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所谓“音色不好”,其实是把"小星星"放错位置了。

      就钢琴演奏而言,面对接近理想状态的钢琴(包括顶级的原声钢琴和高端电钢琴),除了演奏速度合理和节奏准确,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想办法在能发声的琴键触底速度(大致就是ppppp~ffff,太慢不发声,太快音量不能继续增长或加快机件的磨损,也有发生意外损坏的可能,我这里叫做“触键速度”)范围内,得到任意精确可控的速度。本篇就基本上抓住这一点来说事,争取把它说个通透,不留遗憾。如果把触键速度量化一下,按照MIDI的标准,把最慢的可发音触键速度定为1,最快的触键速度定为127,共127个层级,同一个琴键,理论上就能弹出类似以下3D立体图色阶那么多的变化:

      键盘高手就是能精准控制每一个音符,在人的生理极限允许的弹奏速度范围内,做到随心所欲地自由控制,触键速度误差也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而做到近乎理想状态。我就用不同颜色的“小星星”代表不同的音符,在直角坐标系里面做示意图表示一下,比如一串旋律,音阶或琶音:

1)均匀的:

2)渐强的:

3)渐弱的:

4)先渐强再渐弱的:

5)先渐弱再渐强的:

6)弱后突强的:

7)强后突弱的:

8)单独突出某些音符的:

     如果是弹奏和弦,可以做到这样的力度控制(以同时弹奏Do~Mi~So为例):

      钢琴触键的技术博大精深,类似的花样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我在这里只是沧海一瓢,意思意思说明一下——高手能得出以上图像的音符触键速度结果,总之就是随心所欲,想咋滴就咋滴。注意——这个是结果,至于怎么做到的?好好练琴去,问你自己,或者问你的老师去,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畴。至于功力不深的,自然就是各种失控:想弹均匀却磕磕巴巴,想强强不了,想弱弱不了,强后不能马上弱,弱后不能马上强,渐强渐弱的渐变不平滑,某些手指不好使,指法一错后面就全乱......如果仿照上面那样做出小星星示意图来的话,一定是满天星斗,规律不明显,各种紊乱,越界......像猪拱过似的,比较搞笑,在这里就不另外画出来了,各位自己脑补,呵呵。

      其实说到底,弹琴者就是在时间轴上给出那些“小星星”而已,至于每颗“小星星”所在的触键速度那里,应该出现什么样的音量和音色,其实只看琴本身。演奏者还能做的,最多就是动一下右踏板,通过控制“止音器”(原声钢琴那里这是实体的,电钢琴那里通常是虚拟的)的动作来控制音符的长度,还有各种共鸣,晕染一下音符的色彩,切换一下和声。或者用踩弱音踏板让整段乐曲音量减弱,音色柔化。还不死心的话,那就只有把立式钢琴的上盖关闭或打开,把三角钢琴的上盖关闭,半开,全开这样子了。在某些电钢琴那里,也有“玩琴盖”的系列菜单设置,通过电子手段实现类似的声音效果变化。如果在不把琴搬到另一个建筑空间的前提下,却硬说还有别的什么花样,那就是妥妥的故作深奥与“玄学”,多数和“屁股坐歪了”有关,不接受反驳。

      在钢琴圈子里面,有种很流行的说法,那就是“音色好”。比如钢琴比赛,选手都使用同一台钢琴,评委会说某某选手弹奏的音色好,某某选手弹奏的音色不够好,太硬,太飘云云......在这里,我假如把同一琴键从最低速度的1,一路分级递增,直到最高速度的127,就是说同一个琴键可以出来127个声音,彼此的音量和音色都同时有区别,这样分够细了没有?如果说没有我也没办法。这127个声音样本里面,是不是有“音色好”和“音色不好”的样本呢?——真找出来有“音色不好”的样本的话,比如一致认为触键速度25~30的音色是不好的,把它去掉,就只剩下“音色好”的样本了,这不皆大欢喜了么?但是用脚趾头想一下,这有可能么?触键力度为25~30的音符不发音,你受得了么?

      其实,127个不同触键速度的声音样本里面,每一个都是有用的,就看你怎么用而已。如果一首乐曲里面,按照一般的常规可分成四个声音层次(主旋律,副旋律,和弦,低音),如果要层次清晰有立体感的话,四个层次的触键速度就要严格分开,切忌不分青红皂白搅缠在一起。因为,不同的触键速度就代表了微妙的音量与音色区别,每一个速度的触键,就应该出一个音量与音色有机结合的音符,而且这个有机结合是有规律的,音量越小,音色越柔和暗淡,音量越大,音色越明亮铿锵,具体请看我之前的文章原声钢琴的声音变化密码。同一个琴键,弱音不可能是“钢丝鱼钩”那样金属感满满,强音也做不出“朦胧空气大炮”那样能量十足,但色彩暗淡发闷,而且没有结实的音头。

      从人的生理心理学层面去分析,人总是习惯于把先后出现,但特征趋于相同或极为近似的东西“串在一起”,形成各种“线条”,这有严谨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数据支持的。听觉是这样,视觉也是这样,视频的播放就是利用了人眼大约0.1秒的“视觉暂留”原理。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理论,请大家看看色觉检查图:

     看,视线沿着同样或类似颜色的小色块或小圆点一扫,就自动串成一堆,形成了人眼能够瞬间识别的数字或图案。

      同理,弹奏钢琴,假如把主旋律线条的音符串,弹得忽强忽弱,忽明忽暗,时而突出来,时而又被别的声音掩盖住,因为音符前后差异过大,人的大脑就很容易对这个主旋律线条“追踪失败”,俗称“跟丢了”,别的声部演奏也可据此类推。再怎么讲,也不能说这是好的演奏吧?有人就据此得出“音色不好”的判断。应该说,这种说法沾了点儿边,但很不严谨,很不全面。

       在一般的钢琴演奏规范里面,低音,主旋律要突出,副旋律与和弦在“空挡”位置可以稍露锋芒,但起码不能在低音和主旋律的强音位置同时出现而“喧宾夺主”。钢琴是多声部乐器,部分所谓不如人意的演奏,就是败在声部层次不清这里,用我的说法就是——各颗“小星星”放错位置了,使各个声部层次串不出清晰的线条,甚至胡乱交叉,成了一锅粥,这就和作者的本意相去甚远了,人听起来也觉得乱甚至迷惑不解:“干嘛要这样弹啊?”——所以就被认为是“没弹好”。这种情况究其根本,真不单纯是什么音色好不好的问题,希望大家不要搞混了。

     人弹奏的每一个音符,其触键速度(1~127)就已经决定了该音符的音量音色特征,每一个触键速度的音符都是有用的。

    对于 “发虚发飘”的说法,我的解读是——触键速度不够引起的音量过小,或基音泛音结构不合理。

    对于 “太硬发炸”的说法,我的解读是——触键速度太快但琴槌获得的动能不再增加,而且键盘和击弦机的机械动作噪音急剧增大,如果未学会“摸到琴键再发力”的技巧,绷着手指猛扑向琴键,又会增加了手指敲击琴键表面的“咚咚”声。再有一种可能就是琴弦获得的振动能量,已经超出正常发音的负荷。加上振幅过大,影响到琴弦~琴码结合处有效接触的稳定性,也会导致音色不对劲。振动能量的过大,也会引起周边琴弦的交叉共鸣效应过强,从而产生令人不快的杂音叠加进去。

     我只是略为列举一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不少钢琴演奏评价的术语,其实都可以用类似的物理学原理加以追根溯源。所有弹奏钢琴的也应该明白,哪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演奏技术的提升来克服或弥补的?能克服或弥补多少?哪些所谓的克服或弥补,其实是对出了问题的琴进行不自然的“迁就”,不知不觉中坏习惯就形成了——弹不了弱音,压手腕,晃手臂,耸肩膀,用力过猛砸键盘......类似的现象,我在钢琴考级或比赛的现场见多了。不说死100%一定是,但练习者使用的琴,也许脱不了这个嫌疑,排除掉就肯定会少走很多学琴弯路。哪些问题纯粹是琴的问题,提升演奏技术对此没啥明显的作用,一般只能通过修琴或换琴来解决。

      所以,钢琴学习也好,练习也好,教学也好,一旦发现声部层次不清的问题,就要甄别是自己演奏技术没完全过关,还是琴的问题,具体也请参详我的上一篇文章从ppppp到ffff,你的Piano能做到么?。如果是人的问题,那就进一步磨炼手指给出各种明确触键速度的能力;如果是琴脱离了人的控制导致的问题,分两种情况:

(1)原声钢琴。找靠谱的“钢琴啄木鸟”来对钢琴进行全面的检修维护,使各项弹奏技术指标在人力所及的范围内尽量拔高。如果这样折腾一番,还是觉得差点儿意思,又不想将就,建议换琴。

(2)电钢琴。多数的电钢琴有调整力度曲线坡度的若干选项,可以在Light~Normal~Heavy之间选择若干档位,往Heavy的方向调整,可以增大传感器拾取到的触键速度(或“琴槌”运动速度)上下限差值,同时抬高“强音天花板”和降低“弱音无效区”最低有效拾音速度,从而拓宽音量与音色的变化动态范围,使之在一定程度上迁就人的触键演奏习惯,一般而言会使失控的状况有所改善。如果琴有别的影响到声音和操控的可调菜单,也可以试试调整看看。如果这样折腾一番,还是觉得差点儿意思,又不想将就,也是建议换琴。

      在我眼里,所谓音色不好的钢琴,指的是可有效拾音的触键速度范围,离1~127这个理想范围差得好远,比如说实际上是30~110,就造成了1~29无音,超过110声音不再变化。或者音色的色彩相对单一,总体偏向于过分明亮或过分暗淡,对不同速度的触键,音色变化的反应迟钝。又或者是各个音区的音色过渡不均匀,有“音色断崖”......这些状况一般来说,多见于部分原声钢琴或极为低端的电钢琴。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弹了20年钢琴,八度真不是一两年能练好的
弹出钢琴“好声音”的门道
【奇异铁】“Waldstein”|黎明
控制钢琴弹奏音量的10个技巧,学起来!
钢琴 结构与弹奏方法的演变
乐器介绍----钢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