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对“十问剩余价值理论”的回应

目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提出质疑的人很多,前两天看到视频里有人对剩余价值理论提出了十个问题。中国研究马克思的人那么多,很期待能够看到有人能够回应这十个问题,但却没有看到。所以在此,本人对这十个问题作出一些个人的回应,共同探讨。

第一个问题:在当初剩余价值理论产生的时候,企业有没有缴纳税收的义务?

个人认为这是个无厘头的问题,因为“剩余价值理论”指出的是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而缴纳税收则是剩余价值在社会中的再分配,生产和分配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无论企业有没有缴纳税收的义务,都不影响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劳动者的无偿劳动这一结论。

第二个问题:当初在剩余价值理论产生的时候,企业有没有给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的义务?

这又是一个无厘头问题,原因和上一个问题一样。企业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企业缴纳税收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剩余价值的社会再分配,并不影响剩余价值由劳动者创造的事实。

举个例子说明:张三做了一个包子,这个包子被李四拿走了,后来王五又从李四那里拿走了这个包子。现在问这个包子是由谁生产出来的?无论这个包子经过了多少次转手,这个包子原本的生产者都应当是李四。

第三个问题:在当初剩余价值理论产生的时候,所有这些公司有没有成熟的公开的股票市场?整个全社会的人是不是可以自由的来买卖这些股票?

公开自由的股票市场依然是剩余价值的分配场所,股票是可转让的预期剩余价值分配权利。股票市场并不能够自己生产出价值来。有没有股票市场都不影响剩余价值的产生来源。

第四个问题:在马克思做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时候,是否只关注那些能赚钱的有利润的企业,而忽视了濒临破产倒闭的企业和初创的企业?

这个问题质疑的是马克思在研究经济的时候,是不是只做了片面的研究。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太小看马克思了。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已经发生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了。《资本论》里还专门写过危机中破产的资本家沦落为打工仔,到兼并了自己原有工厂的资本家那里打工,所以马克思肯定是看到过破产倒闭企业的。正因为对经济危机进行了研究,马克思才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

第五个问题:当初在剩余价值理论所选择的这些企业样本做研究的时候,是否只关注了企业赚钱的这一个阶段,而没有把企业的新生、成长、成熟到最后衰退完整的企业生命周期包含在里边?

又是一个小看马克思的问题。马克思的《资本论》如果仅仅是研究个体的企业,那马克思的高度就太低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研究了资本的前世今生,还对资本的未来做了展望,他从资本原始积累一直研究到生息资本(即现在的金融资本)。

第六个问题:当初在做剩余价值理论样本研究的时候,有没有把整个资本家的全寿命周期也包含在里边?简单说,到底资本家来赚取剩余价值的时候,最初他的资本是从哪来的?最后赚完钱之后这些钱又到哪去了?

在《资本论》里,马克思详细讲述了资本的起源,资本的运转,资本的进化,只要通读一遍《资本论》,就不会提出这个问题。

第七个问题:如果按照当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话,你会发现资本家是剥削人的剩余价值的,如果劳动力不到工厂企业去劳动,而选择了小农经济的方式自我雇佣方式的话就不被剥削了,是不是这些劳动者就可以赚的更多?

这个问题很神奇,提问者通过当初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推导出一个当初马克思都没有推导出来的结论:选择小农经济的方式自我雇佣方式就不被剥削了。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人类社会必然的发展方向,小农经济和自我雇佣的小生产者都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会被历史淘汰。现在的问题是:劳动者可以退回到小农经济和自我雇佣吗?劳动者具有相应的生产资料来从事不被剥削的生产吗?资本主义生产采用的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掌握在资本家手中,普通劳动者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符合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生产资料的。由资本家占有劳动者的生产资料,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

第八个问题:如果全社会的劳动力为了不被剥削,而都采取作坊式的自我雇佣的方式,社会化大生产就无法组织起来,科技的创新也基本上无从谈起,或者说发展的会非常之慢,这就会发现剩余价值理论隐含的鼓励的不是一种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而是说一种偏向于自我雇佣的自我作坊式的相对落后的生产力。

和第七个问题一样,提问者推导出一个匪夷所思的结论:劳动力为了不被剥削,就要退回到落后的生产方式中去。除了提问者作出的这种结论之外,实际上还有另一种不被剥削的选择,那就是为人类服务的用于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资料,为什么只能属于少数资本家,而不能属于全社会呢?

第九个问题:现代经济学普遍的认为基本的生产的要素,除了劳动力和资本之外,其实还包括土地,还有技术,甚至今天在信息社会里边,包括数据也都成为了生产的基本要素。另外除了劳动力创造所谓的剩余价值,其他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技术、数据、土地等等,其他这些要素是不是也创造价值?除了劳动者创造价值,资本家是不是也创造价值?或者说企业家是不是也创造价值?

这个问题由一大堆问题组合而成,是提得最有水平的。虽然马克思在百年前不可能直接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指出了生产要素的分类,提出了资本家是不是创造价值的问题,并有初步思考。

首先是生产要素的分类,马克思认为生产要素分为两类: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其中生产资料又分为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资料的本质是已经固化的曾经的人类劳动,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就是凝结在其中的人类劳动。生产资料必须与劳动者结合,通过劳动者对生产工具的使用,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才可以在产品中加入新的劳动价值。

现代经济学把资本、技术、数据、土地等等与劳动力一起作为生产要素,其分类是有问题的。

资本并不是生产要素,生产工具和原材料才是生产要素。资本的属性是社会的,是人与人关系的体现,而生产资料则是现实世界的存在物。资本在经济学上是用于增殖的货币,在进行生产的时候,资本必须先由货币形式转化成生产工具和原材料,即用资本购买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然后才能够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进行生产。如果劳动者自己就拥有生产工具和原材料,则无需资本就可以开始生产。反之,如果劳动者手里一大堆货币,他只守着这堆货币也是无法开始生产的。

技术、数据和土地是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它们属于生产要素中的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本身就是劳动产物,属于不变资本,其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但这只是价值的转移,而不是价值的增加,所以技术、数据和土地不会创造出新的价值,它们只是转移自身的价值到产品中去。

企业家是否创造价值,需要具体看他们是否有作出生产劳动。企业家管理经营企业,会付出脑力和体力,这种脑力和体力的付出是劳动。但是,不是所有劳动都会创造出新的价值,因为价值只产生于生产过程,而不会产生于流通分配过程。

比如,企业家亲自组织生产付出了劳动,则这种用于生产的劳动就会创造价值。另外,企业家在流通分配环节也付出了劳动,但这些劳动就只是用于价值的分配和实现,并不创造价值。

所以,企业家是否创造价值,取决于他是否从事了生产劳动。不过,现代企业里组织生产的劳动往往由资本家雇佣的职业经理人来做,这些职业经理人就是从事生产活动的脑力劳动者,他们作为劳动者付出的生产劳动当然会创造价值。

第十个问题:最根本的一个灵魂之问,今天中国的企业家和当初剩余价值理论发现的时候所揭露的资本家是不是可以简单画上等号呢?

这个灵魂之问的答案很简单。比如有两个企业主,其中一个致力于与劳动者一起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个则想着如何增大自己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并致力于将这样的差距永固下来。这样的两个企业主,前者就是企业家,后者则就是当初剩余价值理论发现时所揭露的那种资本家。

所以,这个灵魂之问,问的不是别人,正是企业主自己。答案就在这些企业主自己的心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闫坤如 李翌 | 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增殖逻辑及其批判
剩余价值理论是错的!
剩余价值[应用于经济学学科的理论]
《资本论》把资本的的利润定义为剩余价值,而生产商品是由劳动者使用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完成的,商品通过市...
如何理解“劳动二重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