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称王后的魏国及其灭亡
魏国在魏惠王之后,逐渐衰落,在秦国的步步蚕食下,最终被灭。本文说一说魏国自衰落至灭亡的主要事件(本文是魏国的第二篇文章)。(资料来源:《史记》的《秦本纪》、《魏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张仪列传》和《魏公子列传》)。

一、魏襄王

1.徐州相王

上一篇文章写了魏惠王时期及之前的魏国主要历史事件。魏惠王死后,儿子魏襄王即位。实际上,魏国真正称王是从魏襄王开始的。
东周始于西周的灭亡,周天子的威信肯定不如西周时期那样高。尤其是春秋后期,各诸侯基本上都是名义上尊周天子,实际上谁也不把周天子当盘菜了。
在东周时期的各诸侯国中,楚国早在西周的周厉王时期就称王了,第一位称王的国君是楚武王。
吴国和越国地处荆蛮之地,有正式历史记录以来,其国君统统被称为王,因为吴越没有中原的号令制度,所以,国君的王号前并没有谥号,比如吴王寿梦、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
根据《田敬仲完世家》的记载,在魏惠王时期,齐将田忌和孙膑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在桂陵击败魏军后,当时的齐国击败了当时的强大魏国,局势变为“齐最强于诸侯”,于是,齐威王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写到这里,想到我很久之前写的一篇《东周是如何灭亡的?》的文章里,写了魏惠王自称王的话,当时没有认真考证,所以写错了。在这里指出自己的错误。
那么,根据《魏世家》,魏国称王实际上发生在魏襄王时期。
魏惠王刚死,即位的魏襄王就与诸侯在徐州会盟,互相称王,而且下面这句记载最重要:“追尊父惠王为王”。
也就是说,魏惠王是追尊的,相当于儿子给老爹上的谥号。所以,魏国正式称王是在魏襄王时期发生的。
上一篇文章已经写过,魏惠王时期,魏国开始衰落,虽然魏惠王在他人生的最后两年里,想通过招贤纳士来让魏国再次强大,可惜魏国西边的对手是秦国,秦国在当时已经开始变得异常强大,所以,魏国的变强尝试没有成功。
魏襄王五年,秦国军队大败魏军,斩杀魏将龙贾率领的军队四万五千人,围困了魏国的曲沃和焦两个地方,魏国把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才算完。
但是,第二年,也就是魏襄王六年,秦魏两国刚会盟完,秦国就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汾阴、皮氏、焦三座城池。同时,魏国趁机攻击了楚国,从楚国捞回来一点油水。
又过了一年,魏襄王七年,魏国把上郡全部给了秦国。秦国还获取了魏国的蒲阳之地。
魏襄王八年,秦国把焦和曲沃又归还给了魏国。
十二年,魏国在襄陵被楚国打败。
十三年,张仪来到魏国当相国。

2.张仪相魏

战国名人张仪首次出现在魏国,实际上,张仪来相魏是为了秦国的利益来的。这么说是因为《张仪列传》里明确介绍了张仪的相魏。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张仪这个人。
张仪是魏国人,曾经和苏秦一起向鬼谷先生学本领。苏秦自认为不如张仪。
张仪学成后,就开始在各诸侯之间游说。张仪曾和楚相国一起吃饭,结果楚相国的玉璧丢了,楚相国手下人怀疑张仪偷得,把张仪打了数百鞭子。张仪回到家,妻子嘲笑他游说能挣饭吃吗,你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张仪说:快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妻子说在,张仪说,舌头在就足够了。
后来,张仪在赵国受辱,他觉得只有秦国能对付赵国,就来到了秦国。到了秦国后,张仪凭着自己的嘴巴,很快就成为秦惠文王的客卿,向秦国献策如何攻伐诸侯。
张仪为秦国立下了很多功劳,成为了秦相国。秦惠文王十年,秦国派公子华和张仪率兵包围并降服了魏国的蒲阳,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魏襄王七年的事情。
秦获得蒲阳之后,张仪献计把蒲阳还给魏国,还派秦国公子繇去魏国做人质。然后张仪就对魏襄王说:秦国对魏国这么好,魏国应该报答才对。
魏国于是把上郡和少梁两地献给了秦国,这也是上面提到的魏襄王七年的事情。《魏世家》里没说的是,秦国得到少梁后,把少梁改名为夏阳。
不久之后,张仪出使齐楚两国回来后,被免去秦相国职务,但是,这都是有预谋的。
张仪免秦相后,来到魏国,还担任了魏国的相国。《张仪列传》说,张仪的目的是让魏国先臣服秦国,引导其他诸侯效仿魏国一起臣服秦国。
但是,张仪在魏国的努力一文钱也不值,因为魏襄王还是个明白人,不听张仪的鼓捣,结果呢,秦国怒了,派军队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和平周两地。同时,暗地里给张仪送来丰厚的礼物,张仪觉得自己没有成功,收礼物很惭愧。
张仪在魏国干了四年相国后,魏襄王死了。张仪只好又回到了秦国。

二、魏哀王

魏襄王死后,哀王即位。魏哀王第一年,魏国等五国联合攻秦,没有取胜。第二年,齐国在观津打败魏国,三年后,秦国攻取魏国的曲沃。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魏哀王初期,魏国基本处于被齐秦两国欺负的状态。第六年时,事情有点变化,这一年,秦国和魏国在临晋会盟,一年后,秦魏联合攻击齐国和燕国。这样,魏哀王时期的魏国暂时不再被欺负。
事件一:智慧还是阴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千百年来,不变的永远是在江湖中摸爬滚打的经验。下面这个事件,被写在了《魏世家》,按理说,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不足以费大量的笔墨在正史中书写,但是司马迁却详细写了,我觉得,细细品读一下还是很有意思的。下面介绍下这个事件。
接前文,魏国不被动挨打后,就腾出手来干点事业。大国惹不起,小国还不随便捏吗。于是,魏国把卫国作为欺负对象,魏哀王八年,也就是秦魏会盟后的第二年,魏国攻击卫国,攻取了卫国两座城池。这个时候,卫国国君很害怕,而恰在此时,魏国的大臣如耳私自去见了卫国国君。这位如耳可是个高明人,他对卫君说:我去让魏国退兵并免掉魏国的成陵君(据推测,成陵君应该是魏攻击卫国的将军),行不?
卫君说:太行了,要是先生能做到,我愿意世代举卫国之力侍奉先生您。
如耳回到魏国后,首先去见成陵君,开始忽悠:以前咱们魏军攻击赵国,把赵国打得一分为二,可赵国并没有灭亡,因为魏国是合纵的盟主。现如今,卫国已唾手可得,卫国已经求援于秦国,与其让秦国保全卫国,还不如咱们魏国自己宽恕卫国,这样,卫国就会感谢魏国的恩德。
(大脑袋)成陵君说:好,听你的。
如耳接着又去忽悠魏哀王:大王啊,臣曾经去过卫国,卫国是周王室后裔(注:卫国开国国君是周文王第9个嫡子、周武王的九弟姬封),虽然卫国是小国,但是卫国有很多周王室赏赐的宝器,如今卫国面临亡国却不敢把宝器进献给大王您,是因为卫君担心攻破卫国或饶恕卫国这件事情都由不得大王您做主,即使献出宝器,也一定送不到大王您手里,所以,臣觉得,谁先说饶恕卫国,谁就可能是得到卫国宝器或者受到卫国好处的人。忽悠完魏哀王后,如耳离开了。
如耳走后不久,(大脑袋)(倒霉蛋)成陵君来见魏哀王,按照如耳说的那样,建议魏哀王饶恕卫国,魏哀王最终饶恕了卫国,但是,也免去成陵君的职务,且终生不用成陵君。
事件二:不要做敌人想让你做的事情
魏哀王九年,继续和秦国关系亲密,两国又在临晋会盟。张仪等又回到魏国。魏秦走得近,除了齐国不高兴以外,还有一个大国——楚国自然也不高兴。
这一年,魏相国田需死了,楚国害怕张仪、犀首、薛公等贤臣成为魏国相国,就开始谋划如何阻止魏国任用上述三人。楚国相国昭鱼找到了说客苏代,对苏代说:老苏啊,魏国的相国田需死了,我怕张仪、犀首、薛公中有一人成为魏相国,咋办呢?
苏代说:老兄,不怕,你说想让谁当魏国的相国?
楚相昭鱼说:我想让魏国太子当相国。
苏代说:小case,我能办到,老兄你静候佳音吧。
楚相昭鱼问:你要怎么做?
苏代说:现在咱们来个角色扮演,你演魏王,我来说。下面是场景模拟:
苏代:我从楚国来,听说楚国相国昭鱼很担心,因为田需已死,昭鱼担心张仪、犀首、薛公中有一人成为魏相。要我说,楚相昭鱼的担忧是多余的,因为大王是个圣明的君主,肯定不会让张仪当相国,张仪当了相国,必定会亲近秦国而不真心为魏国出力,同样,犀首为相,他就会亲韩而远魏,薛公为相就会亲齐远魏,大王可是贤能圣明之主,肯定不会做这样的决定。
魏王(楚相昭鱼饰):那寡人该让谁做相国呢?
苏代:不如让太子亲自当相国,太子当相国,张仪、犀首、薛公三人都明白,太子不可能长期当相国,都将努力表现,以便将来太子即位后被选为相国,以魏国的强大,再加上秦齐楚三大国的支持,魏国必定会越来越好的,所以说,不如让太子当相国。
角色扮演结束后,苏代去见了魏哀王,魏哀王果然让太子当了相国。
魏哀王十年,张仪死了。十一年,魏秦再次会盟。但是,魏秦的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十二年,魏太子去朝见了秦王,不久,秦国就攻击了魏国的皮氏,虽然没有攻破皮氏,但两国又开始兵戎相见了。两年后,秦国把秦武王(举鼎而死)的王后送回魏国。再两年后,秦国攻取了魏国的蒲阪、阳晋和封陵三个地方。一年后,魏哀王和秦昭襄王在临晋会面,两国又一次转向亲密,秦国把蒲阪还给了魏国。又过了一年,魏国和秦国一起联合攻击楚国。但是不久,魏国和齐国韩国一起在函谷关打败了秦国军队。两年后,秦国居然把河外之地加上封陵都还给了魏国,还和魏国讲和。这一年,魏哀王死。

三、魏昭王

魏哀王死后,儿子魏昭王即位。魏昭王时期,赶上秦昭襄王开始扩展时期。魏昭王第一年,秦国攻取魏国的襄城。
第二年,魏被秦战败。
第三年,魏国和韩国一起攻击秦国,结果,被秦将白起斩杀魏军二十四万。
第六年,魏国献出河东四百里土地给秦国。但这并不能满足秦昭襄王的胃口。
第七年,秦国攻取魏国六十一座城池。
第九年,秦国又攻取魏国两座城池。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魏国不断被秦国攻掠土地,直到第十九年魏昭王死。魏昭王在位期间,没有具体的历史事件记载,几乎全部是与秦国的战争记录。

四、魏安釐王

魏昭王死后,儿子魏安釐王即位。

1.对强秦无解的魏国

魏安釐王即位第一年,秦攻取魏两座城池,第二年,秦又攻取了两城,秦军一直打到了都城大梁城下。韩国来救援,魏国把温地献给秦国才解除大梁之围。第三年,秦国攻取魏国四座城池,斩杀四万。第四年,秦击败赵魏韩联军,斩杀十五万,魏将芒卯败走。
在秦的步步蚕食下,魏国大将段干子希望通过割让南阳之地来向秦国求和。前面提到的说客苏代再次出现,对魏安釐王说:希望升官的是段干子,希望得到土地的是秦国,现在大王让想升官的人控制了土地,魏国的土地不送完就不会安宁。况且用土地来服侍秦国,就好像拿着柴救火,柴用不完,火也就不熄灭。
魏安釐王说:道理的确如此,但是事情已经开始实施了,不可以更改。就这样,等待魏国的就是不断被秦国攻掠,这种情况一直到第十一年时,开始有所缓解。

2.秦迫于形势救魏

这一年,齐国和楚国联合攻击魏国,魏国派人去秦国求救,秦国不救。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九十多岁老者,去见秦昭襄王,秦昭襄王说:老人家这么远道而来辛苦了,我已经知道魏国危在旦夕了。
唐雎说:大王已知却不救魏,臣以为大王手下的谋臣无能啊。魏国乃万乘之国,之所以作为秦国的东部藩属国,是因为秦国足够强大。现在齐国和楚国军队已经围困魏国都城,秦不救,如果魏国在危急之下,割地给齐楚而后加入合纵,大王就失去了一个东部藩属啊,而齐楚两国变强,秦国多了两个强大的敌手,大王能得到什么利益呢?
秦昭襄王于是决定发兵救魏。

3.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魏国之围解除后,赵国来了,赵国说,杀死范痤(之前魏国相国)我赵国旧献出七十里土地。魏国答应了,就派人去抓范痤。
范痤可是做过相国的人,一点也不怕,他爬上屋顶说:让我死了去做交易,还不如用活的我去做交易,如果我死了,赵国又不给魏国土地,该如何是好?所以不如和赵国确定下割让土地的事情后,再杀我。魏安釐王同意了。
范痤紧接着就给信陵君写信说:范痤我是魏国以前的相国,赵国用割地为条件来杀我,魏王竟然答应了,如果秦国也用这种办法来对待信陵君你,你该怎么办呢?
信陵君于是向魏安釐王求情,魏国释放了范痤。
魏安釐王因为秦国出兵救援过自己,想要亲近秦国,并联合秦国一起攻击韩国,夺取韩国的土地。信陵君分析了一番形势后,劝魏安釐王不要那样做,魏安釐王听从了信陵君的建议。
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魏国相对安定没有太多战事。

4.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

上面是信陵君第一次出现在《魏世家》,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司马迁为信陵君单独写了列传,即《魏公子列传》,下面简单介绍下信陵君。
(1)礼贤下士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是魏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仁而下士,不以富贵而瞧不起人。慢慢的,他手下的食客有三千人之多,不久,各国诸侯都听说信陵君贤能多食客,不敢加兵魏国十几年。
魏国有个叫侯嬴的隐士,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的看门官。信陵君听说后,去请侯嬴想要给予厚礼结交侯嬴。侯嬴不接受,说:我修身洁行几十年了,不能因为做看门官贫困就接受公子的财物。信陵君为了结交侯嬴,在家里摆酒宴客。信陵君亲自去邀请侯嬴来,侯嬴上了信陵君的车驾后,直接座了上坐,并不和信陵君客套,并暗中观察信陵君的反应。信陵君于是亲自驾车,而且态度非常恭敬。
在驾车去信陵君家的路上,侯嬴说:我有个好朋友在市屠中,请先去那里。信陵君驾车来到了市屠,侯嬴下车和好朋友朱亥闲谈,故意谈了很长时间,偷偷观察信陵君的反应,看他是否着急。信陵君和颜悦色的安静等待侯嬴,但是信陵君的随从们都开始骂侯嬴不识抬举。侯嬴观察信陵君始终面不改色,恭恭敬敬,于是辞别朱亥,和信陵君一起来回家赴宴。
信陵君请侯嬴上坐,向在座的宾客夸赞侯嬴,宾客们都很震惊。酒酣多时,信陵君起身为侯嬴敬酒。侯嬴说:今天我侯嬴受此恩宠很惶恐,我本身看门官,公子亲自驾车迎接我,在市屠中,我不该专程去拜访朋友,但公子却特意陪同我,我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在市屠里等待很久,借此观察公子,公子态度一直恭敬有加,这样,大街上的所有人都会认为我侯嬴是个小人,而公子您是个宽厚的人,能这样礼贤下士,为公子赢得更多的赞誉。信陵君听后,要求侯嬴作为上等宾客。侯嬴说:我拜访的朋友朱亥是个贤能之人,隐居在市屠中。信陵君听说后,多次邀请朱亥,但是朱亥故意不回拜信陵君,信陵君感到很奇怪。
(2)窃符救赵
魏安釐王二十年时,秦国在长平击败赵国,不久之后,秦军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引出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典故。《魏世家》只是一句话带过此事件,《魏公子列传》中详细介绍了这一事件。
因为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所以邯郸被围时,赵国好几次给魏王和信陵君写信求救。魏安釐王派遣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军队去救援邯郸。秦国知道后,派人来警告魏安釐王:我攻破赵国就在旦夕之间,有敢救援赵国的,等我攻破赵国,第一个找他算账。
魏安釐王害怕了,派人告诉晋鄙不要出兵,驻扎在赵国边境观望。信陵君数次请魏安釐王出兵,魏安釐王害怕秦国,始终不同意出兵。信陵君一看劝不动哥哥,就决定自己带着食客们去救援赵国。
出发后,信陵君见到侯嬴,告诉他自己的打算。侯嬴说:公子保重吧,我老了不能去。信陵君郁郁不乐的走了好几里,说:我待侯嬴这么周到,大家早已知道,如今我去赴死侯嬴一句辞别的话也不说,是不是我有做错的地方?于是,信陵君回去找侯嬴。侯嬴看到信陵君回来找他,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回来。侯嬴说:我听说将军晋鄙的兵符在魏王卧室内,现在如姬最受宠幸,可以出入大王卧室,如姬的父亲被人所杀,如姬出钱找人报仇已经三年了,始终没法报父仇,后来,如姬找公子您帮忙,您派人为如姬报了父仇,如姬表示愿意为公子死。现在,只要公子开口请如姬帮忙偷兵符,她肯定答应。公子得到兵符后,马上到晋鄙军中,率领军队去救援邯郸,才有希望。
信陵君听后非常高兴,联系如姬,如姬果然偷了兵符送给信陵君。信陵君出发前,侯嬴又说: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公子带着兵符去晋鄙军中,晋鄙和公子的兵符合符后却不出兵而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糟糕了,我的好友朱亥可以和公子一起去,朱亥壮士,如果晋鄙不听,让朱亥杀死晋鄙。信陵君开始哭泣,他说:晋鄙视我大魏的宿将,我去了他肯定不听,想到要杀死他,我心不忍。但是事已至此,没有办法了。
信陵君找到朱亥,朱亥笑着说:公子数次请我,我乃市屠小人,之所以不回谢公子,是因为我能做的都是小事,无以为报,如今公子用得上我,我一定誓死相随。侯嬴说:我也应该相从才对,但是我身体老迈,无济于事,等公子去后,我估算公子夺晋鄙军的时日,到时向北自刎,以送公子。
信陵君到了晋鄙军中,假装魏王的命令,说自己代替晋鄙出兵救赵,晋鄙合兵符后,很怀疑,说:我现在率十万大军屯于边境,这是国家大事,现在公子说代替我,我不敢相信。于是,朱亥杀死了晋鄙,信陵君将兵,他下令军中: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哥哥回家去,独子无兄弟的,也回家去。然后,挑选了精兵八万人,进兵攻秦。秦军败走,邯郸之围解除。侯嬴也在魏国自杀,兑现了自己的话。
救了赵国后,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出来迎接信陵君,因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情,魏安釐王非常生气,所以信陵君不敢回去,就让副将带兵返回魏国,自己和食客们留在了赵国。
赵国封信陵君五座城池,信陵君听说后,有骄色。食客中有人对信陵君说: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希望公子不要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记,公子夺晋鄙兵救赵,对赵则有功,对魏则非忠臣也,公子现在自骄居功,不妥。
信陵君听后,很自责,有些无地自容的感觉。当赵王见信陵君时,信陵君自言罪过,有负于魏,无功于赵,搞得赵王不忍心说出要给信陵君五座城池答谢的话。不过,赵国最终还是给了信陵君一座城池,信陵君就留在赵国,而同时,魏国还以信陵作为公子无忌的封地,所以,他还是信陵君。
(3)结交贤士
信陵君在赵国听说有个叫毛公的处士隐藏在赌徒之中,有个叫薛公的贤人隐藏在买酒之人中,很想结交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听说后,都躲着不见信陵君。信陵君打听到他们的地址后,就经常步行去找这两个游玩,非常投机。赵国的平原君听说后,对自己的夫人(信陵君的姐姐)说:我听说你弟弟天下无双,如今竟然和赌徒和买酒者游,不过如此啊。平原君夫人告诉了信陵君。
信陵君听说后,就要辞别,理由是:我听说平原君贤,所以背叛魏国救赵,平原君结交的只是为了名声,并不是真正的求士。我在魏国时就听说了毛公和薛公的贤名,来到赵国,恐怕见不到,现在能和他们一起结交,我很满足,现在姐夫平原君竟然认为我这样做不对,他不值得我结交。
平原君夫人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免冠谢罪,真诚的留信陵君在赵。平原君的门客们听说后,有一半多门客离开平原君投奔了信陵君,天下的士人争相来投奔信陵君。
(4)归魏败秦
信陵君在赵国待了十年之久,秦国听说信陵君一直在赵国,就频繁出兵攻击魏国,魏安釐王很头疼,就派使者去赵国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怕魏安釐王迁怒自己,就对门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者通报者死。门客们都不敢劝信陵君回魏国。
信陵君在赵国结交的毛公和薛公两人来劝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重视,而且名闻诸侯,是因为有魏国啊,现在秦国攻魏,魏国紧急公子不理,如果秦国攻破魏国夷平魏国宗庙,公子有何脸面立于天下呢?信陵君大惊,马上起身回魏国。
魏安釐王见到弟弟信陵君后,两个人互相哭泣,然后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这时,已经是魏安釐王三十年了,信陵君派使者遍告诸侯,一起击秦。诸侯听说信陵君将兵,纷纷派遣军队响应。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攻击秦军,在河外大败秦军,秦将蒙骜败走,信陵君指挥军队追击秦军到了函谷关,秦军不敢出。这时,信陵君威震天下,诸侯的门客们有向信陵君进献兵法的,信陵君统统采纳,被称为魏公子兵法(原文:当时是,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信陵君秦国商鞅变法后唯一一个把秦军打的不敢出来的人,秦国担心信陵君做大,就派人去魏国行反间计,他们首先联络晋鄙的门客,然后重金收买魏国一些大臣,越来越多的人在魏安釐王面前诋毁信陵君:信陵君在赵国十年,现在作为上将军,诸侯的将军都听命于他,诸侯们只听说有信陵君,而不知道魏王您,信陵君因此称王,诸侯们肯定愿意立他。类似于这样的话,不断出现在魏安釐王耳边,秦国这边不停的加火,故意假装祝贺信陵君为魏王。魏安釐王每天听到这样的信息,不能不信,就派人去代替信陵君为将。
信陵君回到魏国后,谢病不朝,心灰意冷,与门客们经常通宵达旦的饮酒,多近女色,四年后,因病去世。就这样,这位战国后期唯一可以抗衡秦军的人物陨落了。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年少时,经常听说信陵君的贤能,当刘邦成为皇帝后,每次经过大梁城,都要来祭祀信陵君,汉高祖十二年时,刘邦击败黥布回兵途中经过大梁,下令五家人家为信陵君守墓,并且每年四时祭祀信陵君。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可见信陵君在刘邦心里的地位之高。

五、魏国之亡

信陵君死后的同一年,他的哥哥魏安釐王也死了。
魏安釐王死后,太子增即位,即魏景湣王。秦国听说信陵君死了,马上派将军蒙骜出兵攻击魏国,攻取了魏国二十座城池,设置了东郡。之后,秦国加紧蚕食魏国。魏景湣王在位十五年,但《魏世家》中仅记载了短短几句话,全部是:某年,秦拔我某城这样的记载。可见,这时的魏国已经衰弱不堪了。
魏景湣王死后,儿子魏王假即位,魏王假在位的第三年(也就是信陵君死后的第十八年),秦军引河水灌大梁城,攻破大梁,俘虏了魏王假,魏国灭亡。据《魏公子列传》记载,秦攻破大梁后屠了大梁城。
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魏世家》的太史公曰中说,太史公去大梁故墟采集史料时,大梁故墟中的人对他说:秦军引河沟灌大梁城,灌了三个月城墙坏掉,魏王请求投降,魏国灭亡。太史公“采访”的几位大梁故墟中的人都一致认为:魏国不用信陵君,才导致削弱而灭亡(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于亡),但是太史公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上天让秦平定海内,就算有阿衡(代指商代名相伊尹)这样的人辅佐,魏国也会灭亡。大家认为如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次大规模合纵攻秦,领头的没一个简单人物,怎么就是赢不了呢?
信陵君归魏(资治通鉴卷六之七)
战国系列149:施恩不图报 信陵君客居赵国
战国后期,唯一能抵挡秦国之人,不是李牧,是一位公子哥
身为战国四公子之首,为啥却自己把自己溺死在酒色之中?
天行九歌里,魏大司空为何要除掉典庆的师傅?大将军的身份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