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岁的王小波去世,焚尸炉突然罢工,朋友哽咽道:他有心愿未了
userphoto

2023.05.27 北京

关注

1997年4月12日,身为中国第一性学家的李银河,正在英国学习,突然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你赶紧回来吧,小波出事了。” 李银河心都提到嗓子眼上,急忙问:“小波怎么啦?前天我还收到他的邮件。”

姐姐匆匆挂了电话,只说了句:“你回来再说吧。” 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李银河的心头,她急忙收拾行李买了最快的飞机票。

下了飞机以后,研究院的同事来接她,对方安慰道:“王小波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走得也这么有诗意。” 李银河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她的心就像是被扎了一样,想起四个月前,他们在机场分别的场景。

那天王小波舍不得她离开,一向内敛的他在公众场合还紧紧地抱住她,温柔地说:“我会想你的。” 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两人就阴阳相隔呢?

李银河赶回家时,王小波生前好友胡贝正在帮助料理后事,王小波的几个哥哥都在国外,年迈的母亲痛失爱子,早已悲痛欲绝。

李银河看到王小波的遗体时,再也绷不住了扑在他的身上号啕大哭,看到王小波因痛苦而扭曲的五官,她的心都要碎了。

王小波在临死前的那个晚上,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一位编辑说当天他收到王小波发来的传真,可是连着两次都是空白的,以前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编辑打电话过去提醒他,而当时王小波并没有什么异常。

母亲回忆当天上午,王小波还回了一趟老家,帮她交了水电费。

邻居说饭后还看到王小波散步,但是深夜时分他们突然听到王小波发出了几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当邻居正准备下楼查看的时候,有没有了动静,他们也没有多想继续睡觉。

直到第二天下午,邻居见王小波还没有起床这才感觉有些不对劲,推门而入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只见王小波弓着身子缩卷在角落里,额头上还有很多淤青,嘴唇发紫上面有血迹,墙上到处是抓痕,王小波的指甲缝里也有血迹,我们无法想象王小波临死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折磨。

法医检查后得出结论是王小波死于血栓引起的心脏衰竭。

王小波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死前他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作家,他也曾自我调侃道:“听说有个文学圈,可是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王小波自幼体弱多病,他们一家都是知识分子,王小波从小就喜欢看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还主动提出去云南当下乡知青,那是王小波人生中一段很快乐的时光,其他知青对他的印象都出奇地一致,不会照顾自己但却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心地善良的人,跟他在一起会很轻松快乐。

只可惜在乡下只待了一年,王小波便提前返城了。

返城后王小波被安排在街道工作,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梦,闲暇之余开始写小说。

1977年,王小波写了一篇《绿毛水怪》寄到了《光明日报》,而当时李银河是报社的一个小编辑,她被这个浪漫又忧伤的爱情故事感动落泪,将作者王小波这三个字深深地刻在脑海里,用她的话说:“我被他的文字拨动了心弦,预感我们会发生点什么。”

也正是因为对王小波充满好奇,李银河想尽办法跟这个未曾谋面的心上人见面,可她见到王小波后大失所望,她没有想到王小波是一个“大丑男”,失落到了极点。

缘分就是这样奇妙,王小波对李银河却也一见钟情,而他表达的方式着实吓了李银河一跳,第二天见面,王小波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你有男朋友吗?你觉得我怎么样?”

李银河羞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我们不合适。” 但这句话并没有让王小波打退堂鼓,后来他每隔一天就会给李银河写一封信。

这个身高1.87米的大男孩,写的情书浪漫到了极致。

每次信的开头他会调皮地说:“你好哇!李银河!”

想起你,我这张丑脸就会泛起微笑。没有得到李银河的回应,他会说:“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当王小波得知李银河拒绝的原因是因为他长得难看,要是一般的男生肯定心里不舒服,可是王小波却反驳道:“我可比动物园里的爬虫好看多了,再说你也没有那么美。”

李银河就这样被这个有趣的丑男征服了,她说:“我想就算是铁石心肠的女人看了他写的情书,也会被感动的。”

1980年两人简单地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有情饮水饱,结婚17年都没有要孩子。感情却始终如初。

、王小波前后花了20年时间完成这部旷世佳作《黄金时代》,书中描写的是下乡知青王二和女医生的因性而产生爱的故事,可在那个谈性色变的年代,王小波的这部小说显然太过前卫,里面有很多大胆直白的描写,看得让人脸红心跳,可他的文字又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同样是写男欢女爱,别人的文字看起来很肤浅,而他的文字却很优雅。

再好的小说也需要遇到伯乐才行,而当时《黄金时代》出版的过程一波三折,很多编辑都赞不绝口,但是又望而却步,因为有了贾平凹《废都》的前车之鉴,大家都不敢冒这个险。

有一个叫李静的小编辑趁着领导不在,私自印刷了5000本,结果还是被雪藏了,不准宣传也不准《黄金时代》进书店。

王小波只能自己在外面摆地摊,让他欣慰的是《黄金时代》在台 湾那边挺受欢迎的,他还因此获得了20万奖金。

未能在国内出版这成了王小波一生的遗憾。

王小波除了写小说,他的杂文水平也是一流的,有人甚至拿他跟鲁迅相提并论,称王小波的文字犹如原子弹可以直击人的灵魂。

可就在王小波被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认可的时候,他却骤然离世。王小波的追悼会开完之后,胡贝和李银河等人将他送到火葬场,当工作人员缓缓地将王小波推进焚尸炉的时候,可谁想原本运转正常的焚尸炉却突然不动了。

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发现是王小波的脚露在外面。胡贝却哽咽地说他是心愿未了,随后将黄金时代的封面盖在了他的遗体上,当机器在启动的时候,这一次正常了。

看着化为一堆灰烬的王小波,泪水再次模糊了李银河的视线。

王小波走后,李银河为了完成王小波的遗愿,拿着《黄金时代》四处奔走,在她的一番努力下,2个月后中国文化馆专门针对王小波的作品开会讨论,终于肯定这部《黄金时代》而且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这部小说不是色 情,而是艺术,是一部描写人性的佳作。

《黄金时代》终于可以重见天日,一时间洛阳纸贵,出版社加版都还供不应求,王小波也因此火遍了全世界,若是他泉下有知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慰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7年,“中国第一性学家”李银河,含泪将亡夫王小波的遗体推入焚尸炉,谁想,机器却出了故障,众人面...
1997年的一个午夜,邻居们在半梦半醒之间听到了王小波发出的哀嚎
王小波用幽默写尽肉欲,用调侃笑对人生,王朔:他活着,我不如他
李银河:阅读是最人间最美好的事
1997年,“中国第一X学家”王小波离奇猝死,年仅45岁 第2天
【每天老照片】-1万-5941- 王小波: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