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本篇紧接上一篇,管理者如大道(规律)万物那样,应该处于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状态,才能长治久安。在管理层面,世俗之学倡导的越少,民心就越淳朴;倡导地越多,民心就越缺失。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解释:管理者无为、好静、无事、无欲,人民就敦厚淳朴;管理者有为、好动、有事、有欲,人们就狡诈欺骗。

解析:“其政闷闷”与“其政察察”,说的显然不是“其政模糊不清”和“其政明辨是非”,否则这种逻辑硬伤连三岁小孩也能看清。《道德经》说得什么逻辑呢?其实是紧接上一篇“无为、好静、无事、无欲”而言的,是针对世俗之学而言。以仁义礼智治国,仁义礼智容易被大盗窃取,成为危害天下的工具;以西式民主自由治国,民主自由就容易被垄断资本家利用,成了掠夺百姓的遮羞布。倡导的管理思想越多,天下就越容易出现动荡不宁。大道(规律)什么也不用倡导,只需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干好本分工作,就能让宇宙万物有序运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怎么才能长治久安呢?管理者应该如大道(规律)管理宇宙万物那样,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公而忘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为天下苍生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内心却能至虚至静,不被名、利、财货、权力等身外之物所累所伤。大道(规律)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来管理宇宙万物,大道(规律)不需要倡导什么思想,万物就能自生自化;大道(规律)内心至虚至静,无欲好静,却能给宇宙提供公平公正的秩序,让宇宙万物自由自在生成繁衍。所以啊,管理者无为、好静、无事、无欲,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被虚名、财货等外物所累所伤,人民就敦厚淳朴;管理者有为、好动、有事、有欲,为世俗之学所累所伤,倡导世俗仁义之学,人们就狡诈欺骗。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释:祸啊,是福所依凭的东西;福啊,是祸所隐藏的地方。

解析: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如好与坏、难与易、有与无、高与下、前与后,没有祸,也就没有福;没有福,也就没有祸,所以啊,《道德经》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哲理用在修身养性和治国理政层面往往也是通用的。无论倡导什么言论,都是有利有弊的,就如钱币的正反面。古有儒家仁义之学,今有西式民主自由之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有好的一面,必然也存在坏的一面。世人追求的仁义之学,好不好啊?管理系统能对最广大的百姓推行仁义当然是好啊,现实世界往往恰恰相反,仁义礼智却被江山大盗窃取利用了,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仁义给了管理系统内部,成了危害天下百姓的遮羞布,这是助纣为虐啊,是治国思想的南辕北辙啊。西式民主自由和仁义之学一个道理,不能说完全对,也不能说完全错,有对就有错,有福就有祸,怎么才能处于无福无祸的状态?那就如大道(规律)一样,大音希声,不倡导就可以了。祸就是福的影子,福无论怎么跑也是躲避不了祸的,只有大道(规律)能处于无福无祸的状态。由此可见,其政闷闷,在管理层面不倡导世俗之学,才能处于一种无福无祸的状态,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

解释:谁知道它们变化的究竟?有没有个标准呢?正有变为奇,合道有变为悖逆。人们的迷惑啊,时日已经很久了。

解析:福祸相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就如一个人的影子,是无法脱离的你走得快,影子也跟得快;你走得慢,影子也跟得慢,形影不离,无法脱离。我们说仁义之学好的时候,它的弊端也是若隐若现的。我们说民主自由好的时候,站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度看,结局是恰恰相反的。看看西方某帝国,满世界推销西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全世界也都看到了,它们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就是干涉别国内政、祸害世界的遮羞布,不是用来造福世界人民的。谁能知道福祸变化的究竟?有没有个标准啊?本来是好事的学问,为什么变成坏事了呢?谁都知道儒家圣人孔子的初心是好的,是希望管理者能对天下百姓推行仁义之政,是希望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人们都能安居乐业。不过我们看看几千年的旧社会历史,仁义之政很大程度上被奸诈邪恶势力、能言诡辩之徒窃取截胡了,没有把仁义给最广大的百姓,却给了奸诈邪恶势力,仁义成了奸诈邪恶势力犯罪逃避法律制裁的遮羞布。所以啊,《道德经》说,人们的迷惑啊,时日已经很久了。难道不是吗?难道您没有迷惑吗?假如您也认可世俗之学,说明也在迷惑之中。

|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释:所以啊,圣人方正而不裂大道,锋利而不刺伤人,率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

解析:所以啊,圣人合大道(规律)管理万物之德而行,不会去倡导自恃清高的学问。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远比相濡以沫处于陆舒服;人们自由自在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远比结义而行踏实。大道(规律)通过“顺道(规律)者昌,逆道(规律)者亡”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她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却能让宇宙万物自生自化;她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却能让宇宙万物获得公平公正的秩序,我们谁会抱怨大道(规律)的不公呢?圣人治国理政,合大道之德,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公而忘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真心实意造福天下百姓,让天下公器服务于民,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哪里需要倡导什么言论啊?仁啊、义啊、礼啊、智啊、民主啊、自由啊、平等啊,哪里是长治久安之道啊?倡导难道不是因为失去了吗?不失去何必倡导啊?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哪里需要倡导相濡以沫呢?人们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下,忘记自我的生活,哪里需要倡导结义而行啊?世俗之学就是蛊惑人心啊,就是让人心更加迷乱啊,割裂大道却不方正(不是治世大道),容易刺伤人心却不锋利(不能让人们长治久安),放肆胡言乱语却不率直(容易被能言诡辩之徒利用),光芒耀眼却并不光明(堆积华丽辞藻却不能为百姓谋福祉)。圣人和世俗之学恰恰相反,合大道德性而行,圣人方正而不裂大道,锋利而不刺伤人,率直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大音希声、大辩若讷、大象无形、大器免成,大公无私,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不倡导世俗之论,却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任法融道长注解《道德经》之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第58章
yesuo简读经典||老子道德经
范曾《道法自然 --老子的哲学,兼论艺术》(2)
《道德经》原文及白话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