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 | 寒露:寒气渐生,过好冬天关键在于防好寒气

寒露,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着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伴随“寒露”而至的是浓浓的秋意,北方层林尽染,南方蝉噤荷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正是最为五彩斑斓的深秋时节。

寒露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在自然界中,寒露开始,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寒露,寒气渐生,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说寒露气温比较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结了。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俗语言:“寒露寒露,遍地寒露。”此时地面的露水寒光凛然,气温骤冷,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则离冬季不远了。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寒交替的季节。寒露时节,往往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雨过后秋风紧。

“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

寒露要健康,防好这些病

1、急性胃肠炎

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会减弱,如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或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就可能发生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2、感冒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此时最易流行的疾病。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

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要适时更衣,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3、秋燥症

寒露以后,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因而人们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从中医养生角度上说,“寒露”时节,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4、秋悲症

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万物逐渐萧条,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产生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

5、假日综合征

结束紧张而欢快的八天游玩,面对紧接而来的上班,你是否也会开始恐慌?甚至出现睡眠节律破坏、消化不良,代谢紊乱、忧郁不堪,甚至开始变得毫无食欲?


假日综合征是指人们在大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长假期间很多人容易忘记平时对自己的约束,熬夜、暴饮暴食等,睡眠规律、饮食规律一旦被打乱,便秘、长痘、油脂分泌过多很正常,而腹泻在过节中更是常见。

寒露脚不露,防好寒气好过冬

1、起居有常,调养精神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寒露之后,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心中难免凄凉感,情绪不易稳定,易伤感和忧郁。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


起居要作相应调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因此秋季养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早睡以顺应阴精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舒达。起居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2、适时添衣,足部保暖

常言道:“春捂秋冻”,意思是说,适当的感受秋凉之气,有助于将在表的热气顺势敛降入体内,以助于收敛阳气,提高免疫力。

但是对老年人及婴幼儿,以及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过度受寒邪侵袭,冻出病来。如果气温骤降,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暖。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整体气温开始逐步降低。此时已经不再适合袒露身体,以防外界凉气侵袭体内

所谓“寒露脚不露”,便是讲“寒从足生”。因此每晚睡前可选择热水泡泡脚,改善脚足部血流,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功能。

3、昼咸夜甜,适当养胃

喝水的适合适当的加一些食盐进去,更容易促进吸收,可以更快的补充水分。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可以喝点蜜水,既可以补充水分,同时还可以润肠通便,轻松应对因秋燥而出现的便秘。


中医认为,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胃为阳明燥土之腑。《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此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

寒露时节,正是养脾胃的好时节。要注意不要让“脾胃受寒”,注意胃部保暖,夜间睡觉要注意盖好棉被。

4、散寒养阴,防燥生津

寒露后,随着降雨的减少,天气逐渐开始变得干燥,许多人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不适,这时要从散寒养阴,防燥生津方面入手。

平时可以选择艾灸肚脐、足底涌泉穴散寒温中;饮食上,推荐喝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健脾生津的药膳粥。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

推荐桂花乌梅茶。中医认为,酸甘生津,是指将酸味和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达到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桂花乌梅茶中乌梅开胃通胆,收敛虚火;陈皮红枣顾护中土,不至于刺激胃痛;山楂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桑葚干补血滋阴、生津润燥;冰糖补中清润,可以起到健脾消积、生津止渴、引火下阴的妙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露养生
秋冬不生病,全靠寒露这样养!寒露养生全攻略,你一定要看!
立秋 | 顺节气 应天时 艾灸养生应及时
平补润肺,温护脾胃——秋分节气养生提要
▶今日立秋丨当心“秋老虎咬人”!全家一定要这样吃,健康无病到年底!
大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