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你自己

前几天看到篇有关于批判中国的审美教育的文章,说中国的审美现状令人堪忧。从小朋友们热衷的摇摆机开始说,ta们长这样(单独看简直有点惊悚有木有):

就算是经典的舶来品也不能幸免,在外国,ta们长这样:

不过在中国,ta们是酱婶儿的:

出门左拐,商店的招牌是这样的:

说实在的,因为太习以为常了,我竟不觉得这样的招牌有什么不对。不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是中国招牌,唐人街的就长成这样了,丰富多彩又错落有致

在商场买东西,觉得价格太高,第一个问题是:”这件衣服(包)是什么料子的,怎么这么贵啊?“很多中国人(包括我)往往只重视实实在在,眼见为实的东西,至于设计感、做工精湛、美感什么的,因为”隐藏得太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国的审美教育迫在眉睫,如何擦亮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呢?音乐教师责无旁贷。

曾经的中国教育被称为“填鸭”式,即忽视孩子的天性,把知识机械地填塞给他们,至于孩子们懂不懂,懂多少,那不重要。

这几天在南京参加《现代与经典》活动,执教课堂和做讲座的都是两岸三地教育最前沿的大咖,真真令人大开眼界。课的设计自是新颖多样,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的位置可以排成圆形,也可以排成方形,还可以是随意形。坐姿亦很随意,可以坐,也可以站,可以用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去体验,去审美。来自台湾的一位老师上课时甚至连PPT都没有做,上课也不以师生相称,而是称呼“姐姐”,放音乐就用IPAD,回归音乐的本真,单纯用耳朵,用心去聆听。

与此同时,“形散而神不散”,各位大师紧扣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让孩子们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上充分抓住了音乐的要素,操练得很扎实。学生在课基本是这个状态的,在学习知识,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全身心都透露着快乐:

真幸福!现代的音乐教育已经完全变样了,充满了人文关怀,更注重个体的体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真是令人欢欣鼓舞。

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门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格言教育别人。希望我们的教育能让更多的孩子从心出发,认识自己,然后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认识美,体验美,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三观,真好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通过这7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审美水平,从小增加他的谈吐气质
教学回顾与展望(一)
为何你眼里的丑,孩子却觉得美?这个能力常常被父母忽略了
还给孩子们属于自己的歌
蔡国庆分享育儿经:艺术上的“富养”太重要了!
请你记住:美术教育,不等于美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