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作驱动力

读书札记:《驱动力——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如何焕发人的热情

本人声明:

     鉴于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崇高的信仰,近期奖励性绩效让我产生很多困扰,已经严重干扰单纯的心境,导致近期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受损。所以,本人做出决定:除去自己的岗位工资和津贴,其它奖励性收入全部不要,全部交回系里做一般性花销。

      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的认可。精简节约早已成为我生活乐趣,目前的收入可保衣食无忧,还可以适当吹牛。基本需求满足后,我不需要太多钱。只要保证健康,努力工作是应尽职责,我已经得到足够的回报,不需要额外奖励。

     谢谢。

    去年年底发了工作量奖金后,一度让我有些困惑。自己的工作是远不能用这些钱来衡量的,觉得发得还是少了。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在选择努力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并没考虑过钱的问题,换句话说,没有钱也是要干的,又觉得发得多了。我想要的认可一下子都折算成毫无差别的人民币——我感觉要被什么东西控制了。

       我把自己退还绩效奖励的想法和办公室说了下,想了解一下他们的看法,得到的回复是:

       “你吃错药了你?”

       “如果你不能拿,我们都不能拿。”

    绩效考核的坏处很多,它已经把很多公司和项目整垮了(最著名的就是西尔斯汽车公司和微软百科项目被维基百科击败):

       1、它把所有的工作都用统一的数字来衡量,从数字上我看不出自己干了些什么。而别人也不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别人为什么要知道我干了些什么?

       2、把工作折算成钱以后,表达其它形式的认可就不是必须的了;

       3、它告诉世人,暗示本人:钱也是不错的目的。你很难回绝这样一种想法:工作至少有一部分目的是为了钱;

       4、尴尬的是,我并不认为我比别人干得少,但是我比别人得到的少;我并不认为别人干得比我少,但是他得到的比我少;

       5、如果,第二年我做了相同的或者更多的工作,但是没有得到相同的绩效,我是否会有不平衡?

       6、成果导向的绩效意味着如果没有形成成果的工作就没有回报,不在考核评价体系之内的那些无形的付出是无法得到认可的,而这些工作对显性的成果和长期的成果同样重要。

       7、对大多数人来讲,人们首先关注到的是谁得到的最多,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8、奖励一种劳动的同时,意味着贬低了另一种劳动的价值,无论你如何安抚都无济于事。

       9、最重要的一点:我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是否还能保持选择一个职业之初的那种驱动力。

   我们人类的驱动力经历了三次升级:

      驱动力1.0那时自然充满凶险和未知,在生存考验面前,我们靠生物本能控制着我们绝大多数的行为。在现在,在灾难和战争中求生存的本能把我们紧密团结到一起,每个人都会竭尽全力。

       然而,动物吃饱了就无欲无求晒太阳了,人吃饱了,就开始想着怎么害人了。

       驱动力2.0我们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动力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激励人做事情的动力居然是轴心时代柏拉图对人本性的假设。在农业社会,把工作做好的动力非常丰富:为了养家糊口的责任、为了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为了单纯的兴趣爱好、为了把活做好、为了信仰,当然也包括胡萝卜的诱惑和大棒威胁。后来的机器革命创造了劳动分工,把一件完整的活简化成若干个动作。这样,就可以对劳动就可以进行完全“客观”的数值衡量——工资。

       不得不说,这种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奖惩体系曾极大地激发了人的干劲儿,创造了20世纪工业的辉煌。然而,也导致了劳动伦理的破坏。衣食无忧之后,人们不禁要问:我累死累活到底为了什么?

       驱动力3.0。进入新世纪,一些人仍然在以牺牲“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代价为这个社会做着贡献。在机器面前,大脑像芯片,身体像机械装置。他们的责任心是靠游标卡尺测量的。然而,那些需要整体思维、长远责任、精诚合作、创新创意和道德情操的工作越来越多。这些劳动的动力曾经只属于少数人,然而在鼓励万众创新的时代,这种劳动伦理的回归变成常态。工作变了,人也变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仍然用工业革命初期驱赶工人的思维在激励员工,还以泰勒、福特的名义冠以“科学管理”的象征。如果你受不了绩效工资对你的驱使,那就去创业吧。虽然它操得心多,虽然他很累,但更有尊严。

       新的劳动,需要的是主动性、事业心、责任感、奉献心和高水准,需要的是善良和爱心,这些品质都无法量化。科学实验早已证明,对善良的行为进行奖励会减少善行,对正常的人性进行奖励就会导致人性的缺失。你的孩子今天如果出于责任的意识擦了地板,你会奖励他10元钱吗?如果我只是因为尽到责任而受到奖励,那么奖励就会强行挤入我的动机库里,并且不断蚕食曾经的驱动力。对主动性、事业心、责任感、奉献心、高水准、善良和爱心进行奖励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缺什么,就吆喝什么,我们把奖惩装在人的头脑里,然后把优秀的品质从头脑里拿出来炫耀。奖励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其价值导向会失效,还会会破坏原有的动力。

       我了解过的一家公司里,他们有明确的岗位级别,但是为了排除奖励对工作的干扰,他们从来不公开工资信息,而且大家也形成一种不询问别人工资的文化。为什么要询问别人的工资?奖励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有针对性、多样的,而不是找到一种一般等价物衡量不同性质的劳动。

       该书作者提出的驱动力3.0是:自主、专精和目的。结合书中的工具箱,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自主:一个人可以自己定目标,自己选择要干什么,什么时间干,和谁一起干。你只需要考核目标就行。      

1、自己给自己定出目标;

2、和领导聊聊自己的想法;

3、持续改进自己的办公环境,让人们参与时感觉良好;

4、一周至少要计划一个下午(10%的时间)和自己的同事或者学生聊聊自主选择的话题;

5、给予同事一些奖励或馈赠;

6、和自己的团队去做一件没有竞争的事情;

7、把自己精通了的技艺传授给其他人;

8、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都喜欢的事情,而且第二天就要交出成果。

       专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来越好。

1、在一周里设定40次提醒,问自己你是否在做让自己专注的事情;

2、大问题:用一句话描述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3、小问题:今天取得了哪些进步?

4、给自己一个安静的假期,换个环境,捋清工作的脉络;

5、给自己做一次绩效评估:你的工作进展如何?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哪些工具、信息或者支持以便做得更好?

6、设计自己的励志海报,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

7、主动创造或申请一些“吃亏”和“不公平”,避免摆在办公桌上的金钱和荣誉干扰自己做事情的动力。

      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我了解到,工作中的零散花费很难报销,好多老师都把自己的钱(奖励绩效)投进工作,而且还在继续这么做。这件事只有自己知道。目的本身就是驱动力,也是回报,绩效奖励变成实现目的的手段。我也是愿意把钱再拿回本单位做一般性花销,而不是搞慈善,就是为了实现工作目的。人天生就是目的的寻找者。伟大的目的不是工作的装饰品。

       21世纪了,21世纪了,21世纪了(回声)。工业革命初期,莫里斯曾回到乡间“创业”,试图恢复中世纪行会里愉快的劳动;新世纪的劳动已经出现了整合的趋势,所以要建立新的劳动价值观。管理上的事,自己知道怎么做,但不能隔着锅台上炕,要平和应对。自己要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本职工作,烧火做饭还是大有作为的。

       (我发现很多书都会提到儿童教育,这本书也不例外。在P152~159专门提到“驱动力3.0与教育——帮助孩子的8个方法。”有需要的人一起交通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比钱更有效的激励方式,竟然这么简单
绩效工资具体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实行绩效工资制?
公司薪酬制度-
聘用送货员劳务合作用工劳动合同3份
人力资源管理总览
IBM的薪金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