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的境界

道的境界

 

古代,把追求无上智慧的过程叫做修道,而修为的结果则叫做得道。到底什么是?可以说没能说清楚!其实说不清楚这个说法就对了。因为当你真的感到此中有真意的时候,自然就会欲辩已忘言了。连老子都强字之曰,何况我们呢?

八万四千有为法最后修成的那个无为之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凡夫俗子也仅能从意识境界中去推测它的概貌。我只知道它很大,大的可以成为万物之母;宇宙间所有的物质存在都为其所生,都在它的怀抱里衍生、迁化、流转、复归……永远无去无来,无始无踪。我又知道它很小,小得于一毫端现十方佛刹;一粒种子,一片树叶,一滴露珠,甚至在一个微观粒子里面都藏有大千世界的缩影。我还知道它很热情,大地上的阳光雨露,秀丽山川、飞潜动植,还有我们这万物之灵的人类,无一不是它爱的见证。与此同时,我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冷酷;干旱洪涝、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灾难饥谨,随处都可见它肃杀的剑锋……不由让人困惑:究竟是个什么?!

《六祖坛经》里分明写着: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不在中间极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我参悟了很久,原来那个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才可以称为

说它什么也不是,是因为凡所有相,皆属虚妄。(〈金刚经〉)自然界中所有的现象都有生灭、无穷变化。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回复到无物的状态,这无物之相,就是的本体,而这个本体是永恒不变的。反过来又可以说它什么都是;我们每天在生活里感受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是由的本体生发出来的万物,是之用。而这个用则是生生化化,变动不拘的。

那么修道的意义,就在于象天则地,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为师,探索寻求生命本来的最高价值。而首先应当做的就应该是拓宽心胸!

有过静坐体验的人,会有体会。静坐中,观察那个充满阴翳尘垢的人心,你会发现它的闭塞、狭隘和混乱。这时当一些博大事物的信息渗入进来,那心便开了一道缝,渐渐地开始容纳山河、大地、夜空……于是你变得凝重、高远、清明,一如朗月下的乾坤,蓦然间你会感觉到,在那狭小的人心后面,藏有一个无边畔,如虚空,能容天下至有的大道之心。无形之中你便会悟出一个道理:当人的内心境界大到与自然同构时,天人合一的同步运转就开始了……

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庸,很容易把人们困拘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心胸也会随之变小,这就需要随时随地把自身放在更广阔的自然背景中,加以关照,即可以获得心灵的解脱!

当你坐在晴空下、无际蓝锦般的海边;当你走在初夏时节、那一望无涯的碧绿田野上;当你仰卧草坪、纵览穹庐般的天宇;当你伫立群山之巅、面对千山万壑的时候……你的心境又当如何?

你一定会说:所有的烦恼都会在这雄浑的大自然面前一散而空。个体的生命,在宇宙中显得实在是太渺小了,就象是一粒微尘!斯时斯境,若产生一星半点的私心杂念,都会觉得十分羞愧。惟觉得心澄目洁,身心自在,仿佛融于自然、融于天地之间。

大道当前,感而遂通又何须踏破铁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的智慧——自然、清静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中国文化
「艺术点评」道法自然 现代审美——吴泉棠的中国画艺术
(20201210)从《近思录》看宋儒的“道体”观念
《道德经》精髓25句,用心感悟,提升人生境界(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