的方式。

3.进入机制

4.退出机制:主要分过错退出和无过错退出

过错退出:采用法律允许的最低价格

无过错退出,一般有两种补偿模式:

其一、按照净资产的1.5-2.5之间结算,其二、则是按照对应的估值的10%-20%。

 

三、核心员工层面:预留合适的期权池

1.期权池比例的确定:

一般由三种方式:

(1)投资人要求的比例确定

(2)根据创始团队的情况而定

(3)基于已有的方向和商业模式设计确定

2.期权池的来源

通常情况下建议是创始团队之间确定好股权比例后,同比例稀释一个期权池,然后设计成10万股(自由约定)。

3.持有模式:代持和持股平台

早期核心员工承诺的激励可以先用代持,天使轮以前的承诺都建议采用代持来操作。

4.如何行权与如何确定行权价格,事实上是自有约定的

5.退出机制:类比联合创始人的退出机制设计,因为期权行权之后就会变成实实在在的股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股权合伙结构与设计分配
好的股权架构应当是什么样的——以蚂蚁金服为例
股权架构设计,创始人、合伙人、核心员工、投资人分别有哪些侧重点?
蛋糕怎么切?公司股权架构设计思路
福利文章:浅析股权架构设计
持股形式选不对,股权激励等于白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