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了解黄州赤壁与三国赤壁的差别

北宋(宋神宗)时期,湖州知州苏轼在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来到了他的第一个贬谪地——黄州。

彼时,无官一身轻,苏轼(苏东坡)才有时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煮东坡羹、做东坡肉、酿东坡酒……逐渐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也恰恰是在黄州,他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信这首词很多人都会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所以说,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在他被贬黄州期间创作而成的。

“文武赤壁”的差别

在黄州的西北一带,曾经有一座名叫“赤鼻矶”的断崖,这座断崖通体呈赤褐色,崖体一直悬伸到长江之中,天天激流拍岸,十分壮观。

当时,苏轼一时兴起,把此地误认为成为了三国时期的赤壁古战场,而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他观景之后创作出来的,因此也让这个地方名扬天下。

那么,三国时期的赤壁古战场究竟在哪里?

之后,经过不少历史学家的考证,终于得出结论: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真实发生地,并不是苏轼所说的黄州赤壁,而是蒲圻(今湖北咸宁赤壁市)的赤壁。

由此,东坡赤壁也被称为“文赤壁”,而蒲圻赤壁则被称为“武赤壁”。

如果大家打开地图就可以发现,一文一武两个赤壁,一个在武汉以东,另一个则在武汉以西,之间相距有一百八十多公里。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苏东坡(苏轼)不是号称博古通今吗?这样的人怎么能把赤壁古战场的位置给弄错了呢?

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①:地名的演变。

三国时期发生的这场著名战役,在当时之所以被称为“赤壁之战”,那是因为战争发生地点的“赤壁”不是一个地名,而是当地一座山的名字。

这座“赤壁山”临江而立,位置就在今天的咸宁蒲圻市嘉鱼县西南六十里的长江南岸,而正对着这座山的长江对面也有一座山,名叫“乌林矶”。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由江陵乘船而下,正是到达了江北的乌林矶一带(今湖北洪湖市),当时刘备和周瑜的船队也顺江而上,停靠在赤壁山附近。

所以说,双方在此处相遇,一南一北沿着长江两岸相互对峙,最终爆发了我们熟知的“赤壁之战”。

在“赤壁之战”发生之后的第十五年,东吴孙权就把这里的地名改成了“蒲圻县”,而“蒲圻”这个地名也一直沿用到了一九九八年。

当时的历史学家们通过仔细论证,终于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国时期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因此才又将“蒲圻”改成了“赤壁市”。

大家想一想,苏轼是宋朝人,他不是考古学家,因此不可能考证出哪里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发生地,也更弄不清楚黄州赤壁与蒲圻赤壁的差别。说起来,还是情有可原的。

②:著名诗句的影响。

事实上,最早把赤壁地点弄错的人,还真不是苏轼,而是唐朝的杜牧。

杜牧和苏轼一样,也曾被贬官到黄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著名的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一次,杜牧来到了黄州赤壁之下,在江边的泥沙中捡到了一柄生锈的铁戟,同时他也和苏东坡一样,看到了当时的江流壮阔,由此认定这里就是当年“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名为《赤壁》的诗。

恰恰由于杜牧的诗句太有名了,因此晚唐之后有很多人都把黄州的赤壁默认为(误认为)是三国时期的赤壁古战场。

当然了,苏轼本人实际上对黄州赤壁也存有保留态度,大家看他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中就曾这样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句诗中的“人道是”三个字其实非常关键,意思是说:别人说,这里是赤壁古战场。

除此之外,苏轼还曾经给自己一个名叫范子丰的朋友写过一封信,他在信中表示——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所败,所谓赤壁者也。”或曰:“非也。”

大意是指:黄州以西不远处有一座山脉,山体陡峭直插大江之中,石壁颜色通红。传说,那里就是曹操战败的地方“赤壁”,也有人说不是。

由此可见,当时苏轼对于这个地方是否就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也持有怀疑态度。

到了清朝,一位名叫朱日浚的诗人就曾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苏轼本来就不是一个地理学家,也不是考古学家,而是个大文学家。因此,当时他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借景抒情,目的也只在于表达他内心深处对于天地万物,以及人、事、历史沧桑变化的一种感慨。

因此,黄州赤壁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三国古战场,对于当时的大文豪苏东坡来讲,根本就不重要!

与此同时,也恰恰是因为有了大诗人杜牧和大文豪苏东坡二人在黄州对当地赤壁的凭吊,中国才得以出现一文一武两个赤壁,继而成就了一段被我们后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佳话。

我们上面说完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当中弄错了“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实际上在这首诗中还有一处谬误……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何谬误?

事实上,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不仅把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弄错了,其中还有一句史实上的错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了解《通史》的人都知道,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曾经记载:建安三年,周瑜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时得乔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这才是诗中所说的当年!)

而到了“赤壁之战”的时候,已经是东汉的建安十三年了,那时的小乔已经出嫁整整十年了,因此不能说是“小乔初嫁了”。

苏轼的文章是讲科学还是讲感觉?

大家要知道,清朝的时候盛行“文字狱”,有一些文人干别的不行,于是就开始搞一些考古考据、寻章摘句的事情。

当时,有一个名叫张尔岐的文人,写了一本名为《蒿庵闲话》的书,其中还认真考据了苏轼的作品,甚至大言不惭地指出:东坡文字亦有信笔乱写处。

张尔岐还特别提到了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指出:苏东坡在其中对赤壁地点张冠李戴,同时还指出:苏东坡的天文知识也都有错漏。

比如,苏轼在赋中开笔就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写到后来: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张尔岐对此表示:七月,日在鹑尾;望时,日月相对,月当在陬訾(zōu zī),斗牛二宿在星纪,相去甚远,何缘徘徊其间?坡公于象纬未尝留心!

也就是说,张尔岐指出苏轼的天文知识也不行,纯粹在那里瞎写。

事实上,即使你(张尔岐)寻章摘句挑出了苏轼诗文中所谓的错漏和瑕疵,也并不能表明我们后人有多么地聪明!

毕竟,苏东坡就是苏东坡,人家往往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文思如涌之时,千堆意象,哪里还会去管它什么“赤壁是否真赤壁”,“小乔是否初嫁了”呢?

再者说,如果苏东坡真像腐儒那样,有事没事就去寻章摘句、究根溯源,那么他的文思妙意恐怕早就跑光了,他又怎么可能信笔一挥就写出那么多的千古名篇来呢?

个人认为,南北朝时期梁国的简文帝萧纲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也就是说:做人的道理和写文章不同,做人首先需要谨慎自重,而写文章则需要开拓思维,汪洋恣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壁大战发生地的湖北长江畔竟然有“武赤壁”与“文赤壁”两处遗址
祖国风光(3855)三国古战场
湖北改名最成功的县城,从默默无闻到世界闻名只因偷偷改了名字
苏轼的赤壁
杜牧在黄州任刺史时,写了两首千古名篇《赤壁》和《清明》,居然两首都有争议
坐上高铁去旅行之二《游三国古战场赤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