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萌:说一说安徽人饿肚子

我是皖南人,60年代初出生。我上中学时确实是吃不饱饭,主要原因是,学校食堂只供应米饭不供应菜,米饭定量一天一斤左右(米是从家里背来的),菜是一周两罐头瓶(供销社出售的装雪梨的瓶子),通常是干菜放油盐及少量猪肉炒出来的,如萝卜丝、干豆角等。由于吃不上新鲜蔬菜,也吃不上红薯、玉米等粗粮(学校没有供应)所以确实是饿,同期我的兄长在家劳动,因为不缺新鲜蔬菜和粗粮,所以不埃饿。感到饥饿还有一个原因是,肚子里缺油水,正在长身体的年龄,由于缺油水,所以饭量特别大,要是放到现在,一天一斤米饭也足够了,应该说,当时过左的经济政策是导致普遍缺油水的重要原因,这是事实。

    我上大学的时间是80年代初,也是在安徽上的,我们班就有一位来自凤阳的同学。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活趣事之一,就是晚上11点熄灯后躺在床上聊天,有一次聊到童年生活时,这位来自凤阳的同学说,他小时候跟着母亲要过饭,并且说在他们家乡要饭是普遍现象,一般家庭都是农忙时节在家劳作,农闲时节外出要饭,而且已成为一种习俗。当时很不理解,要饭是很丢人的一件事,为什他们要出去要饭呢?后来才明白,因为凤阳出了个朱元璋,后来当了皇帝,而朱元璋小时候就要过饭。此事听起来象是个笑话:因为本地出的皇帝小时候要过饭,所以就让子女也去要饭,莫非是想用这种方式培养子女将来成龙成凤?然而这不是笑话,是真事。

    李先生说的饿肚子情况,我个人是有过这么一段经历,但是在学校里,不是在家里。李先生说在凤阳县某生产队插队时给外出要饭的人开证明,这也属实,但我前面说了,凤阳县人要饭有特殊的历史背景,放在全国来说,这应是个例。

    说集体生产时吃不饱饭,一搞承包就吃饱了,这种话让人觉得太过简单化了,如果一个普通人这样说,听听也就罢了,但出自高层之口就不能不触动人的神经了,难道我们的领导人就是这样的认识水平?如果承包制那么好,那么现在农村的萧条和持续多年的三农问题作何解释?这可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啊!

   (昨天在梅子的博客看到的。转来大家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蹭饭的日子|往事
大四那年的红烧肉,和姑娘
物资匮乏时代留下的后遗症
关于吃饭的事儿,你不一定知道
凤阳龙兴寺对联
炒米汤,喷喷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