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6-16节《周易》中的宗庙圣贤制度
(2020-06-11 22:17:22)


2020611 14:40:27字数:289

2020年6月11日 15:46:16数:1087

2020611 17:29:12字数:1126

2020611 21:08:01字数:4505

2020612 10:28:51字数:7072

2020612 14:40:20字数:7128

2020614 10:52:24字数:7577

2020615 09:00:19字数:8141

2020620 07:06:02字数:8764

《周易》六爻,对应古代贵族阶级次第,上爻为宗庙,五爻为天子,四爻为诸侯,三爻为三公,二爻为大夫,初爻为元士。

范祖禹曰:“自天子至于士,皆有位。在其位则谋其政者,职也。故曰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至于抱关击柝,无不各敬其事,则天下之理得矣。”

每卦六爻,分下卦与上卦,初与四应,二与五应,三与上应。五爻为君主,二爻为大夫,二五皆是行政之主,五爻是大君,行政总负责人,二爻是小君,各部门行政负责人。三爻三公应上爻宗庙,三公“坐而论道”,不参与行政,负责监督二爻大夫,即御史言官者。宗庙的管理者同样有三公,大都是管理圣人、先王典籍的元老、皇亲贵族。四爻诸侯,相当于现代的资本集团。初爻元士,相当于现代的高材生。


三公的本位本是三爻,三公与其从属“坐而论道”,不参与行政,他们平时的职责是负责监督二爻大夫,即御史言官者。而三爻在六爻中是承前启后的阶段,其地位尤其重要,所以三爻是全卦修德寡过的中心,64卦中三爻占断辞属于吉的只有11卦,属于凶的有40卦,凶中求吉的有16卦。广义来说,六爻进程适用于所有国家管理者,初至四爻也可视为君主的治国之道的成长历程,64卦中的三爻有56卦都是警戒劝诫之辞,这可谓《周易》中的监察制度。初爻、二爻、四爻、五爻虽然是被监督者身份,同样有警戒劝诫之辞,只是少于三爻上爻而已。

上爻为宗庙位,五爻为天子位,天子居天下之尊,宗庙又尊于天子,是谓“宗庙圣贤制度”。宗庙圣贤制度,与英国“大宪章”制度类似,相当于当代的“宪政”。

根据上爻与五爻的顺逆关系,大概分为“宗庙制度之顺从模式”与“宗庙制度之逆反模式”两种。

一、宗庙制度之顺从模式:

《周易》凡上九居于六五之上,大都有尚贤之义。符合上九居六五的卦只有十六个,即艮上八卦,离上八卦,艮上八卦六五专心顺承上九,皆得吉;离上八卦,六五上下逢阳,心有不专,唯有大有、鼎卦得吉。

(一)艮上八卦,蒙、蛊、贲、剥、大畜、颐、损、艮:

蒙卦第四: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功也。

按:

上九宗庙,在人为圣,六五顺比上九,天子求贤养贤也。故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此释卦辞“利贞”。

蛊卦第十八: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上九:不奉事王侯,自守其高风亮节。

象传说:不奉事王侯,这样的志向可为后人所效法。

按:

上九处蛊卦之终,象征蛊卦之事已经治理成功。上九为艮卦主爻,与内不应,身居位外,有致仕隐遁不奉事王侯之象。正如老子所说“功遂身退,天之道”,谦卦“人道恶盈而好谦”也。

《孟子外书·文说篇》:

万章问曰:“子庚何人也?”孟子曰:“古之高人也,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贲卦第二十二: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六五:求贲治于隐居丘园的高士,系一束微薄的丝帛;俭吝,终能获得吉祥。

象传说:六五的吉祥,因为有喜庆。

按:

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六五体艮为山林、果蓏互体震为丘故曰“丘园”。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丘园”代指隐居丘园的高士上九。

剥卦第二十三

23.8】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按:

剥卦言小人剥蚀君子之象与君子治剥之方。上九象征宗庙圣贤礼制,故下五爻,凡无与于上九为小人剥蚀君子,则凶,有比应于上九者为君子治剥之方,则吉。

六五阴爻群阴之主,本自有尤顺承上九变巽为鱼,巽为绳直下坤为众,上下应之,故曰“贯鱼”六五柔中居尊,有后妃之象,阴以从阳故曰“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终无尤也”。

六三为三公,上应上九,坐而论道,守护宗庙礼制典籍者,故能“失上下”而“无咎”,为止剥之小成。“贯鱼以宫人宠”是比喻,由于初、二、四皆被剥蚀,国体不存,故六五实为流亡之君。六五顺承上九宗庙圣人,是以宗庙为归宿,犹如王后得宠以君王为归宿。君主为天下之主,君主从道,天下民众从之,故《礼记·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六五化群阴为坤顺,转剥为治,为治剥之大成,故爻辞不言“剥”。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按:

上九为艮主爻,艮为石、为硕,为果蓏,故为硕果。若言硕果可食,则先王之道尚在施行中。剥卦之时,政体大树已经朽坏,唯有先王治国的果实即礼制典籍尚在,故谓之“硕果不食”。《折中》引乔中和曰:“硕果不食,核也,仁也,生生之根也。自古无不朽之株,有相传之果,此剥之所以复也。”

对于先王圣人留下的丰硕成果,如果君子得之,就会用祂来重新启动社会的良性运转,故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即六五爻“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如果小人剥蚀之,则自身亦会灭亡,故象曰“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剥卦之后,是复卦第二十四。《序卦传》:“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杂卦传》:“剥烂也,复反也。”剥卦上九在上为硕果,果实腐烂,种子入地(刚反),即震卦初九,发芽复生(刚长),一棵新树苗诞生了。

大畜卦第二十六: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彖传说:大畜卦,刚健而笃实,光彩辉映,日日增长品德。刚爻在上而崇尚贤人,能够蓄止刚健,宏大者得其正不使贤人在家中自食,可吉祥,是说蓄养贤人。适宜渡过大河,因为与乾天相应。

按:

刚上而尚贤:此释卦主。上九刚爻在上为贤者,六五位于下而亲比之,此君主礼贤下士尚贤之象。刘向《说苑·尊贤》引孔子曰:“…昔者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岂无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于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不家食吉,养贤也:六五顺承上九,养贤之义。此言外卦艮之畜贤。陈梦雷曰:“在一身为畜德,在国为畜贤。故贤人有是德,则其占不畜于家而畜于朝。一身之吉,亦天下之吉也。互兑为口,在乾之上,食天禄之象。”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上九:肩负天命,履行天道,通达。

象传说:肩负天命,履行天道,正道充分实现。

按:

何天之衢何,通荷,承担。艮为背也。衢,谓四通八达之大道。上九为天位,艮为径路,故曰”。上九为大畜之终,蓄德圆满,正是圣贤大有作为之时,故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刘沅曰:六五以阴畜阳,为畜之主,上九有阳德,居五之上而为五所尚,即彖所谓刚上而尚贤也。

颐卦第二十七: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彖传说:颐卦,贞吉,是说养育谨守正道则获吉祥。观颐,是说观察他所养育的对象。自求口实,是说观察他如何养育自己。天地生养万物,圣人养育贤人从而养育百姓,颐卦所蕴含的时势意义真是伟大啊!

按: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上九,天也;初九,地也;二至五互坤,万物也,故曰“天地养万物”。上九,圣人也;六五,贤君也;二至四坤体万民也,故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大悖也。

六三:不得颐养,守正以防凶险;十年无法施展才用,没有什么利益

象传说:十年无法施展才用,因为大大的背离了正道。

按:

六三欲应上九而不得,三至五互坤,坤为十,故曰“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道大悖也”。此处言上九为“道”。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有庆也。

上九:天下依赖他得颐养,心怀危惧可获吉祥适宜渡过大河济难)

象传说:天下依赖他得颐养,心怀危惧可获吉祥,因为大有喜庆。

按:

上九阳刚居上,亲比六五,下应六三,故天下仰赖上九而得颐养。上九颐卦成卦之主。上九位高则危,故谨慎从事,而后可获吉祥。六五柔弱,不能自养、养他,待由上九而养,非济难之才。上九自养而能养人,故能济大难。大洪水之时,六五舜也,上九大禹也。

损卦第四十一: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六五:或有他人来增益,进献价值十朋的神龟,天命不可违背,至为吉祥。

象传说:六五至为吉祥,有来自上爻的护祐。

按:

六五顺承上九宗庙之神祐,故曰“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此即卦辞之“有孚,元吉”。

艮卦第五十二: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背)”,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彖传说:艮是止的意思。该停止时就停止,该行动时就行动,动静都不会失去时机,其道因而广大明朗。“止于后背”,是停止于适宜之所。卦中六爻上下敌应,即不相应,所以说“后背与自己的身体不相得;走进庭堂,后背也看不见外人,没有咎害。

按:

艮卦是修身寡欲之卦,艮卦做好了,就能合乎君子之道,这是一切圣贤之学的基础。帛书《二三子》孔子说艮卦有“精白”之德,即心灵达到精微洁白。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上九:敦厚而止,吉祥。

象传说:敦艮而吉祥,是说敦厚于最终。

按:

翁方纲曰:艮在上体者,蒙蛊贲大畜颐剥损艮八卦皆吉,圣人贵静而戒动也。

(二)离上,大有、睽、鼎、旅:

大有第十四: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

上九:从天而来的祐助,吉祥而无所不利。

象传说:大有上爻之吉祥,是因为从天而来的祐助。

按:

《系辞传上》第十二章:

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正义》曰:

上九而得吉者,以有三德,从天已下,悉皆祐之,故云“自天祐之”。“爻有三德”者,“五为信德,而己履焉,履信之谓”,是一也。“以刚乘柔,思顺之义”,是二也。“不以物累於心,高尚其志,尚贤者”,是三也。

六五“厥孚交如”,象曰“信以发志也”,上九履之,故子曰“履信”。上九据六五,阳上阴下,故子曰“思乎顺”。上九高尚之位,清静高絜,故子曰“尚贤也”。

睽卦第三十八:

六五:悔亡;厥(升)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升)宗噬肤,往有庆也。

按:

离为火为牛,兑为口为食,故曰“噬肤”。六五为宗主,顺承上九之宗庙,下应九二之宗臣,此《彖传》“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爻辞曰“往何咎”,象曰“厥(升)宗噬肤,往有庆也”。

鼎卦第五十: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白话】

彖传说:鼎,象形。以巽木而入离火,有烹饪食物之象。圣人用鼎烹饪食物祭祀上帝,而用鼎大量烹饪食物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六五柔爻承进上行,得乎中道又与九二刚爻相应,因此大为通达。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上九:鼎器配着镶玉的鼎铉,大为吉祥,无所不利。

象传说:镶玉的鼎铉居于上,是说五、上刚柔相济。

按:

上九玉铉刚德为贤,六五明君尊而尚之,《彖传》所谓“柔进而上行”,是尚贤也。帛书《二三子》孔子解释说,君主要靠上九圣贤抬举自己。明智的君主治国理政,有贤人辅佐,他要干什么事能不顺利呢?所以说“大吉”。

旅卦第五十六: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六五:射得野鸡,一支箭亡失,最终得到美誉、爵命。

象传说:最终得到美誉、爵命,因为受到上九的提携。

按:

彖曰六五“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六五顺承上九,即象曰“上逮也”,六五为天子,上九为宗庙,“终以誉命”,言六五受誉命:射雉者,得封国之命也;一矢亡者,失原国之小禄也。

【小结】

上爻为宗庙,乃是《周易》六爻阶级之通例,不惟上十二例,其他如讼卦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言宗庙之赏罚制度;履卦上九“视履考祥”言宗庙之考核制度;观卦“观其生”,言以宗庙制度谛观君王得失;渐卦上九“其羽可用为仪”言宗庙献演万舞;家人卦上九“有孚威如”,象曰“反身之谓也”,假家庙以反身自律也;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言夫妻在宗庙祭祀;丰卦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言宗庙荒废无圣贤。等等。

《周易》六爻效法天地人三极之道,制定社会治理模式,人皆以为天子管理天下为最尊,不知其上尚有宗庙圣贤制度。天子管天下,亦被天下所管。宗庙圣贤制度即先王圣人之道的集成,《周易》谓之“圣人”、“高尚”、“天衢”、“道”、“上祐”、“天祐”等。

《易》肇始于伏羲氏,历经神农氏、黄帝、尧舜禹历代圣人的探索,最终由文王、周公完成《周易》经文,孔子序《易传》。《周易》蕴含上古大同与中古小康思想,大同是公天下的贤贤制,小康是家天下的亲亲制。《周易》的宗庙制度之顺从模式主要源于上古大同贤贤思想,与《连山易》有密切的关系。《连山易》以上卦为贞,故《周易》宗庙制度之顺从模式多是艮在上卦,离上的两卦也是半艮之象。

《礼记·礼运》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论语·学而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是以贤贤第一,亲亲次之,事君又次之。《韩氏易传》:“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说苑·至公篇》:“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宋太宗《诫诸王诏》:“朕闻五帝官天下,而禅让于贤;三王家天下,而封树其子。德已薄矣,可不慎乎!”

二、宗庙制度之逆反模式:

《周易》六爻,初至五多是本卦的生成过程,五爻多为主卦之主,上爻多是本卦之穷尽,往往走向本卦的反面。此谓之“宗庙制度之逆反模式”,也是最常见的,64卦中大约有35卦是逆反模式,上爻走向全卦之穷。

上经:

乾卦第一言君道,初至五爻言君道之生成,上九“亢龙有悔”走向君道的反面,象曰“盈不可久也”;

坤卦第二言臣道,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其道穷也”;

屯卦第三“利建侯”,上六“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比卦第八言天子比亲诸侯,上六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小畜卦第九以阴蓄阳,上九阴盛至极,故曰“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泰卦第十一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九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泰穷则否;

否卦第十二是“万物不通”,上九“先否后喜”,否极泰来;

同人卦第十三是大同之道,上九“同人于郊”,道穷而“志未得也”;

谦卦第十五“一谦四益”,上六“鸣谦”于宗庙,故象曰“志未得也”。

豫卦第十六为作乐崇德,上六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随卦第十七为随从之道,上六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蛊卦第十八蛊为有事,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无事也;

复卦第二十四言复兴,上六曰“迷复,凶”;

无妄卦第二十五即无思无为,感通天命,上九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下经:

恒卦第三十二恒久之道,上六“振恒,凶”;

蹇卦第三十九难行之道,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损卦第四十一损失之道,上九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益卦第四十二增益之道,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夬卦第四十三君子决小人之道,上六“无号,终有凶”;

姤卦第四十四小人遇君子之道,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上穷吝也”;

萃卦第四十五聚集之道,上六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升卦第四十六升进之道,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困卦第四十七困穷之道,上六“征吉”;

革卦第四十九革命之道,至上六革道已成,故曰“征凶,居贞吉”;

震卦第五十一为长子主器,上六则“征凶”;

丰卦第五十五为丰大之道,上六则“阒其无人”;

旅卦第五十六为商旅之道,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旅道之穷;

巽卦第五十七为申命之道,君命实施,而上九“丧其资斧”,国器丧失;

兑卦第五十八为性情喜悦之道,上六“引兑”,引而不发,象曰“未光也”;

涣卦第五十九涣散之道,上九涣散至极,象曰“远害也”;

节卦第六十进退有节、安居之道,而上六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中孚第六十一言孚信教化之道,而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何可长也”;

小过卦第六十二言阴过阳,宜下之道,而上六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既济卦第六十三言大局已定,而上六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未济卦第六十四本是尚未渡河,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是既济也,又曰“濡其首,有孚失是”,从既济又到未济也。

按:

《周易》上爻宗庙制度之逆反模式超过了64卦的一半,这就是古代的谏诤制度。掌管宗庙的元老虽然德高望重,仍然是天子之臣,圣人、先王的典籍需要人来教化和执行,所以就有了谏诤制度。《周易》中宗庙圣贤制度逆反模式占了主流,这给统治者自身的一面自我反照的“资治通鉴”,用这面镜子时刻照着自己,修德寡过。

《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

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可谓忠臣矣。”

【总结】

上爻为宗庙位,五爻为天子位,天子居天下之尊,宗庙又尊于天子,是谓“宗庙圣贤制度”。宗庙圣贤制度,与英国“大宪章”制度类似,相当于当代的“宪政”。

《周易》中的宗庙圣贤制度,根据上爻与五爻的顺逆关系,大概分为“宗庙制度之顺从模式”与“宗庙制度之逆反模式”两种。宗庙制度之逆反模式为主流,超过64卦的一半多,这说明谏诤制度的重要性。顺从模式主要见于艮上八卦和离上四卦,君主往往具备柔顺之德,上九宗庙中有威德与实力强盛者。其他还有过渡模式十几卦,此处省略。

《周易》六爻,初至五爻都是人,宗庙多是文物制度。宗庙的管理者大都是管理圣人、先王典籍的元老、皇亲贵族,他们都是三公之位。如果把宗庙也看成人的话,那么宗庙是上古历代圣人、历代先王、历代贤人、历代百官、历代百姓,以及当时的和未来的圣贤、帝王、百官、百姓的集合。这是因为圣人之道是超越时空的真理体系。

《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此族也,不在祀典”《祭法》规定祭祀范围除了自己的祖宗外,还有“皆有功烈于民”的历代圣贤与先王。此族”,族,类也,并非仅限于本族,而是合于《祭法》的对象。《论语·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亦作是观。《墨子·非攻下》记载周武王祭祀殷商先王:“王既已克殷,成帝之来,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逸周书·世俘》曰:“(武王)告于周庙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逸周书·商誓》曰:“在商先哲王,明祀上帝,……今在商纣,昏忧天下,弗显上帝。……上帝弗显,乃命朕文考曰:殪[yì]商之多罪纣。”又曰:“今纣弃成汤之典,肆上帝命我小国曰:革商国。”是说西周宗庙之建设,要继承殷商的祭祀和典籍,杜绝纣王荒废宗庙等罪恶,以此上告天帝与祖宗后稷。周原甲骨刻辞H11∶1,H11∶82,H11∶84,H11∶112等片明确记载了周王祭祀殷先王的刻辞。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典籍是宗庙圣贤制度的文字载体,从虞夏至于殷商,从殷商至于西周,从西周到孔子,其具体礼制也会与时偕行,有所损益,主要体现在由大同向小康的演变,宗庙圣贤为主向宗庙祖宗为主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天子之道迅速衰退,至秦终结王道。

孔子“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如《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晚而喜,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汉书·艺文志》:“及周之衰,诸侯将逾法度,恶其害己,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而不具,至秦大坏。”《汉书·礼乐志》云:“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诗经》中对时政、君侯等进行讽谕和批判的诗篇统称为怨刺诗。《毛诗序》将八十二篇“风”诗和四十九篇“雅”诗列为“刺诗”,接近《诗经》的一半。由此可知,六经对统治者的制度监督价值,与《周易》三爻三公、上爻宗庙制度是一致的。

经秦火之后,《尚书》百篇只剩二十九,《乐经》整部亡佚,《诗经》缺了六首,《周礼》缺了《冬官》,《仪礼》只剩下士礼与部分大夫礼,阙了诸侯与天子之礼。《春秋》之《传》有《左传》,《公羊传》历代口传,至汉景帝时期著于竹帛,后又有《谷梁传》。

六经之中,《春秋》始于隐公元年(前722),《尚书》始于尧(约公元前2400年),而《易经》始于伏羲(约公元前4500年),结集于孔子,跨度四千年,故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因其卜筮之表,躲避了秦火之劫,《周易》经传皆未有丧失,犹可以弥补五经之缺遗。此上古圣人之远虑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庸全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易经》译注集注-观
周易理象解:大畜(卦名、卦辞、大象解读)
《群书治要心得》第二章 效法天道、天人和一:《群书治要》的天道思想
范仲淹在商丘所作诗文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