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洞悉儿童心理,聚焦学习之道

洞悉儿童心理,聚焦学习之道 

 ——《家庭教育》每一、二章批注

|陈钦管

这个学期行将结束之时,校长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我一看,是陈鹤琴先生所著《家庭教育》。

这可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正如序中所写:搜采具体的事实,运以浅鲜之文辞,以致于家喻户晓。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 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十章以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

书中内容取材大部分源于陈先生的儿子一鸣。从陈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爱,他的用心。

爱一个人要深入地了解他,教育孩童更是如此。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如何行之得当?

首先做父母的必须精准地分析儿童心理。

书中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孩子的心理: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生活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每一个心理分析之后,陈先生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小孩子是好游戏的,那么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并寻找合适的伴侣使小孩子得着优美的影响。又比如孩子是好模仿的,那做父母的就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还有因为孩子是喜欢成功的,那做父母的就要鼓励孩子做各种难易程度适中的事情,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放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的效果。

其次,做父母的要熟谙普通教导之法。而教导是基于对孩子学习的了解。

关于孩子是怎样学习的?陈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陈先生认为:孩子生来具有三种基本能力:“感觉、联念、动作”。这三种能力虽然在初生时很薄弱,甚至不及其他低等动物,但却能渐渐发展起来,而且能通过练习愈来愈强大。

所以,书中这样概括:学习就是接受外界的刺激并产生感觉,再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习得经验,最后以相当的动作回应外界的刺激。

作为父母,我们通常可以很容易看出刺激与动作反应,并恰当地施以指导。但联念较隐蔽,需要细心观察、与孩子沟通并加以分析,然后通过练习巩固。

基于以上分析,学习的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刺激的原则 

1.适宜的刺激。刺激是学习的第一步,因此做父母的一方面必须事事以身作则,一方面必须选择优良的环境使小孩子得到优良的刺激和印象。正所谓“孟母三迁”,也是如此。如何选择优良的环境?与其选择,不如创造。我和我老婆在家中约定:孩子在写作业或阅读的过程中,绝不随意打断。同时为孩子在家中设置多处阅读角,以便孩子能随处看到自己心爱的书……当然,我们每天晚上也会腾出时间陪伴他一起阅读。如果一方忙碌,另一方则必承担起陪伴阅读的角色。做起来这确实很难,但一旦自己也养成阅读的习惯,孩子阅读的良好榜样与环境也就同时拥有了。

2.实地施教

也就是无论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还是知识学习,都应根据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秉持“基于直观形象,逐步发展抽象”的原则。比如教孩子“顾及他人”,需要结合家人生病时亲身示范,身传言教。又比如学习松鼠,只看图片是不够的,要实物观察以避免谬误的印象。再比如在家里辅导孩子学数学的除法竖式,需结合分小棒的动作操作经验……凡此种种,基于孩子的思维特点,因材实地施教。

(二)联念的原则 

1.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

也就是说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寓教于乐。这也符合“玩中学”的理念。想起网络上留传的老母亲为了辅导孩子气得血压飙升的事。我想可怜的不止是老母亲,孩子更是痛苦的,而在这种痛苦的记忆,给后面的学习带来诸多不良的影响。我跟老婆有个约定,尽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比如游戏、画图、操作……等方式与他进行互动,而这也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2.凡是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牢固。

比方辅导写作业时,孩子刚学的知识点没掌握好,也不要操之过急,只教方法以应付老师。正确做法是沉下心来,按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讲解,引导孩子深入理解,再通过一段时间反复练习,如此孩子的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三)动作的原则 

1.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

这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儿子写作业时握笔姿势的别扭。虽然多次纠正,但仍难以改正。原因就在于一开始出现错误时,没有强调握笔姿势。错过了那段形成正确动作的宝贵时间。

2.不要有例外

所谓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整理、吃饭、上厕所……每件事在没有养成好习惯之前,绝对不可以例外。作者举了引导自己孩子养成早晨如厕的过程中的曲折经历。而我们家小孩在每天的阅读打卡始终能做到相当优秀,这离不开妈妈几年如一日的监督与鼓励。

3.小孩子学习事物需要自己学习

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因为时间紧迫,父母只告诉孩子方法,而没有引导他深入理解。这样做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形成孩子不动脑筋思考、懒惰的坏习惯。所以我的原则是要么不教,要么就基于操作、画图……等方式引导孩子学透、理解透。而现代教育观念也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倘使家长理解这一点,就不会认为学习是一个简单的事,辅导孩子是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了。

对于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本棒的家庭教育经典,它如同一个宝库,在我们面前缓缓开启,期待接下来的阅读能带来更大的惊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儿童的十七条总原则
教育孩子的十原则
正确教育儿童的十七条原则
看完这4本书,你一定比以前快乐!
儿童的教育
孩子不是用来比较的,家长攀比心理作祟,还强加给下一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