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家是如何炼成的(第三回)饭要自己吃,博物馆要自己逛

  咚咚咚,咚咚咚,我正睡的正香,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我半迷糊的喊了一句,谁呀这是大清早的,门外答了一句是我,快开门,听这满口的合肥普通话,我就明白了,昨晚请我喝酒的兄弟找我来了,随便穿着裤衩我就开了门,嚯,好家伙,门口站了四位大汉,吓了我一跳,我说你们这么早来干什么呀,我朋友没好脾气的回了我一句,你还睡呀,昨晚喝酒的时候说好了今天一起去省博一起学习学习充充电,听说你来合肥了,我们本地几个玉器高手都想和你认识认识,切磋切错,我目光喵了一下那几位,个个也不说话,半梦半醒的样子,也好,省的我也张口嘘寒问暖的,但是,今儿的回笼觉肯定是没的睡了,那就洗个脸那就走着。

   在车上,我们各自检查身份证,预约码(这里要友情提醒一下,参观安徽省博物院需要提前网上预约,核酸码和通行大数据绿码,诸位绅士要提前准备好),我朋友开车接的我,五个人挤一挤一辆车也刚刚好,车内没人说话都在闭目养神,我朋友先开的口,我们今天去的是安徽省博物院新馆,里面有一件器物文化期玉鹰,堪称镇馆之宝,是凌家滩出土的那一件嘛,我询问道,这件器物我以前研究过,纹饰工艺不可谓不精湛,特别是打孔和套管工艺推磨都堪称一流的,听我如此说,闭目养神的那几位好像突然活了一样,七嘴八舌的参与到了话题里来,一路上你说你的观点,我说我的研究,每个人都恨不得站起来说(你们都闭嘴,听我跟你们讲讲这件东西),通过交流,我明白了二件事,第一件事,这三位都是肚子里有真学问的行家里手,第二件事,真正的高手只尊重和愿意与和自己眼力在同一水平线的人交流,说说笑笑,半个小时的车程一会就到了博物院,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的笑容。

   徽博院新馆的装修风格别具一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对于光影隐暗一步一景的设计颇具水准,错落有致通透明润,对于想要设计私人博物馆或者私人美术馆的先生们还是有很多可借之处,进门闲看了几眼,心里便在想,今天应该会有许多新的精神食粮的收获。

  对于我们喜欢古玉研究的人来说,在我们眼里,博物院金银瓷软都是杂件,唯有玉器是正餐,个人所好难免偏爱,进入四楼玉器厅,第一件便是文化期玉琮,太美太震撼了,我一瞬间就被他深深的吸引了,在几千年前,勤劳的原始先民能够凝聚出如此完美的十五节艺术珍品,满怀着虔诚之心敬献给大地,太淳朴了,在那个巫神时代,这样级别的玉琮不光是礼地神器,更是巫师(一般由部落首领担任)用来沟通天地的媒介,工艺非常精湛,每一个菱角都包涵着当时人们精湛的推磨技巧,岁月馈赠在玉琮表面的风化与玉琮内在的老化同步融合,以及土沁和现代仿品的高锰酸钾腐蚀完全是两个概念,说实话,我恨不得把它从展柜里拿出来抱在怀里欣赏,这件神品我足足欣赏了一个小时,就冲看这一件,这一趟就没白来,意犹未尽我再回头看,他们几个也都四散了开来,去学习观摩自己喜欢的器物去了。

   第二件吸引我的是南宋兽面纹玉卤,青铜卤造型,饕餮纹纹样为主,上耳仰首龙头,腹身宋明玉器常用的回首龙,出廓处回旋纹填充,主体工艺以阴刻砣接为主,底部起棱以及局部以推磨为主,孔道以套管为主,沁门绺晕染地道,微微玉器内部散发出若有若无的犹如一层纱的灰皮土沁,整体光气非常内敛,难得的一件到代精品,喜欢南宋玉器的先生们值得多学习学习。

  第三件,是我朋友拉着我一起看的,非让我拍几张照给他,正宗的明代皇家王侯之物,这件器物可以用气宇轩昂几个字来形容,这件器物的级别在王级,四爪,明代等级非常森严,五爪皇四爪王有明确规定,僭越者以谋反论,斩,整体用料和田白玉,在位时应该是经常使用,磨损汗沁比较入骨,砣切相对比较精细,整体纹饰属于浅浮雕范畴,底子依然采用的是玉管去料研磨工艺,菱角柔和饱满,整体包浆肥厚,光气如水一般内敛幽暗柔和,如此一套不缺玉带板,不可多得的明代王候级精品。

   东王父西王母瑶池盛宴图比较吸引我的是,这类题材如此完整的是很多省级博物馆所未见的,獸首人身造型比较丰富,衣着纹饰纹样对于研究和借鉴学习东汉时期人物造型有着教科书级的存在,工艺非常细也非常精美震撼。

  安徽省博物院新馆对于馆内设计也是用心了,将徽派建筑样板融入在了博物院内部,徽派建筑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和好感,对于许多想要建设庭院或者书房的先生们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真的很不错。

  这件器物也是我观赏半个多小时的一件器物,非常精美的新石器时代的玉齿环,用料在文化期时代属于非常考究的存在,每一个齿可见石刀推磨痕迹起菱痕迹,孔道属于桯钻对打,孔中间部分有突出基台,标准的半球形蜂腰,孔道外大內小逐步收缩,且孔道经过了非常细腻的打磨抛光,整体土沁灰皮非常自然,属于典型的雾沁,活而不僵,天窗见肉若隐若现,和仿品做旧的灰皮沁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三件文化期玉钺也是我极为喜欢的,有孔的两件有一个共同特点,孔道都是单面孔套管,这说明了在新石期时期套管运用的非常频繁,人们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项打孔技巧,第一件很好玩的是线切割工艺非常明显,走线拉丝的痕迹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第二件属于片切割,片切割属于石刀范畴,刀切去料线切去料都需要用到解玉砂,有悟性的一看便能看明白。

   第三件在国内来说非常罕见的文化期玛瑙玉钺,抛光,推磨,选料,都堪称世间罕见之物,这件器物我单独欣赏了一个小时,真的是能看到这样精美的东西,真的是超出了我来安徽博物院的预期,太漂亮太精美了,一件玛瑙的制作难度要高于十件二十件石器玉钺,特别是在新石器那个时代,太疯狂了。

   镇馆之宝,凌家滩出土的玉龙玉鹰,玉龙标注复制品,玉鹰正常展示,今天这件器物也是五个人差点吵起来,每个人怀里都揣着真理,有的说这是复制品,有的说这件玉鹰是真品,争吵的焦点在于,这件器物很小,而且展柜深度很深,肉眼和一般爱好者根本很难触及到他的工艺,最后我只有通过推理来统一了思想,不然今晚我看那架势几个人饭都吃不好,都跟犟驴似的,都轴的很。

 这是我图库里攒下来的高清图,从现场博物馆展柜里的纹饰和大体的外表性来看的话,基本上可以符合当时第一手官方发布的高清图片是一致的,玉鹰材质灰白色,器宽扁形,两面雕刻纹饰相同,表面抛光,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双面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一头猪,做展翅飞翔状;腹部规整刻画一圆圈,直径1.8厘米,内刻八角星纹,八角星纹内又刻一圆圈,直径0.8厘米;内圈圆内偏上有对钻孔眼,两翅的猪眼、鼻也用双面对钻孔表示;尾部雕刻呈扇形发散的羽纹。由于历经弥久、产生包浆浓郁包浆,已经形成厚厚一层如瓷化的皮壳。从玉鹰所遗留的工艺痕迹观察,凌家滩的制玉工艺应该有以下几道工序:

第一学习点:孔道,玉鹰身中六个孔道,先排除中间的有少许不同,其中剩余有五个孔道采用的都是双面桯钻工艺。

我们选择猪鼻子为一个观察点,是否明显观察到桯钻的标准半球腔、旋磨纹和中间对接的蜂腰状凸起,这是非常典型桯钻痕迹,其余四个孔的情况与此也是一致的。

第二,我们再来研究中间的孔是如何形成的

孔道采用的其实依然是桯钻, 对接腰基,旋纹都存在,失圆的原因在于,这个孔经历了扩孔,也就是孔道经桯钻打孔后,因不明原因的需要,也可能为了凸显中心位置孔的不同,古人用扩孔工具进行了二次扩大,如果是绳拉佩戴自然的扩孔,那么中间的腰线便也会磨损殆尽,腰线没有磨损,便说明了扩孔时并未磨损到腰线。

第三点,套管,我们静下心来看看,古人制作一件玉器,打造一个纹饰需要有多么的难。

  古代套管的使用,并非像现代或者明清以及战汉的时候借用了铁,那个时候的套管主要还是以竹或骨带动解玉砂研磨为主,动力输入也比较弱,以及具有很多的不稳定性,套管套了一会儿要添砂添水等原因,所以一个套管纹饰的完成,需要更换多次套管位置。

最后一点,主体纹饰,八角纹以及鹰尾部的纹饰是如何产生的。

采用的主流方法依然是推磨,我以前有讲过,尾大头小,步步见砂,砂砂见风化,现场和四位兄弟聊了这些观点,他们对这个科学推敲的观点也比较认同,但是最后还是疑惑,你推敲的这个方法和工艺是对的,但是博物馆展览的这个对不对,太远了,孔道根本无法定性,因为角度的问题,距离的问题,水平的问题,五个人拍出来的照片都不一样,

    这件器物的摆放,你知道是博物馆有意为之还是如何,现场确实作为一般爱好者,根本无法观察到他的真伪细节以及工艺形成原因,而且属于压轴级藏品,建议博物馆还是应该配备一个放大镜片,一展览效果更好,第二对于真正喜欢古玉的人来说也有一个学习真伪的机会,也建议真正喜欢古玉的先生们还是多自己跑博物馆观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灯光不同的眼力欣赏同一件玉器那效果绝对是不同的,甚至有很多人把复制品拍图当真品在弘扬古玉文化,那教出来的徒弟那能学成什么样呢,所以博物馆还是要亲自逛,我也有见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逛博物馆,我觉得很好,父母在教孩子学习每一件古物叫什么名字,在古代有什么作用,培养热爱古文化,热爱自己的历史,热爱从历史中艰辛走来的祖国。

   逛了一天,也真是饿的前胸贴后背,最后年长的王兄说今天必须他请客,对于我的讲解和古玉认知确实有独到之处,很多原来不明白的地方现在是一通百通,所以不能白听我讲接了许多了古玉知识,那不是合肥人干的事,我也只能客随主便,一行五人来到了据说是本地一家极有名气的饭馆子,三代人接力经营的一家老馆子,地方不算大,但是人却非常多,很多都是合肥本地的老食客,有的人是冲着饭菜来的,有的人我想是冲着几十年的交情和回忆来的,装菜方式和特别,菜也很特别,很八九十年代,我朋友说,从他小时候他父亲带着他来吃就这样,你看见坐在柜台那个老头没,和店主差着辈呢,那是店主父亲的朋友,父亲后来干不动了,儿子接班干,原来很多老主顾没事就来找他聊聊天,有的也不吃饭,就买一瓶汽水坐一会看看聊几句就走,看的出来彼此聊到了很开心的事情,满面笑容,所以有时候,饭还需要自己出来吃,吃的是那人与人接触的人情味。

   所以,古玩是什么呢,我觉得有时候古玩和吃饭是一样的,过程其实很多时候比结果还要重要,参与到搜集的这个过程,参与到真切的细细品尝的这个过程,这个学习和慢滋味的过程中成长自己,这个过程中能遇见不同的人,听见不同的故事,流不同的汗和吹不同的风,成就无拘无束的笑脸和坦荡的胸怀,其实人生,过程便是结果。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早期-兽面饰
第三篇 砣工艺在高古玉器上的时代特征(1)
生花:错金银工艺之美
戉谱(下)
中国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二——南京博物院的40件馆藏珍宝(上)
【古玉知识】玉璜的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