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 | 霜降:阳气收敛,重在养根

冷空气的持续推进,带来了广州凉飕飕的秋雨,深秋的凉意越来越重。

十月下旬,我们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此时地面的热纷纷沉降到地表下,阴气升,阳气降。霜降,是动物们开始准备蛰伏的时机。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这是因为霜降过后,真正的寒冬就来了,对于尚未做好准备的人体来说,那是一道“难过的坎”。

霜降:气温骤降 昼夜温差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的到来,是秋天的谢幕,冬天的开场,自此天气渐寒,草木由青转黄,动物也开始囤货过冬了。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

霜降霜降,总让人误以为霜从天而“降”。寒露时节晨起的草叶子上会有露珠,那是夜间水汽液化所致,而到了霜降时节,尤其气温更低,昼夜温差更大,本来该液化的水汽被直接凝华成固定的霜。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而古人觉得这霜就好似天上落雪一般,因此把这个时节叫“霜降”。

一年补透透 不如补霜降

秋风起,气温不断下降,呈现出阴盛阳衰之象,自然界逐渐进入收藏状态。对应在人体上,气温骤降,寒邪凝滞,气血运行失畅,易引发旧疾或诱发新病。

民间常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霜降进补的重要性。

秋季,阳气潜藏,降到土里的热是要滋养植物的根基,根基养好,明年春天才会枝繁叶茂;而人体也只有在此时补阳、潜阳,让潜藏在身体里的阳气滋养五脏,才能保证健康、平稳度过冬季。

霜降进补属于“打底补”,在这个时候进补,摄入的营养成分会更容易被身体接纳吸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滋补效果。


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负责转运吸收人体所需的营养,并散布到全身,称得上是推动全身血液循环的第一动力。

脾胃虚弱,身体无法吸收食物的营养精微物质,补充再多的营养物质也没有用。

霜降是入冬前的一个重要的养生关闸,把脾胃调养好也可以为我们在冬令时节的进补打下牢固的基础。

1. 平补脾胃

霜降节气后,天气转冷,人体受寒冷刺激,食欲增加,宜以“平补”为原则,适量多食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猴头菇、大枣、百合、玉竹、山药、南瓜、萝卜等具有滋阴润燥、健脾养胃的食物

同时,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会损伤人体阴精。

2. 艾灸补脾胃

霜降天寒,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舒经络穴通络,养脾暖胃。建议每日艾灸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

中脘穴:任脉,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于胸骨体下缘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神阙穴:任脉。仰卧,于脐窝中点取穴。

关元穴:任脉,小肠之募穴,交会穴(足三阴、任脉),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中医典籍《灵枢·脉度》记载:“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因此,养肝气和眼睛有关。

1.闭目养神

人只要闭上眼或者一睡着,肝脏就开始休整,发挥其藏血之功。因此,传统养生非常强调闭眼养肝,不管是闭目养神、日间小憩还是夜间按时睡眠,都是很好的养肝气方法。

2.晒晒太阳

晚秋时节,草木飘零,万物萧瑟,整体是凄凉悲伤之景,“自古逢秋悲寂寥”,脏腑气机在秋冬收敛、闭藏,功能低下,生机内藏,人体精神情志趋于抑制,思维迟缓,活动减少,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中医认为,肝喜条达,最怕情绪抑郁。

建议平日多通风,多晒太阳,天气暖和的时候尽量少在屋内,保持心情舒畅。喜悦之心自然胜去悲伤,精神内守,让病邪无处遁形。

3.适度运动

秋季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如进行登高、踢球等运动,不但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提升,更能让人心旷神怡、乐观豁达。在运动过程中若有出汗的现象,应解开部分衣扣,慢慢降低体温,切勿立即脱掉衣服或冲凉,以免外邪侵袭。


霜降时养肾应以清补调养为主,尚未到大补特补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按摩或强身的动作达到调养的目的。

1.踮脚尖

在传统八段锦中,“背后七颠百病消”一式就强调了踮脚尖的益处。

从经络的循行来看,足三阴经(即脾经、肝经和肾经)都经过足内侧,踮起脚尖可疏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改善肾功能。

2.腰腹捂一捂

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

所以,要适当捂一捂腰腹,也可以用暖手袋或用艾草熏蒸,达到温肾固本的作用。

3.泡脚

霜降是天地阳气潜藏最后的顶峰期,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让阳气潜藏,归根。

脚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于双脚交汇。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每日以温水足浴,对许多疾病的防治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泡脚时通过对涌泉穴,太溪穴等肾经穴位温热刺激,更好的促进肾经气血调养。

泡脚时,不妨经常按摩大腿外侧。沿着两腿外侧上下按压揉动,按到脚的时候搓搓足底涌泉穴,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和气血运行。


秋燥伤肺,中医讲:“肺者,通于秋气”。

霜降时天气寒冷,秋燥变得更加明显,中医认为燥邪易伤津液,深秋之时燥邪伤人更加明显,肺津不足时很多人经常会出现晨起口干、唇干,日间咽干、皮肤干燥等现象。

1.艾灸

艾灸不只可以通经活血,还可以行气调气。所谓气不行则血不行,艾灸之后肺气充足,可以更好的发挥宣发肃降作用。

肺俞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膻中穴:膻中穴为宗气之海,善治疗气病,有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平喘止咳之功效。

2.穿衣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霜降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由于身体局部保暖不当等原因,使得慢性胃病、“老寒腿”、呼吸系统等寒性疾病的发病随之增多。

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年轻女性也要减少穿船型袜或薄丝袜,以防足部或膝关节受凉。

3.食物

霜降是最后一个适合养肺的秋季节气,中医认为,肺为阳中之太阴。调理肺脏更符合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食疗养肺推荐百合杏仁赤豆粥,通过食补可以更好的润肺养阴。

【原料】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40克、粳米60克、冰糖20克(亦可不用,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做法】将百合剥片后洗净,赤小豆、粳米分别淘洗干净。锅内加水,先将杏仁放进锅中浸泡10分钟,然后开火加热,待水沸后捞出备用。另起一锅水,放进赤小豆和粳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再煮20分钟,放入百合、杏仁,继续煮约10分钟后,调入冰糖即可食用。

【适宜人群】可润肺养阴止咳,适用于久咳不愈、干咳无痰、口干舌燥、气喘虚烦等症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节气艾灸方穴解(下篇)
节气养生白露:重在敛肺气、防肺燥
【我爱艾灸】24节气艾灸方法,每个节气都有,赶紧收藏
今日寒露——养生要点
今日寒露,深秋寒露重,警惕寒伤人!养阴生津防凉燥
谷雨节气养生 ▏春天将去,除湿防病,健脾养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