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寒,如何为你的健康“保暖”?

气之逆极,故曰大寒。

大寒养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有“大寒,大寒,抱成一团”的谚语,足见大寒节气的寒冷。

寒极则温热渐生,大寒一过,立春随来,天气转暖。因而,在这冷若冰霜的时节,如何为你的健康“保暖”?

就时令养生来说,此时乃进补佳期,在饮食调养方面,应选择“温补路线”为我们的健康储能。但同时需注意,随着冬春相交接近,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其次,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性做准备。另外还要考虑大寒期间是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适当多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封藏之季,应时调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天地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罚其本,坏其真矣”。

中医把人与自然界看做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正如养生家云“人身小天地,天地大宇宙”,认为世间万物,都生活在大自然的藩篱中,皆随春、夏、秋、冬的更替以顺应“生、长、化、收、藏”的规律变化,应时而生长,又应时以寂灭。

大寒则寒气笼罩,雪覆冰封,万物凋零,一派阴寒之象,万物皆封藏蛰伏,人虽不像其它动物有“冬眠”习惯并以此来减少能量的消耗,但寒盛之期则阳气亦潜藏于体内,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热量来抵御寒邪的侵袭。

敛阴护阳,养肾防寒

民谚云“去寒就温,百病不生”,冬季的气候特点以“寒”为本,大寒乃“寒气之逆极”,寒盛则人体活动相应减少,人体代谢水平降低,中医讲“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即是此理,有资料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大寒为最高,是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等许多疾病的高发阶段。

冬季又是肾的主季,冬季肾气最旺。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除了衣着上应该穿得严实、暖和外,也可进行浴足,《千金要方》说:“冬季洗足而卧,则无冷病”。

阴精蓄积,僻邪不至

大寒时节,寒冷盛极,人们活动减少,这是适应节令的养藏行为,房事活动也不例外,以“蓄积”为原则。

古语云“夫精者,身之本也”,“善保精者多高寿,过损精者必早衰”。中医认为精充、气足、神旺是健康的保证,其中尤以精血充沛为根基。

大寒是藏精的好时机,与冬季养藏之性相吻合,因为冬季阳气渐衰,性欲相对减少,有利于藏精而不是泄精。若大寒房事过多,则徒伤肾气,正所谓“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着少”。

大寒防寒

1、防颈寒。

戴围巾穿立领装。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2、防鼻寒:

晨起热水搓鼻。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每天早晚用热水洗鼻有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现在雾霾天气较多,出行应关注空气质量,必要时戴好口罩才出门,既防止了冷风入侵,又隔绝了雾霾的伤害。

3、防肺寒:

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4、防腰寒:

双手搓腰暖肾阳。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5、防足寒:

常做足浴。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

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凡烧伤、脓疱疮、水痘、麻疹、足部皮肤皲裂者及足部外伤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后立即擦干双脚,注意足部保暖。足浴过程中如出现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诊。

艾灸养生

民间谚语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此节气以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为多发病。该节气是最佳的温补时节。

常用保健艾灸穴位建议:大椎,肾俞,神阙,足三里、气海,涌泉。

每个穴位以15分钟为宜,每次选取2-3个穴位,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取穴方法:

大椎:正坐低头,颈部最高的点(第七颈椎)下方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简易取穴法: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往上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肾俞: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旁开1.5寸(2横指宽)。

简易取穴法:双手自然叉腰,拇指在背后方向,四指位于腹部方向,大拇指尖处即为本穴。

神阙:位于脐正中。

足三里:小脚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或掌心握于膝盖,无名指贴于胫骨侧,小指指尖处为足三里。

气海:在下腹部正中线上,肚脐往下1.5寸(2横指宽)。

涌泉:在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一节课,让您成为养生高手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养生:小雪--御寒有术(最全知识)
小寒· 宜肾气封藏、防寒邪!
今日立冬
今日立冬——养生要点
正安养生·24节气之小雪篇
【大寒】万物蛰藏话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